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轻微发酵,该跟绿茶一样,只喝新不喝老吗?

《1》

标题里的这句话,是一位资深茶友发给我的。

这句话的出处,在某红书。是上面的一位茶叶博主写的。

这位博主的观点是,白茶跟绿茶是一样的茶,绿茶只喝新不喝老,所以,白茶也只能喝新白茶,不能喝老白茶。

并且这位博主还举出了证据。

举的是国标。

说“白茶国标规定,白茶要鲜香醇爽,而老白茶没有鲜度,所以,按白茶国标的规定,老白茶不能算作好茶,新白茶才是好茶。”

这位资深茶友,是在小陈茶事看过了四五年文章的老资历了,老白茶友了,一看当然就炸了。

立马就跟这位博主怼上了。

然而,博主一再拿出白茶国标来作武器,茶友无奈之余,遂来找村姑陈了。

《2》

村姑陈闻之一叹。

这位博主,又是一位读白茶国标读偏了的。

白茶的国标,确实写明,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它们的香气标准,都要“鲜”,它们香气标准的首字,都是“鲜”字。

以鲜打头,以鲜为重。

但是,要是像博主这样,认为“只有新白茶才鲜,才符合国标关于好白茶的标准,而老白茶则因为不鲜,不符合国标关于好白茶的标准”,那就大错特错了。

新白茶,是鲜。

老白茶,难道就不鲜了吗?

好的老白茶,它也鲜,也爽,也香,也醇。

并且,好的老白茶不但“鲜香醇爽”,还“活甘清鲜”。

《3》

必定要有人站出来了。

站出来说,“老白茶哪里鲜了?老白茶不是醇厚吗?它都老了,鲜从哪里来?”

嗯,有这种想法,没错。

若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老白茶确实“老了”,不再年轻,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没有再“鲜”的理由。

若并没有喝过真正的老白茶,更加没有认为老白茶可以拥有“鲜爽感”的理由。

尤其一直遭遇作旧老白茶、老是被作旧老白茶收割的“韭菜派”,更加不能认可老白茶的鲜——作旧老白茶咖褐色打底,生生把一片新茶叶渥堆成黄褐色,鲜还从哪里来?

唯有真正喝过老白茶的人,唯有喝过真正老白茶的人,才能理解村姑陈的这种感受,才能认可村姑陈关于老白茶也有鲜度的说法。

唯有感受过醉春烟,来自2015年的春寿眉饼,那浓郁的中药香,那仿佛烟柳画桥般的春季感,那仿佛春风拂面的清爽感,才会懂得,村姑陈说的,老白茶的“鲜”。

不仅老的春寿眉里,有鲜爽感,老的秋寿眉里,也有。

2016的蝶恋花,它就是秋寿饼。在它的第一冲,第二冲里,就有明显的鲜爽感,出现在盖香上,出现在茶汤里。

当然,老白茶不要直接扔壶里煮。

一煮,这股鲜爽感就感受不到了。得先泡后煮,泡七八冲再煮,这样才可以兼收并蓄,既感受到上好老白茶的鲜爽感,又喝到了它陈化多年后的那种稠汤滑浆。

《4》

为什么作旧老白茶没有鲜爽感,而真正的老白茶就有呢?

原因在于,工艺。

唯有真正热爱做白茶的人,才会极度讲究白茶的工艺细节。而雕琢好了这些白茶工艺细节,才能把白茶做出好品质。

这样的白茶,陈化成为老白茶之后,不管是散茶还是饼茶,仍然会拥有新茶时期的鲜爽感——鲜爽感不是陈化出来的,是从新茶时就拥有,并且在多年的陈化中保留与延续下来的。

而能成就优质老白茶鲜爽感的工艺细节有:

选准好天气再采茶;

采下来薄摊薄晾+及时摊晾;

摊晾的时候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刮风下雨,气温升高,日照加强,需要及时撤回茶叶,等天气变好再摆出来萎凋;

烘干的时候恒温、慢速;

储存的时候三层密封......

只有讲究好了这些细节,才能把一批白茶做好。

只有做好了一批散白茶,压饼的时候再注意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才能压好一块饼。

而当这些散白茶与饼茶做好之后,要有良好的储存条件,离墙离地,三层包装,避光密封,才可以让一款茶,在箱子里,随着时光的推移,进行良好的陈化。

只有好工艺,一款白茶才会保留下大量的有益物质,并拥有鲜爽感。

只有好储存,一款白茶才会把新茶时期的大量有益物质转化成更多的有益物质,并让鲜爽感延续下来。

做到了上述这些,老白茶,才会有鲜爽感。

这样的老白茶,方才配得上“老白茶”三个字。

《5》

当然,老白茶当中的鲜爽感,与新白茶当中的鲜爽感,还是不一样的。

新白茶当中的鲜爽物质,含量更高一些,滋味更明显一些。

就像李麻花15岁的时候,锋芒外露,都敢跟男生打架。

若干年后,新白茶陈化成为老白茶了,它的鲜爽感虽然仍然在,但却变少了,减弱了,转化了,变得浑厚了。

我们仍然可以从盖香上闻得到它,仍然可以从茶汤里喝得到它,但它却并不是主要的香气了,也不再是主要的滋味感了。

它隐身了,隐到稻谷香,药香,枣香,竹叶香的背后去了。

成了背景墙与点缀。

就像李麻花25岁的时候,已经成熟了,知道身为爸爸的女儿,要矜持,要装淑女,要穿裙子,要学舞蹈......

我知道骨子里她还是那个飞扬的灵魂,但在外表上,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冲动的少女了。

你只能深入地去了解过,才能感受得到,她的内核——仍然是那个一言不合就想挥拳头的少女。

《6》

白茶都是有鲜味的。

只要新白茶时期是有鲜味的,它陈化到老,仍然有鲜味。

人都是有童心的。

只要年轻的时候有童心,年纪渐大,仍然会童心未泯。

骨子里拥有的好东西,是不会跑掉的。

除非,遭遇大变。

从怡红公子变成清洁工。

才会放下娇妻美妾,遁入空门而去。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微信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