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智囊全集•087•兵智部(10)

861、孔镛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畜产,倍课其人;旅人经其境者,辄诱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谒溪请计。溪则要我重贿。而捕远苗之不可用者,诬为贼以应命,于是远苗咸惮而投之,以为寨主。监军、总帅,率有岁赂,益恣肆无忌。时讧官、苗,以收鹬蚌之利。

弘治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廉得其状,询之监军、总帅,皆为溪解,公知不可与共事,乃自往清平,访部曲之良者,得指挥王通,厚礼之,扣以时事,通娓娓条答,独不及溪。公曰:“闻此中事,唯阿溪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对,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办,则一方受福;不则公且损威,而吾族赤矣。”公笑曰:“第言之,何患弗办?”通遂慷慨陈列始末,公曰:“为阿溪通赂上官者,谁也?”通曰:“指挥王曾,总旗陈瑞也,公必劫此两人方可。”公曰:“诺。”

翌日,将佐庭参,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来前,吾自选之。”乃指曾曰:“庶几可者。”众既出,公私诘曾曰:“若何与贼通?”曾惊辩不已,公曰:“阿溪岁赂上官,汝为居间,辩而不服,吾且斩汝矣!”曾叩头不敢言,公曰:“勿惧,汝能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谋勇状,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公令自举,乃曰:“无如陈总旗也。”公曰:“可与偕来。”少选,瑞入,公讯之如讯曾者。瑞屡顾曾,曾曰:“勿讳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当尽力以报公耳。”瑞亦言难状,公曰:“汝第诱彼出寨,吾自能取之。”瑞诺而出。

苗俗喜斗牛,瑞乃觅好牛,牵置中道,伏壮士百人于牛旁丛薄间,乃入寨见溪。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溪问:“都堂何如?”曰:“懦夫,无能为也。”溪曰:“闻渠在广东时杀贼有名,何谓无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货?”溪遂酌瑞,纵谈斗牛事,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瑞曰:“败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溪曰:“第往观之。”顾阿剌同行,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苗欲信鬼,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又言:“梦大网披身,出恐不利。”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

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挥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荣差,俟其至,吾当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当往迎,况故人也!”溪,剌将策骑往,瑞曰:“公等请去佩刀,恐新官见刀,以为不利!”溪、剌咸去刀见曾,曾厉声诘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扫廨舍,具供帐,而洋洋至此,何为?”溪、剌犹谓戏语,漫拒之,曾大怒曰:“谓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犹笑傲,曾大呼,伏兵起丛薄间,擒溪、剌。剌手搏,伤者数十人,竟系之,驰贵州见公,磔于市,一境始宁。

【译文】

阿溪是明朝时贵州清平卫的苗人,性情凶悍但才智过人,傲视当地的苗族。他有个养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身上披着三重盔甲,手使长二丈长的矛,纵身一跃,就有三,五丈高。父子俩一谋一勇,合作无间,称霸苗人部族。邻近苗部而又势单力薄的老百姓,每年都要以畜产向他上供。对于往来路经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指使其他苗人打劫。地方官员办案捕盗,也必定谒见阿溪向他请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谢,却诬指那些住在偏远地区,不听他使唤的苗人为盗匪,要官府抓来治罪。于是远地的苗人也都畏惧阿溪的威名,只好归顺投效,不但奉阿溪为寨主,让他统领苗人的军队。每年还都有各地苗族进奉财物,于是阿溪更加横行无忌,不时在官府和苗人间制造矛盾,借以坐收渔利。

弘治年间,都御史孔镛巡察贵州,风闻阿溪的胡 作非为,便询问当地官军统帅,官员们却都为阿溪辩解。孔镛知道这些官员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亲自前往清平,拜访苗族中良善的公正人士,于是认识了王通。孔镛对王通非常礼遇,常向他请教,王通也都一一详尽的回答,唯独闭口不谈阿溪的事。孔镛说:“听说在此地阿溪是老大,为什么你却如此神秘,不肯谈论阿溪的事呢?”

王通依然不发一言。孔镛再三逼问,王通才说:“如果我说了,御史能秉公处理,那是造福地方;否则不但损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必遭其荼毒。”孔镛笑着说:“你直说无妨,不要担心我会不处理。”于是王通慷慨激昂的逐条列举阿溪的罪状。孔镛问:“为阿溪打通关节,行贿上级长官的人是谁?”王通答:“是指挥王曾与总旗陈瑞,御史一定要先收伏这两人,案情才能有进展。”

第二天,各官员如往日般入府议事,孔镛说:“我需要一名巡官,你们都上前一步,我要亲自挑选。”说完指着王曾说:“我看你可以。”众官员离府后,孔镛私下质问王曾说:“你为什么要和贼人勾结?”王曾大吃一惊,急忙辩解。孔镛说:“阿溪每年以重金贿赂官员,都是你从中拉的线。如今你还狡辩不服气,本官要杀了你。”王曾连连叩头,不敢再多狡辩。孔镛说:“你也不要怕,现在我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能为我擒下阿溪吗?”王曾先描述阿溪父子俩的谋勇,接着说:“如果能再有一位同事帮忙,我就能擒下阿溪。”孔镛要他自己推荐人选,王曾说:“没有比陈瑞更适合的人。”

一会儿,陈瑞入府,孔镛也如先前质问王曾般质问他。陈瑞频频回头看王曾,王曾说:“不必再隐瞒了,大人全都知道,现在我们只有立功赎罪,尽力来报效大人。”陈瑞也向孔镛说明要除去阿溪,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镛说:“你们只要诱他们走出营寨就可,我自有办法擒住他们。”陈瑞答应后,告辞离去。

苗人一向有斗牛的习 俗,陈瑞先挑选上好的牛只,让它们散置路中,再命一百名壮士,埋伏在牛群四周,等布置妥当后,就入苗寨见阿溪。阿溪说:“怎么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你?”陈瑞答:“新任的都御史刚到此地,实在抽不出空来。”阿溪又问:“新的都御史是怎样的一个人?”陈瑞答:“懦弱无能。”阿溪说:“可是我听说他在广东时,以杀贼出名,怎会懦弱无能呢?”陈瑞说:“那是同名同姓的人,并不是现在这位都御史。”阿溪说:“依你看,能不能贿赂他?”陈瑞说:“这事慢慢来,何必急着把宝物送走?”

于是阿溪替陈瑞斟酒,两人开始谈论斗牛的事。陈瑞说:“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头牛,猛一看像头大象,不知比起你养的牛如何?”阿溪说:“果真是好牛的话,我就买下它。”陈瑞说:“我看那牛贩好像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难强邀他入寨。”阿溪说:“我自己去看,顺便要阿刺也一起去。”陈瑞说:“那就把你所养的牛牵去,让它们较量一番,就可比出好坏了。”

苗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求神问卜,阿溪用鸡卜卦,结果不吉利,又想到自己曾梦到大网覆盖在自己身上,害怕出寨不吉利。陈瑞说:“网是捕鱼用的,梦到网表示那头牛非你莫属了。”于是两人牵着牛并肩骑马出苗寨,来到那头牛所在的地方,阿溪非常兴奋的在一旁打量。两头牛正要打斗时,忽然有人上前报告巡官来了,陈瑞说:“你知道吗,新的巡官就是那个王指挥。”阿溪笑着说:“老王怎会有这个荣幸得到这差使,等他来了,我要好好取笑他一番。”陈瑞说:“巡官视察苗寨,你应当亲自前去迎接,更何况还是老朋友呢?”阿溪,阿刺准备驱马前去迎驾,陈瑞说:“请两位先解下佩刀,我怕新官见刀是件不吉利的事。”

于是两人解下佩刀后去见王曾。

王曾见了两人,很生气的质问阿溪:“上级长官视察苗部,为何不清扫屋舍,准备酒食,却还在这里闲逛。”阿溪等人以为王曾对他们开玩笑,根本不予理会,王曾大为生气的说:“你们以为我不能抓你们吗?”阿溪等傲然大笑。王曾大声喝令,左右伏兵一起现身,都跑来捉拿阿溪、阿刺。阿刺空手伤了数十名士兵,最后还是束手被擒。

于是快马解送贵州交 给都御史,在市集杀死肢解,贵州境内从此又获得安宁。

二十四 运筹帷幄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借其前旌。青山绿山,画本分明。集“武案”。

【译文】

学医会造成病患的伤残,学兵会造成士兵的死亡。但如果因此都不学,则将一无所获。应该追随别人的脚步,汲取别人的经验,才能发挥所学。

862、项梁 司马师

【原文】

项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繇役及丧,梁常主办。陰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边批:知兵者无处非兵法。]以知其能。后果举事,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官,自言,梁曰:“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故不任公。”众乃皆服。

【译文】

秦朝末年时,项梁(曾多次与秦军对抗,后为秦将章邯所败)是楚将项燕的儿子,曾经杀人,和哥哥的儿子项籍(即项羽)为了躲避仇家,在吴国定居。吴国的贤士大夫多出自他的门下。遇有重大的徭役或是喜庆丧事,也多半是由项梁主办。项梁暗中以兵法的原理和规则管理门下子弟。众人都知道项梁的才学。

后来陈涉(秦人,名胜)起兵抗秦,项梁便召集往日认识的豪杰官吏,告诉他们起事的计划,委派吴国的士大夫,收编各县的人马,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选派豪杰人士为军官,并让他们分别担任校尉、侯、司马。

有一个人没有分配到官职,便提出异议,项梁说:“有一天某家有丧事,要先生帮忙,结果先生没能尽力,所以不能派你为官。”众人一听,都佩服项梁的以才用人,而且对众人才能早已胸有成竹。

司马师(三国魏人,司马懿长子,字子元)暗中结交 栽培一批死士,人数大约有三千人,散居各地。某日快天亮时,司马师下令各地死士集合,一天之内便全部集合完毕,却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863、李纲

【原文】

李纲云,古者自五、两、卒、旅,积而至于二千五百人为师,又积而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节制,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所以能御敌而成功。今宜法古,五人为伍,中择一人为伍长;五伍为甲,别选一人为甲正;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五队为一部,有部将正副二人;五部为军,有正副统制官;节制统制官有都统,节制都统有大帅。皆平时选定,闲居则阅习 ,有故则出战,非特兵将有以相识,而恩威亦有以相服。又置赏功司,凡士卒有功,即时推赏,后有不实,坐所保将帅;其败将逃卒必诛,临阵死敌者,宽主帅之罚,使必以实告而优恤之。又纳级计功之法,有可议者,如选锋精骑,陷阵却敌。神臂弓、强弩劲弓射贼于数百步外,岂可责以斩首级哉?若此类,宜令将帅保明,全军推赏。

[评]

其法本于《管子》,但彼寄军令于内政,犹是“井田”遗意,此则训练长征,尤今日治兵第一务。

【译文】

李纲说:古时军队以每五百名士兵编为一旅,每二千五百名士兵编为一师,又以每一万二千五百人编为一军,每军各有正、副将帅一名,士兵感于平日将帅的督导、照顾,因此太平时能服从将帅命令,作战时能遵行将帅指挥,就好像身体运用手臂,手臂驱使手指一般,没有不能执行的命令,所以能成功的抵御敌人。

今天我们也应当效法古制,每五人编为一伍,选择其中一人为伍长;合五个伍为一甲,再另选一人为甲长;四甲为一队,设有正,副队长各一人;五队为一部,有正副部将二人;五部为一军,有正副统兵官。统兵官上有都统,大帅。这些将帅,在太平时就要事先择定,闲暇时要经常校阅士兵,举行演习 ,遇有事故,就率兵出战。如此一来,不但将卒间彼此熟悉阵式的排列,而身为将领更可以威严,恩德使士兵感佩、服从。

另外可设置专门掌管功赏的官吏,凡是士卒有功,就立即推荐行赏;但若有虚报战功,连带将帅一并受罚。作战失败的将军,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格杀。另有一种情形是即使战败,但士卒仍能奋勇御敌,至于不屈者,将帅免受战败之罪,而为国牺牲的士兵,按他的表现从优抚恤。

至于古制中有按斩敌人首级计功的方法,我认为有值得议论的地方。如果挑选精锐士卒冲锋陷阵,当然能斩杀敌首。,但若是神箭手,在数百步外射杀敌人,怎能要求他砍下敌人首级呢。类似这种情形,就该由各军帅依当时战况予以推荐表彰。

[评译]

这种方法,原是以《管子》一书为蓝本。不过《管子》的主张是寓军令于内政,仍然有井田制度的痕迹。李纲的这个说法,重点在训练将士长征惯战,可说是今日整军备战的第一要务。

864、李纲

【原文】

李纲请造战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靖康间,献车制者甚众,独总制官张行申者可取。其造车之法:用两竿双轮,推竿则轮转;两竿之间,以横木筦之,设架以载巨弩;其上施皮篱以捍矢石,绘神兽之象,弩矢发于口中,而窍其目以望敌;其下施甲裙以卫人足;其前施槍刃两重,重各四枚,上长而下短,长者以御人也,短者以御马也;其两旁以铁为钩索,止则联属以为营。其出战之法:则每车用步卒二十五人,四人推竿以运车,一人登车望敌以发弩矢,二十人执牌、弓弩、长槍、斩马刀,列车两旁。重行,行五人,凡遇敌,则牌居前,弓弩次之,槍刀又次之。敌在百步内,则偃牌,弓弩间发以射之;既逼近,则弓弩退后,槍刀进前,槍以刺人,而刀以斩马足;贼退,则车徒鼓噪,相联以进,及险乃止。以骑兵出两翼,追击以取胜。其布阵之法,则每军二千五百人,以五分之一,凡五百人为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余二千人为车八十乘,欲布方阵,则面各用车二十乘,车相联,而步卒弥缝于其间,前者其车向敌,后者其车倒行,左右者其车顺行,贼攻左右而掩后,则随所攻而向之,前后左右,其变可以无穷,而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皆处其中,方圆曲直,随地之便,行则鳞次以为阵。止则钩联以为营,不必开沟堑,筑营垒,最为简便而完固。”

[先臣余子俊言]

大同宣府地方,地多旷衍,车战为宜。器械干粮,不烦马驮,运有用之城,策不饲之马。”边批:二句尽车之利。

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卒归于废。故有“鹧鸪车”之号,谓“行不得”也。夫古人战皆用车,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当事者遂以一试弃之耳。且如秦筑长城,万世为利;而今之筑堡筑垣者,皆云沙浮易圮。赵充国屯田,亦万世为利;而今之开屯者,亦多筑舍无成。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法曷故哉?呜呼!苟无实心任事之人,即尽圣祖神宗之法制,皆题之曰“鹧鸪”可也!

【译文】

李纲建议朝廷建造战车,说:“胡 人以骑兵战胜中国,原因有三,而不论哪个原因,只有战车才能制服 胡 人:我军步兵行进的速度赶不上胡 人骑兵的快速,这是战败的原因之一;但战车速度快,可攻可守,骑兵没有这项优点,我军骑兵的速度,马上的战技不如胡 人,这是战败的第二个原因;但用战车,我军骑兵就可审度战场上形势的许可机动出击,我军士兵还未作战,就已心生畏惧,遇上敌兵,往往不战而败,即使有好的战技,也无法施展,这是战败的第三个原因。但使用战车,士兵在心理上就有所凭恃,同时以战车可快可慢的速度,也能发挥约束军纪,防止士兵临阵脱逃的功效。如此看来,战车能克敌致胜的道理就很清楚了。

靖康年间,呈献战车式样图的人很多,但只有总制官张行申所呈的车图最值得采用。他造车的方法,是用两根各有双轮的长竿,推动长竿,车轮就能转动,两竿之间用横木相连,再在横木上架设巨型大弓,大弓外罩皮帐,用来抵挡敌人的弓箭,皮帐上绘有彩色神兽图案,图案上的兽嘴是发射弓矢的所在,图案上的眼睛,可以用来观察敌人动向,战车下方的铁甲,是用来保护士 兵的双脚。

另外,在战车前方的两侧上下各装设有长短两支槍,上长下短,长槍用来对付人,短槍用来对付马。战车的两侧装设铁钩,不作战时,可以用铁钩连结其他战车,联结成临时军营。出战的阵法是,每辆战车配备士兵二十五人,其中四人负责推动长竿,转动车轮。一人站在车顶了望敌军,指挥弓矢发射的方向,其余二十人分别持盾牌、弓箭、长槍,及斩马刀,排列在战车两侧。每五人为一列,每侧各两列。遇到敌兵,最前排是盾牌兵,其次是弓箭排,再后是槍刀排。敌兵在百步之内,就用盾牌为掩护,弓箭排射箭。敌人逼近后,弓箭排后退,刀槍排上前,长槍刺人,短刀砍马。敌兵后退就推车大喊前进,如果碰到狭窄陡峻的地形,就停止前进,命骑兵从两侧出击求得胜利。

布阵的方法是,每军有二千五百人,其中五分之一是将佐、卫兵、及后勤补给兵,其余二千人分乘八十辆战车,排列成一个方阵形,每面都有二十辆战车,车车相连,士兵就在车与车的间隔中行进,前排战车向前攻,后排战车向后攻,左右也各往外推,随敌人进攻的方位而防守,可以作多样的变化,而将领,卫兵及后勤兵都在方阵中,这方阵也可随地形而稍成圆曲状,行进时阵中的步兵可再排列阵式,休兵时联结各车围成营地,不必再另行挖沟堑,筑营垒,最是方便坚固。

[余言译文]

前朝大臣余子俊说,大同宣抚地方,地势平坦空旷,最适宜用战车作战。作战时所需要的武器粮饷也不用靠马匹驮负,能运送有用的物资,却不须为喂马而烦心。

按照呈献战车式样图,兵部造出样车,花钱不少,行动笨重,废弃不用,最后样车得到个“鹧鸪车”的外号。所谓“鹧鸪”,就是“行不得也”的意思。

古人作战都用战车,为什么古人最有效的战争利器,却不适用于今天呢,我认为大概是考证得不够精确,制作得不够精良。而负责其事的人以一概全,一次不适用,就再也不愿尝试。

就以秦始皇筑长城来说,万世都能蒙受长城御敌的好处,但今天我们所筑的城堡,修的城墙,都像沙土般容易倾毁;赵充国的屯田法,成为后代屯田的典范,但今天我们的屯田政策,除了盖了几间房舍外,再看不到其他的建树。这些都是没有真心做事,想集思广益以求万全的人。唉,如果人没有一颗想做事的心,即使是圣人的法制,也都可以题上“鹧鸪”二字了。

865、吴玠 吴璘

【原文】

吴玠每战,选劲弓强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注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不能当。

吴璘仿车战馀意,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为两翼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战士心定,则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

[述]

璘著《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攻矢。吾集番、汉所长,兼收而用之: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以劲弓强弩制其重甲,以远克近、强制弱制其弓矢。布阵之法,则以步军为阵心,翼以马军,为左右肋,而拒马布两肋之间。

【译文】

宋朝人吴玠(字晋卿,谥武定)每次作战前,都要仔细挑选弓箭,再命诸将轮流举射,把这种强劲的弓箭取名为“注队矢”。这种“注队矢”能连续发射不间断,箭一射出看起来就像倾盆大雨一般,使敌人没有招架还击之力。

吴璘(吴玠的弟弟,字唐卿,谥武顺)保留古代战法的精髓,研究出一种“垒阵法”,每次作战时,就把长槍兵列在兵阵最前排,坐下后就不许再站起来;第二排是射程最远的强弩,第三排则是次强弩,都必须以跪姿等待敌人的进攻;然后就是神箭手,责任是准确地射中敌人,与敌人交 战时,就照上面的顺序发射。

百步之内由神射手先射,七十步之内由所有的弓箭手一起射,为了阻挡敌人骑兵,阵前设置拒马、铁钩。如果有人受伤,就要更代,更代以鼓声为信号,这时两翼的骑兵上前掩护。完成更代后骑兵才退下,这就叫“垒阵”。由于战士对这阵法深具信心,因此对敌时都能勇猛奋战,任何强敌都无法对抗。

[述译]

吴璘曾着有《兵法》两篇,内容大意是说:

金人有四长,我军有四短,所以我军应该用四短反制金人四长。所谓四长是:骑兵,坚忍,重甲,弓矢。我军应该兼采敌我双方的优点,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分散部队来牵制敌人骑兵,要士兵轮番交 替休息,上阵以消耗敌人坚忍的体力,使用劲弓强弩来对付敌人的盔甲,远攻近守使敌人弓矢无法发挥,布阵的方法,是以步兵为兵阵的核心,以骑兵为两翼,有如人的左右肋骨,最后再把拒马设置在两肋骨之间。

866、郭固

【原文】

熙宁中,使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著之为书,颁下诸帅府,副藏秘阁。固之法:“九军共为一营阵,[行则为阵,住则为营。]以驻队绕之。若依古法,人占地二步,马四步,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天下岂有方十里之地,无丘阜沟涧林木之碍者?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复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孙武所谓“縻军”也。予再加详定,谓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

上以为然,亲举手曰:“譬如此五指,若共为一皮包皮之,则何以施用。”遂著为令。

[出《补笔谈》。]

【译文】

熙宁年间,宋神宗命六宅使郭固研究“九军阵法”,最后写成兵书,各帅府各有一本,副本典藏于秘阁。郭固研究后提出以下的意见:

九军共组成一个营阵,阵外以驻队环绕。如果依照古法计算,每人的间隔距离是两步,每匹马的间隔距离是四步,每个军彼此重叠,每个队彼此重叠,那么十万人的阵式,占地边长十多里,天底下哪有一处占地十多里,而没有任何沟涧、树林横阻其间的平坦战场呢?再者,九个军共同被一个驻队所包皮围,阵式根本无法展开,就好比九个人共同拥有一层皮,分割后九个人都活不了,这就是孙武兵法上所谓将帅指挥不当的“縻军”。

我再三的研究,认为九个军应该各自组成一军阵,军与军之间有前后左右的排列,每军可以各自选择自认为有利的地形,每军面向外扎营。至于横梗在营区的沟涧、林木,或自行绕越,或自行克服。

一旦鸣金或击鼓,九军就随号令各自离散或集合,乍看似乎一片忙乱,事实却是乱中有序,九军各有归属,九军聚合就成为一个井字形的大军阵,其间用四条走道区隔,九军彼此间背靠背、面对面,四头八尾,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受攻击的一方就是阵首。

神宗看完后,认为颇有道理,便举起自己的手说:“就好像这五根手指,若是用一张皮将这五根手指紧紧包皮住,哪一根手指能动呢?”

于是下令推行这个阵法。

867、张威

【原文】

张威自行伍充偏裨。其军行,必若衔枚,寂不闻声,每战必克,金人惮之。荆鄂多平野,利骑不利步。威曰:“彼铁骑一冲,则吾技穷矣。”乃以意创“撒星阵”,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每骑兵至则声金,一军辄分数十族。金人随分兵,则又趋而聚之,倏忽间分合数变,金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

[注]

威临阵战酣,则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云。

【译文】

宋朝人张威(字德远)行军时,每每混入士卒的队伍中督责军纪。士兵们都好像咬住筷子一样,全军鸦雀无声。每战必胜,金人闻风丧胆。

荆、鄂地方多平原,适合骑兵而不利步兵作战,因而张威担心:“金人铁骑来攻,那我军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于是独创“撒星阵”,是一种分合无常的战法。听到鼓声就集合,听到钲声就散开。迎战骑兵时先鸣钲,军队分为几十簇,金人只好跟着分散兵力;这时击鼓聚兵。瞬间分合,变化莫测,把金人打得无还手之力,因而宋军连战连胜。

[注译]

每当战事进行到最激烈时,张威两眼发红,当时人称“张红眼”。

868、戚继光

【原文】

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每牌用长槍二支夹之,短兵居后。遇战,伍长低头执挨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留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紧随牌进。交 锋,筅以救牌,长槍救筅,短兵救长槍;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译文】

明代大将戚继光经常靠“鸳鸯阵”取胜。所谓“鸳鸯阵法”,是两名盾牌兵并排在阵前,盾牌兵之后各有一名狼筅“兵器名”兵,二名手持长槍的士兵分列在盾牌兵的两旁,最后一排则是短刀兵。

作战时,盾牌兵手持大盾牌低头向前挺进,如果听到击鼓前进的号令,却迟疑退缩,就以军法论斩,其余士兵紧随盾牌兵之后,双方正式交 战时,狼筅兵负责保护盾牌兵,长槍兵负责支援狼筅兵,短刀兵负责支援长槍兵。一旦盾牌兵阵亡,那么盾牌兵之后的包皮括狼筅兵,长槍兵,短刀兵一律处斩。

869、郭登

【原文】

定襄侯郭登,智勇兼备,一年百战,未尝挫衄。以已意设为“搅地龙”、“飞天网”:凿深堑,覆土木,人马通行,如履实地;贼入围中,令人发其机,自相击撞,顷刻十余里皆陷。

[议]

今其法想尚存,何不试之?

870、赵遹

【原文】

政和中,晏州夷酋卜漏反。漏据轮囤,其山崛起数百仞,林箐深密;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穿坑井,仆巨木卉,布渠答,夹以守障。官军不能进。时赵遹为招讨使,环按其旁,有崖壁峭绝处,贼恃险不设备,又山多生猱;乃遣壮丁捕猱数千头,束麻作炬,灌以膏蜡,缚之猱背。于是身率正兵攻其前,旦夕战,羁縻之。而陰遣奇兵,从险绝处负梯衔枚,引猱上,既及贼栅,出火燃炬,猱热狂跳,贼庐舍皆茅竹,猱窜其上,辄发火,贼号呼奔扑,猱益惊,火益炽,官军鼓噪破栅。遹望见火,直前迫之,前后夹攻,贼赴火堕崖,死者无算。卜漏突围走,追获之。

[述评]

邓 艾自陰平袭蜀,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其功甚奇,而其事甚险,夫计程七百,非一日之行也;凿山构阁,非一日之功也。即平日不知儆备,而临时岂无风闻,岂皓等蒙蔽,庸禅怡堂,如所谓置羽书于堂下者乎?不然,艾必无幸矣!赵遹之用猱,出于创奇,亦由贼不设备而然,故曰:“凭险者固,恃险者亡。”

李光弼军令严肃,虽寇所不至,警逻不少懈,贼不能入,如是则必无陰平、轮囤之失矣。

《元史》:金人恃居庸之塞,冶铁锢关门,布铁蒺藜百余里,守以精锐。元祖进师,距关百里,不能前。召扎八儿问计,对曰:“从此而北,黑树林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臣向尝过之,若勒兵衔枚以出,终夕可至。”元祖乃令扎八儿轻骑前导,日暮入谷。黎明诸军已在平地,疾趋南口。金鼓之声 ,若自天下。金人犹睡未知也。比惊起,已莫能支。关门既破,中都大震,金人遂迁汴。夫以极险之地,迫于至近而金不知备,此又非陰平之可比矣!

【译文】

宋徽宗政和年间,晏州土酋卜漏造反。卜漏占据轮囤为盘据地,轮囤位在高数百仞的高山上,林木茂盛,他用山石围成城墙,外围再设置木栅,山道中除埋设陷阱外,另外更散置巨大的棕榈木及铁蒺藜,做为抵御官军围剿的屏障。

官军面对陡峭的山势、重重的路障,全都束手无策。当时赵遹(徽宗时官兵部尚书)奉命招讨。赵遹环看轮囤周围的地形,发现轮囤有一面全是峭壁,陡峭的崖壁,使得贼兵恃险而不设防,又发现山中有许多猿猴,于是心生一计,命士兵捕捉好几千头猿猴,捆扎麻草、淋上油膏,绑在猿背上。

赵遹一方面亲自率兵攻打贼人前寨,牵制贼兵注意,另外却暗中派兵带着猿猴由峭壁攀岩而上。等爬上囤顶后,就点燃猿背上的麻草,猿猴受不了火烧的疼痛,叫跳狂奔,贼人的屋舍多是茅、竹等建材所搭建,猿猴在屋舍间窜上跳下,于是引发多处着火。贼人为阻止猿猴的奔窜,就大声惊吓围捕,猿猴却更加慌乱,火势也更迅速蔓延,官军们乘机大声叫喊冲杀。

赵遹见囤中发出阵阵火光,就命士兵攻击营栅,前后夹攻,贼兵被火烧死,坠崖而死的不计其数。卜漏虽突围逃逸,但不久后仍被官军擒获。

[述评译文]

邓 艾由陰平偷袭蜀国,走无人荒地七百多里,一路开山辟路,砍木造桥,沿途高山深谷,备受艰辛。邓 艾自己身裹毛毡,打着骨碌滚转下山,士兵门攀附木石,沿着山崖,鱼贯而进。邓 艾用此计迫使汉主投降,功迹甚大。但率军行进无人荒地,也是险招。七百里路不是一天就能走完,辟路造桥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即使平日不知戒备,若不是黄皓等人故意蒙蔽,庸碌的刘禅只知享乐,把告急公文搁置不管的话,邓 艾一定不能平蜀成功。

赵遹用猿袭贼,固然是出于奇计,但也是由于贼人不加防备,才使赵遹有机可乘。

所以说,以险为凭可以固守,恃险不备可能败亡。

李光弼带兵号令严明,即使贼寇根本无法突破防御,军中的巡逻警戒也丝毫不敢懈怠,使贼人根本毫无机会可乘,因此不会有邓 艾、轮囤的事件发生。

根据《元史》记载,金人凭恃居庸关的险要地势,用铁铸关门,又设置百多里的铁蒺藜做为拒障,并派精锐部队戍守。元世祖率兵攻居庸关,在离关百里外就无法再向前推进,遂召来扎八儿征询他的意见。扎八儿说:“从这里朝北走,有座黑树林,树林中有一条小道,只能容一匹马走,臣以前曾经走过这条路,若是命令士兵静悄悄的从这条路走,一晚上就可到达关门背后。”

太祖于是令扎八儿率轻骑为先锋,黄昏时入谷,到天亮时大军已出平地。第二天直扑南口,金鼓之声 有如天降,金兵尚在沉睡中,不知元兵已经入关。等到被兵鼓声惊醒,已无力抵御。于是元兵大破居庸关。金都大为震惊,从而只好迁都到汴。

元兵通过最危险的地势,迫近到居庸关前,金兵竟不知道防备,这又不是邓 艾陰平道行军所比得上的。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作战第二

    作战第二原文:[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 ...

  • 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法乃是取胜之道,熟读 ...

  • 秦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的骑兵俑

    [秦俑百问微讲堂]秦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的骑兵俑陕西学习平台2021-01-26订阅 秦俑二号坑出土的骑兵俑.秦俑二号坑随葬的是由多兵种构成的联合军阵,骑兵是这一军阵中的新锐力量.通过开挖探方和局部发掘 ...

  • 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路杀进来,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亚历山大当时如果没有走错路杀进中国,观景的看法是中国不但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还能轻而易举地把马其顿人杀个片甲不留. 要想知道亚历山大大帝能不能打败当时的中国,那么我们就得去了解一下当时两方的一些力量对 ...

  • 中华文脉•智囊全集•083•兵智部(6)

    821.赵臣 [原文] 岑璋者,归顺州土官也,多智略,善养士.田州岑猛,其婿也.猛不法,督抚上反状,诏诸土官能擒馘猛者,赐秩一级,畀半地:党 助者并诛.都御史姚镆将举兵,而虑璋合谋,咨于都指挥沈希仪, ...

  • 《智囊》兵智·兵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 ...

  • 国学经典 《智囊全集》:第一部 上智 深谋远虑

    第一部 上智 深谋远虑 [原文] 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①,吉凶环转:老成借筹,宁深毋浅.集"远犹". [注释] ①迭居:指地位轮替. [译文] 谋略不够深远,就会轻率肤浅: ...

  • 《智囊全集--第八部 兵智 2》翻译_冯梦龙

    831.吕蒙 马隆 [原文] 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 ...

  • 《智囊》杂智·杂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 ...

  • 《智囊》闺智·闺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①,孔子称 ...

  • 《智囊》兵智·运筹帷幄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①,借其前旌②.青山绿水,画本分明.集"武案". [注释] ①鉴彼覆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②前旌:前人的旌旗,指前人的 ...

  • 《智囊》兵智·兵不厌诈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道取其平,兵不厌诡①.实虚虚实,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无穷,莫知所以.集"诡道". [注释] ①道取其平,兵不厌诡:为人之道要平和,而用兵却不能拒绝诡诈. [ ...

  • 《智囊》兵智·制胜有道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危事无恒①,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②于九天,入于九渊.风雨在手③,百战无前.集"制胜". [注释] ①恒:常. ②动:发动. ③风雨在手:传说神龙能兴风雨,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