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动机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动机激励需要多方面的保障。首先是个体理解“认知-动机-行为”的生成逻辑,以建立“认知动机”;其次是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并重视专业文化熏陶,以形成“专业动机”,其次是教师加强课程指导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以加强“交往动机”;最后是学生加强自制力并培养专业情感,以完善“角色动机”。

教育学硕士生跟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一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投入上差异巨大,比理工科具有更强的个体主观性。学习投入不足往往与学习动机不强有关。为了激发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动机,需要从个体层面增强认知动机,从学校层面培养其专业动机,从教师层面激励其交往动机,并从学生层面建立起角色动机。

  一、认知动机:理解学习投入需要激活“认知-动机-行为”

这里的“认知动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强调“认知”的力量,即增强个体的知识和视野,为增强学习投入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是强调“动机”的内涵,即了解学习动机的生成原理,探索增强学习投入的方法。从认知层面理解动机,是增强个体学习动机的认识论基础。

动机是受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学习动机也一样。个体对待学习的动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也不同。所以,学习投入作为一种学习行为,它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生会更努力、更积极地去学习。学习动机带来学习投入,同时学习投入又会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二者辩证统一,相互影响且不可分割。

对于教育学硕士生而言,学习动机纷繁复杂,既体现出动机来源的多样,也表现为不同个体的动机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经历的共同影响,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经历会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学习动机复杂而多样,最终也形成了不同个体在学习投入方面的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育学硕士生需要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间的联系,努力激活“认知-动机-行为”的互动机制。而在具体策略方面,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学校、教师和自身层面的系统性改进。

二、专业动机: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并重视专业文化熏陶

针对A校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投入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的热情,甚至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加思考地听从老师和学校的安排。大部分学生觉得能顺利毕业就已经很好了,并不指望自己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度不够,没有最基本的专业感情。因此,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也要做好引导工作。

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教育学各个专业的建设,保证每个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生成长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和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在合理的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当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调查中发现A校教育学硕士生普遍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有些学生觉得课程设置过于趋易避难,一些课程和本科重复,并且在具体的内容和难度上也没有体现出差别。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改进课程设置。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对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比如保证专业书籍的齐全、为专业实践活动提供足够的经费、强化教师课程质量的监管等。

另一方面,专业文化离不开宣传,学校要通过对专业的多角度宣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方面,亟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方面的困惑与问题。有了细致的答疑解惑和宏观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

三、交往动机:教师加强课程指导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在学习的生涯中,对学生作用最大的人莫过于老师。在研究生阶段,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极为重要。他们是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师生感情对于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研究生阶段,对学生影响较大的老师包括导师、专业课任课老师和辅导员,三者对于研究生学习的助益各有侧重。首先,对研究生影响最大的当属导师,他们的学习甚至生活风格都会受到自己导师的影响。这是因为,导师是和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学者,学生对于自己的导师一般都有崇敬之心。所以说,导师应当重视自身角色的特殊性,积极发挥对学生的教导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导师都应处处留心,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其次,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发挥对学生的教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传递积极的态度与情感。研究生的学习重在思维品质与研究方法的培养,不再注重知识的机械性传授。所以,对于专业课的任课老师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形成积极而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后是辅导员老师,他们是学生思想工作的指导者,所以更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绪变化。辅导员要有足够的共情能力,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境界,以增强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四、角色动机:学生加强自制力并培养专业情感

调查中发现A校教育学硕士生在自制力和专业情感方面都比较薄弱,而这二者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强大支持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度。学生越认同自己的专业,越会积极投入本专业的学习。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势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许多学生在读研过程中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且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浮躁风气的不良影响。此外,研究生阶段具有时间较为充裕的特点,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最终会出现学习倦怠等问题,学习投入难以保障。除了寻求外在帮助之外,学习投入还要靠研究生自身的主动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约束力和意志力,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保证专业学习的坚持不懈,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妄自菲薄。另外,研究生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能在客观评价专业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对专业的情感程度。

总之,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投入,进而影响学习结果。硕士生需要了解“认知-动机-行为”的基本逻辑,努力建立专业认同、教师认同和自我认同,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