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卷六之天人一气篇六气分门篇
《黄 帝 外 经》卷 六之 天人一气篇
大挠,问于岐伯曰:天有转移,人气随天而转移,其故何也?
岐伯曰:天之转移,阴阳之气也。人之气亦阴阳之气也。安得不随天气为转移乎。
大挠曰:天之气分春夏秋冬,人之气恶能分四序哉?天之气配日月支干,人之气恶能配两曜一旬,十二时哉?
岐伯曰:公泥于甲子,以论天也。天不可测,而可测。人亦不可测,而可测也。
天之气,有春、夏、秋、冬;人之气有喜、怒、哀、乐,未尝无四序也。
天之气有日、月,人之气有水、火,未尝无两曜也。
天之气,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人之气,有阳跷、阴跷、带、冲、任、督、阳维、阴维、命门、胞络、未尝无一旬也。
天之气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之气,有心、肝、脾、肺、肾、心包、胆、胃、膀胱、三焦、大小肠,未尝无十二时也。
天有气,人即有气以应之,天人何殊乎。
大挠曰:天之气万古如斯,人之气何故多变动乎?
岐伯曰:人气之变动,因乎人,亦因乎天也
春宜温而寒,则春行冬令矣。春宜温而热,则春行夏令矣。春宜温而凉,则春行秋令矣。夏宜热而温,则夏行春令也。夏宜热而凉,则夏行秋令也。夏宜热而寒,则夏行冬令也。秋宜凉而热,非秋行夏令乎。秋宜凉而温,非秋行春令乎。秋宜凉而寒,非秋行冬令乎。冬宜寒而温,是冬行春令矣。冬宜寒而热,是冬行夏令矣。冬宜寒而凉,是冬行秋令矣。倒行逆施,在天既变动若此,欲人藏腑中不随天变动必不得之数矣。
大挠曰:天气变动,人气随天而转移,宜昼人皆如是矣。何以有变,有不变也?
岐伯曰:人气随天而变者,常也。人气不随天而变者,非常也。
大挠曰:人气不随天气而变,此正人守其常也。天师谓非常者,予不得其旨,请言其变。
岐伯曰:宜变而不变,常也。而余谓非常者,以其异于常人也。斯人也,必平日固守元阳,未丧其真阴者也。阴阳不调,随天气之变动,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故能不变耳。
大挠曰:彼变动者何以治之?
岐伯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郁则达之,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如此而已。
陈士铎曰:天人合一,安能变乎。说得合一之旨。
《黄 帝 外 经》卷 六之 五运六气离合篇
鬼臾区问曰:五运与六气并讲,人以为异奈何?
岐伯曰:五运非六气,则阴阳难化。六气非五运,则疾病不成。二者合而不离也,夫寒、暑、湿、燥、风、火,此六气也。金、木、水、火、土,此五运也。六气分为六,五运分为五,何不可者,讵知六气可分,而五运不可分也。盖病成于六气,可指为寒、暑、湿、燥、风、火,病成于五运,不可指为金、木、水、火、土。以金病必兼水,水病必兼木,木病必兼火,火病必兼土,土病必兼金也。且有金病而木亦病,木病而土亦病,土病而水亦病,水病而火亦病,火病而金亦病也。故六气可分门以论症,五运终难拘岁以分门。诚以六气随五运以为转移,五藏因六气为变乱,此分之不可分也。
鬼臾区曰:然则何以治六气乎?
岐伯曰:五运之盛衰随五藏之盛衰为强弱,五藏盛六气不能衰,五藏强而六气不能弱。逢司天、在泉之年,寒、暑、湿、燥、燥、风、火有病,有不病者,正五藏强而不弱也。所以五藏盛者,何畏运气之侵哉。
鬼臾区曰:善。
陈士铎曰:六气之病,因五藏之不调也。五藏之不调即五行之不正也,调五行即调六气矣。
《黄 帝 外 经》卷 六之 六气分门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五运六气合而不离,统言之可也。何鬼臾区分言之多乎?
岐伯曰:五运不可分,六气不可合。
雷公曰:其不可合者,何也?
岐伯曰:六气之中有暑火之异也。
雷公曰:暑火皆火也,何分乎?
岐伯曰:火,不一也。暑外火,火内火也。
雷公曰:等火耳,火与火相合而相应也,奈何异视之?
岐伯曰:内火之动,必得外火之引;外火之侵,必得内火之召也。似可合以立论,而终不可合,以分门者。内火与外火异也,盖外火,君火也。内火,相火也。君火即暑,相火即火暑,乃阳火。火乃阴火,火性不同,乌可不区而别乎。六气分阴阳,分三阴三阳也。三阴三阳中,分阳火、阴火者,分君、相之,二火也。五行概言火,而不分君相。六气分言火,而各配支干。二火分配,而暑与火各司其权,各成其病矣。故必宜分言之也。臾区之说,非私言也。实闻予论,而推广之。
雷公曰:予昧矣。请示世之,不知二火者。
陈士铎曰:五行止有一火,六气乃有二火。有二火乃分配支干矣,支干虽分,而君相二火实因六气而异。 言之于不可异而异者,异之于阴阳之二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