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无柳
吃罢晚饭,沿着柳江漫步在街头。路旁的榕树柱枝相托,微风拂过,密密层层的树叶抖动着它柔软的舞姿,一路相随,甚是惬意!
以树为约,有树为证,与树言说。因为喜欢树,我有意识地把树作为地理参照物和标志物用于日常生活。只是走了很久,奇怪的是一千年前的山西老乡柳宗元贬官柳州并种植的柳州柳,在城区却鲜觅踪迹。
唐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十七日,这个日子值得当作柳州的圣日来纪念。经历三个多月舟马跋涉的柳宗元终于抵达他的谪守之地柳州。政治上的失意,几度的贬谪,他却仍然不放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默默地奉献自己。传播儒说、教化州民、治病救人、破除巫术、种柑植柳,一切能为百姓做的他都做了,短短四年,柳州气象一新。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诵读柳宗元诗句的朗朗书声依然回荡在耳边。如今柳刺史的雕像高矗于柳州金鸡岭上,也仅能远眺九曲柳江之畔才发现有柳树稀疏分布。
柳州柳都去哪儿了?除了江畔零星分布外,或许应该在某个地方定有它的立足之地吧!我想,柳州祠是供奉他的地方,柳树自有它陪伴的道理!
来柳州不去柳侯祠,就如同到了北京不去爬八达岭一样。为了寻找柳树,在一个下午的课后,与室友一起去了柳侯公园,遗憾的是柳侯祠已闭馆,好在公园是全天候开放,园林设计很有岭南特色,墙角门边常见芭蕉树,青墙绿叶很有画意。溪水潺潺、石拱廊桥、榕叶遮天、独木成林,只是夜幕初垂,我依然未能找到一颗柳树。
盏盞街灯透过老树枝叶,洒向市井,岁月流转,见证着柳州这座城市之树的变迁。如今,柳州“春来新叶遍城隅”的已是洋紫荆。洋紫荆虽不是柳州的市树和市花,却以数量和曝光率取胜,同时占据了柳州城市的“树冠”和“花魁”。
可柳树呢,毕竟是柳州市的“市树”。柳树细柔,耐寒,历史悠久,这无不体现着柳州人江南小女子的轻柔,又奋发图强的韧性。或许这正是这个城市在传承它内在的涵养和魅力,通过一棵树意味深长地体现了出来并予以命名的意图所在吧!为何历经一千多年的变迁,在这座城市却再难觅踪迹呢?
百思不得其解。走在街头,看到清洁工清扫着本就干净的路面,突然茅塞顿开。
一城之树不仅与地域气候、历史传承有关,更与城市决策者有关。柳刺史千年前,面对五岭逶迤这片蛮荒之地,江边种柳应是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内容,更显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开展植树造林运动,亲自动手,和官绅百姓一起种柑橘,在江边植下了柳树。这更像是一种文人雅士精神的追求和志趣的抒发。
千年之后,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在满足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实行树木、植被的合理配植,合理兼顾城市景观效果和季节特征。我想,这应该是作为落叶的柳树所面对的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柳州将柳树提到“市树”的高度,在重点打造“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工程的背景下,大力推广栽种柳树,将再现“垂荫覆地、耸干参天”的柳岸美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