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与之相适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

一生本化的评价取向是新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中,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取向,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使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及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也要指向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评价中的生本化取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师本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成为评价的唯一目的。正如布鲁姆(B.S.Bloom)所指出的:“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对于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所淘汰的90%的学生兴趣极微。”[1]新课程评价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性、有尊严、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突出评价的发展性,以“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作为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如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尝试进行的师生“双自”评价,就突出了学生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泵”的作用。[2]在新课程评价中,评价的发展性具有以下含义:一是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即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即学科学习目标),从每个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出发,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确立发展性的评价目标;二是承认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三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与特点,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2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师本教育评价在内容和指标上的窄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如过分强调学生认知领域中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的评价,在知识掌握的评价上,也只是关注学生的“双基”掌握的状况,无视学生在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方面知识的掌握。在新课程评价改革过程中,无论是评价内容的确定还是评价指标的设计,都要关注到学生的“生命全域”,“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按照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优质高效地运行。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版)的“实施建议”部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评价内容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可以,新课程评价在内容与指标上突破了师本教育评价中的“认知领域”框架,尝试从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的视角,全面确定评价内容和设计评价指标。

3改革评价方法

由于师本教育评价所推崇的以纸笔测验为主要手段的量化评价,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发展各异的学生,使发展中的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而被某种沉重的外在物所操纵,学生发展的丰富多样性完全被数字化、符号化和形式化了。因此在新课程评价改革中,使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不但能使评价更加真实地全面反映每个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揭示学生的行为表现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意义,而且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激励、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如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它通过收集反映学生自身发展变化及其成长轨迹的资料,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使教师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信息,从而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再如表现性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特别是能够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新课程评价改革中,走向质性化评价并不是简单的否定量化评价,在适宜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定。[3]如对各门学科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基础性的知识点,采用以纸笔测验为主要手段的量化评价会更恰当合理一些。

4重视多元主体的参与性

在师本教育评价活动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很少实质性的参与评价过程。这样,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关系,整个评价过程只能体现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认识水平,根本不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多样性和发展性。新课程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强调评价者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对象也可以作为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的“交互主体”关系,进行双向性、互动性的评价。因此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应在充分发挥评价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新课程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卞人。“只右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的人,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4]学生只有以主人的姿态投人到评价活动中去,才能从自己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教师一起确定评价内容,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及时正确地获得自己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和措施,从而促使自己朝着更聪明、更高尚、更富有的方向努力发展。

5强调评价的开放性

师本教育评价在评价的时空环境上存在的封闭性弊端,使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完整世界发生两种断裂,一是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断裂;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断裂。评价所关注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使学生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文明的野蛮人”和只有“事理”而没有人性的“破碎的人”[5]。新课程评价改革冲破了学科课程评价的樊篱,突破了课内或校内评价的时空限制,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多层面的时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丰富完整的世界。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的评价为基点,向潜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的评价扩展;以学科课程的评价为起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延伸;以国家课程的评价为主体,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拓展;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为中心,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延展。这样,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完整世界就基本上进人到评价者的视野,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全面性大大增强。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实施生本化取向的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策略

1更新观念确立生本化的教育观和评价观

更新师本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和评价观,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生本化教育观和评价观,是实施以生本化为取向的新课程评价的首要任务。基础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需要关注和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观念:1)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3)教师是研究者、创造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4)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具有发展潜能的、有自身独特性的完整的人。与之相适应,在新课程评价中也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1)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受益;2)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价值;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潜能;4)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

2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

以生本化为取向的新课程评价要求评价者必须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评价。一方面评价者要对学生在新课程实施的自然情境中的表现进行系统和全面地观察,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观察,同时要做好详细记录,并注意帮助学生收集反映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各种作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重点了解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另一方面,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设计一套个性化的成长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此外,教师也要对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使新课程教学始终指向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在新课程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新课程评价过程中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在完成某种特定的学习活动任务之前充分理解评价的目标、内容以及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明确学习任务应达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评价的意义,了解自己的现有发展水平与未来(即期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不断向新课程评价所确定的发展目标逼近。同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利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来全面认识自己,主动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主发展。

4强化教师的评价意识,提商评价能力

教师是新课程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直接影响和制约到课程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实现以生本化为取向的新课程评价目标,首先,要强化教师的评价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评价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变“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调动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主动参与或实施新课程评价。其次,以生本化为取向的新课程评价要求评价者采用质性化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整体性评价,因此应通过专家指导与校内实践、点与面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教师进行新课程评价的全面培训,使他们熟悉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评价的常用方法、技术和策略,提高评价能力,从而在新课程评价活动中得到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