《红楼梦》| 该如何理解宝钗的“随分从时”?
红楼钗黛并举,但相对于黛玉的简单直白,宝钗是个比较让人难以琢磨的人物形象,因此世人以之恶者居多。这也难怪,人们都喜欢一眼就看到底的事物,需要拨开迷雾去见真相,就会觉得有故意遮掩之嫌。
宝钗让人看不透,主要是因为她的言行都异于常人,不符合常规。比如年纪轻轻的不爱打扮,还有喜怒不形于色,显得很有城府。
然而,对于宝钗的这些表现,作者早在第五回就说明了原因,只是不爱深究细节的人,往往就忽略了。这个细节就是“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行为豁达”很好理解,什么是“随分从时”呢?可以说,如果不能透彻理解“随分从时”的含义,对宝钗的理解就会走入误区。
“分”和“时”代表的是自然之道,即天道
作者对“随分从时”的“分”和“时”其实有具体的解读,就在冷香丸的配方里。
冷香丸的配方,以花蕊和水为主。花蕊和水原本都是寻常事物,很容易得到,但这个配方很刁钻,对花蕊和雨水采集的时节有明确的要求: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春、夏、秋、冬代表的是季节,雨水、白露、霜降、小雪代表的是节气,这才是这个配方的重点,没有按照这个时间点采集,再好的花蕊和水都无效。
这就是对“分”和“时”的解释:“分”指的是节候,比如春分、秋分,“时”指的是时令,比如冬暖夏凉、白昼黑夜等。
节候和时令都属于自然之道,即天道,其主要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太阳落山,我们的世界就会进入黑夜,即使人类用若干照明工具维持光明,依然无法像白昼一样明亮。
宝钗的“随分从时”,指的是顺应自然,接纳变故。
既然自然之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它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但最舒适的方式只有一种:顺应!
什么是顺应?比如冬暧夏凉是自然之道,那么我们冬天就多穿点以御寒,夏天就少穿点以纳凉。或者像候鸟一样迁徙,冬天去南方防寒,夏天去北方避暑。这都是顺应自然的做法,其结果就是让自己过得更舒适。如果一定要与之对抗,不但难受,还容易生病。
顺应自然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极少,尤其是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很难做到顺应和接纳。
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道,因此,我们在安慰失去亲友之人时,通常会说一句“节哀顺变”,其中的“顺变”,指的就是顺应和接纳变故,不拿变故来折磨自己,因为这是无可更改的自然之道。
宝钗的可贵之处,正是善于顺应自然、接纳变故。父亲去世,是她人生中的一次巨大变故,这次变故对她造成的影响是被父亲宠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同时宣告她作为娇小姐的生活结束了。
面对这种变故,宝钗没有沉浸在自我哀怜和怨叹里,而是根据这种变故进行了自我调整,“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父亲去世是无可更改的事实,就像冬天到来一样,除了接纳和顺应,还能做什么呢?哀怜和怨叹并不能改变现状,只能让自己和身边人更加痛苦。
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面对变故的一生,没有谁一生都能按照既定的意愿去走,总是会各种横生枝节。比如薛家进京,原计划依傍舅舅王子腾,没想到临进京了,舅舅却“奉旨出都查边”,只好改变主意,住进贾府。
薛家是商家,贾府是儒家,薛家的家风和贾府不一样,也没有贾府这么多规矩。但既然住进了贾府,就必须入乡随俗,改变过去的习惯,顺应贾府的规矩,才能和贾府和睦相处。
因此,贾母所安排的那些豪奢活动,宝钗从不缺席,不因自己不喜欢就抗拒。住进别人家里,就得合群,还做出一副特立独行的样子,只会让主宾都不舒服。就像进入了寒冬还非得穿夏装,不但会把自己冻坏,还会引得路人侧目。如果是住在亲戚家也这样做,亲戚会自惭是不是虐待了你。
这就是宝钗的“随分从时”,可以接纳一切变故,顺应加诸于身的各种外部环境。
宝钗的“随分从时”,延伸到了把自己纳入自然。
人类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忘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追求文明的路上,我们不断破坏自然,也把人类自己弄得不伦不类。比如对动植物的摧残和杀戮,比如用浓妆艳抹掩盖了本来的样子。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逃不脱自然之道,正因为认清了这一点,宝钗把“随分从时”进行得更为彻底:遵从自然,把自己纳入自然。
遵从自然是指回归到天然素朴的状态,不爱花儿粉儿,素面朝天;穿着以整洁舒适为宜,不追求新奇;住处不加装饰,如“雪洞一般”。在旁人眼里,宝钗的这些行为属于古怪,连她的亲妈都说“宝丫头古怪着呢”。其实,所谓古怪,只是没有从众,没有跟上人类爱雕饰的思维。如果我们从自然的角度去看,宝钗才是正常的,旁人才是古怪的。
什么是自然的角度?比如我们春天去赏花,那些在郊野肆意开放的花是自然的,而被圈养在公园经过修剪成形的花就是人为的。
宝钗崇尚自然之天然去雕饰,认为“淡极始知花更艳”,每个自然之物,都应呈现它的本色,才是最美的。
这个本色,还包括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比如衰老变丑,都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都应安然接纳,不为之烦恼。
一个能顺应自然、接纳变故的人是无比强大的,因为没有什么挫折能打倒她,这正是宝钗的魅力所在,也是作者赋予她“随分从时”的原因:用她的顺应自然,映照黛玉的自怨自叹和宝玉的拒绝长大,还有世之那些因离自然越来越远而烦恼不断的人。
远离烦恼其实很简单,就是顺应自然、接纳变故,像接纳和顺应天时和天气的变化一样,“随分从时”。如果人生有些事情是逃不开、躲不掉的,那就安然接纳吧,和谁过不去,都不能和自己过不去。
这也正是我们看不懂宝钗的原因:我们离自然已经很远,沾染了世俗之灰尘。只有回归自然,以素朴本真去看她,才能发现她合乎自然之道的简单纯净。不是宝丫头古怪,是大家古怪,古怪的人去看素朴本真的宝钗,就会以为是宝钗古怪。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觉得说真话的孩子有问题,其实真正有问题的那些被世俗污染了的大人们。
读懂了宝钗的“随分从时”,便知她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上天要给我什么,我就接纳什么,是好是坏全盘接收,不纠结、不抗拒,因为抗拒无效,纠结只能自伤。
因此,说她“藏奸”,纯粹是黛玉“多心”,以己度人。“藏奸”之行为,有违天道,也不符合作者对宝钗“随分从时”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