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初步表明龙游古石窟可能是...

  本报讯 现在,气势恢宏、构造奇特的浙江省龙游县古石窟群,成为人们观光的又一景点。日前,浙江省龙游县气象局通过气象观测认为,这个古石窟可能是低温存物的储藏库。

  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龙游县气象局专门从气象角度,对洞窖小气候实施观测。局长黄昌昆组织气象观测专业人员进行的4次测定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雨日,洞内温度、湿度几乎没有日变化,洞底气温均在14.7℃至15.2℃之间,相对湿度为96%至98%。洞外,气温日较差经常在6℃至10℃以上。

  龙游石窟深二十多米,口小身大,阳光照不进去,风也吹不进去。洞里气温难受外界大气的影响,而主要决定于地层的温度变化。因地下岩层温度稳定,因此洞窖气温变化也就很小。

  由气象观测初步表明,龙游石窟像超级地窖,可用于仓储。现代粮仓储谷的最适温度为15℃,洞窖的温度与此比较一致。洞内相对湿度虽较高,但不饱和。只要秋后降温,达到安全水分标准的入库稻谷是不会发生结露受损的。由于霉菌、害虫适温在20℃至30℃,相对湿度在80%至90%,因此,气温多在15℃以下的龙游石窟还有防御病虫害的作用。此外,气象观测认为,所有窟内的洞顶、洞壁都凿有排列有序的谷状点靥及多种线状条纹,盖出于防潮吸潮而为。

  据考证,千年之前,洞旁的衢江河床比现在深,也没有现在的宽。可以认为,古石窟还能防御洪水。据《龙游县志》卷39“文徵”所载,三百年前石窟没有被洪水淹没过。

  另据气候变迁推测,春秋时期,龙游夏季比现在长近两个月,低温储藏尤显重要。因此,石窟群可能是姑蔑国时为低温储藏粮秣等战备物资而凿的。只是南宋之后,气候逐渐变冷,从而带来了窖藏作用愈见减弱的后果,洞窖也逐渐疏于管理,直至清代之后,闲置的洞窑终究被水淹淤塞,以致荒废。  (来源于1998年8月2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周樟炳 蓝素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