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芝教授从痈疡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导师孙桂芝教授是国内外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在临床一线工作50年,累计治疗各类肿瘤患者60余万人次,疗效卓著,在肺癌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深入学习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在孙老师精心指导下,本文对孙老师治疗晚期肺癌的理、法、方、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深入解析孙老师临床辨证施治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试图揭示中医药以“扶正培本”为主的治则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科学内涵,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有益探索。 一、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有效病案进行系统整理挖掘。 通过对31例存活超过三年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有效病案共384张诊疗处方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处方“构成比”统计分析,对各型肺癌辨证处方中的特色用药采用“无标度网络”模型解析,梳理、总结孙老师治疗晚期肺癌的辨证施治及特色用药规律。

(二)对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进行理论挖掘。 综合古今文献,结合孙老师临床运用上述方剂及“药对”的原理和机制,对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策略、遣方用药特点、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及取得显著疗效的原因进行深层次解析。

(三)动物实验进行印证,揭示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的分子免疫机制。 “苏芪浸膏”是孙老师临床运用“益气活血法”辨治晚期肺癌、防其复发转移的代表方药,实验以Lewis肺癌复发转移荷瘤小鼠为模型,进一步验证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防治其复发转移疗效产生的分子免疫学机制,从一个侧面阐释孙老师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主要研究结果 (一)临床病案研究 运用辨证处方的“构成比”研究,结合特色用药的“无标度网络”分析,对孙桂芝教授特需门诊31例临床有效病案、共384张诊疗处方进行回顾性整理挖掘,探寻孙老师诊疗晚期肺癌的特色辨证及处方用药规律。

结果显示: 1在辨证处方方面:①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均较肺鳞癌使用《千金》苇茎汤比例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三种类型肺癌相互比较,清燥救肺汤、三仁汤(或瓜萎薤白半夏汤)、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③肺腺癌较肺鳞癌使用百合固金汤的比例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分别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百合固金汤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④就黄芪建中汤使用比例而言,肺鳞癌比肺腺癌高,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较,肺腺癌、肺鳞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在特色用药方面:通过“无标度网络”模型分析,

揭示在上述辨病辨证处方基础上,孙老师还善于使用取象比类的露蜂房、生蒲黄以解毒抗癌,穿山甲、鳖甲以软坚散结,鼠妇、僵蚕、九香虫以通络散结,蛇舌草、重楼、草河车等清热解毒。 基于“百合固金汤”在所有384张处方中出现比例为84.9%;而三型肺癌中各有近半数处方(肺腺癌45.7%;肺鳞癌55.0%;

小细胞肺癌50.8%)是以“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为基本方剂进行化裁施治,说明在三型肺癌中较普遍容易出现“阴虚内热”证,但同时合并有“肺气亏虚”之兼证者亦多,因而使用益气养阴的“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比例最高,其次则以单纯益肺养阴的“百合固金汤”为较普遍运用。

其次,在病机特点上,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在“热毒内壅”方面较肺鳞癌明显;肺腺癌相对以“阴虚内热”为主要本虚证候,肺鳞癌则相对以“肺气亏虚”为主要本虚证候,体现了不同类型肺癌可能存在不尽相同的病机特点,需要临床加以适当地区别对待。

(二)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及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的理论性挖掘 孙老师认为晚期肺癌具有以下特点:①“正虚”、“邪实”相因为病;②邪毒性属热毒,为正虚、气郁基础上化生而来;③晚期肺癌类似“恶性痈疡”,多质坚而糟脆易腐;④病机特点上,鳞癌多似痈疡、腺癌阴虚血热、小细胞癌须重点防治复发转移。 治疗策略上应:①借鉴疡科思想,注重补消结合;②重视益气养血在治疗恶性溃疡中的重要作用;③辨病为先,辨证为主;④扶正祛邪,攻守有度;⑤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提高临床疗效;⑥调节升降枢机,理顺脏腑气机;⑦重视调理肾脏的作用;⑧重视动物药的应用;⑨“取象比类”以提高中药靶向性;⑩“中西医结合”以达优势互补。

治疗方法上,重点分为六型:①热毒内壅型,以《千金》苇茎汤为主化裁;②燥热伤津型,以清燥救肺汤化裁;③热毒伤阴型,以百合固金汤化裁;④肺气亏虚型,以黄芪建中汤合玉屏风散化裁;⑤气虚痰阻型,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或三仁汤化裁;⑥气阴两虚型,以黄芪建中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

在此基础上,随证施用“药对”,包括:①蒲黄+露蜂房;②天龙+僵蚕;③鼠妇+九香虫;④旋复花+海浮石;⑤桔梗+款冬花;⑥瓜蒌皮+薤白+花椒目等。

防治晚期肺癌复发转移的“治未病”思想:①复发转移的总病机仍是“正虚邪实”,即正气不足、邪毒未尽;②防治复发转移要注重全身抗病机能的调理,协调脏腑功能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抑制癌细胞增殖,即重视“扶正祛邪”的根本大法;③肺癌转移常见部位为肺、脑、骨、肝等,可通过肿瘤标记物的高低,研判高危因素,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理念,针对性用药加以防治,有效控制病情。

(三)动物实验 以Lewis肺癌复发转移荷瘤小鼠为模型,以“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剂“苏芪浸膏”为实验干预方药,从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肿瘤炎性微环境及调控炎性因子活性与表达的角度,探讨了苏芪浸膏抗肺癌复发转移的分子免疫学机制,结果显示: ①小鼠抑瘤率为环磷酰胺组>苏芪浸膏组>苏木组,而肺转移抑制率为苏芪浸膏组>环磷酰胺组>苏木组,提示苏芪浸膏具有一定抑制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且苏木与黄芪配伍后干预作用明显增强(P<0.05); ②各荷瘤组小鼠脾Th1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荷瘤对照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用药组较荷瘤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苏芪浸膏组较苏木组有显著差异(P<0.05);苏芪浸膏组对Treg细胞的降低作用强于西药环磷酰胺组(P<0.05),而对Th17细胞的影响与环磷酰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RyγtmRNA表达水平与Th17水平,Foxp3mRNA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水平形成相应的动态改变。 ③荷瘤对照组小鼠IL-17、IL-23、IFN-γ、IL-4和IL-6均较正常组呈不同程度升高趋势,各用药组经药物干预后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回落;而荷瘤对照组小鼠IL-2均较正常组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各用药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回升。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各组药物对Lewis肺癌转移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苏芪浸膏组优于苏木组,而与环磷酰胺组相似;苏芪浸膏组在调控肿瘤炎症反应方面优于苏木组,部分与西药环磷酰胺组相似、部分略强于西药环磷酰胺组;苏芪浸膏抗Lewis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调控炎性微环境、抑制肿瘤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 三、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一)理论创新:本论文从晚期肺癌肿块坚韧糟脆,易发生破溃、久不收口的临床病理特点,论述了孙老师从痈疡角度辨治晚期肺癌的学术思想及抗复发转移经验,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对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策略、遣方用药特点、抗转移防复发诊疗规律及取得显著疗效的原因进行深层次解析。研究揭示了孙老师“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辨治晚期肺癌、抗复发转移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为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二)方法创新:在挖掘整理孙桂芝教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过程中,本研究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前沿技术,把辨证处方“构成比”与“无标度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对孙老师常用辨证处方及配伍药对进行了科学分析,更好地反映了名老中医的用药处方经验,为传承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未见相关报道,属方法创新。 (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模式创新:在系统传承、挖掘孙老师临床经验和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专著《孙桂芝辨治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一部,该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系统整理、挖掘、总结孙老师辨治晚期肺癌学术思想和抗肺癌复发转移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各级核心期刊发表孙老师临床辨治各种恶性肿瘤相关学术经验的论文16篇,探讨中药提取物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综述文章1篇,探讨苏木和黄芪抗肿瘤及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综述文章4篇,探讨中医“卫气”理论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研究综述1篇,苏芪浸膏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作用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文章1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