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跟三观稳定的人在一起

原创|跟三观稳定的人在一起

文/欢爸

时间/2020-04-07 00:08

【引言】跟这些三观稳定的人在一起,善良、和谐、友爱、温暖,生机勃勃。~

【正文】原创|跟三观稳定的人在一起

今天忙了一天,有些累。

心里对“三观一致”似乎还有些想法没说完,却不知怎么说。

春节之前,其实就已经有类似的想法了,关于村庄,关于血缘、关于宗族,关于乡邻,这也是郁闷了好些年的一个问号。

春节前,老家在濉溪县铁佛镇的好友孙总、崔总,回乡送温暖,村里、镇里,都捐了些钱和实物,虽不是巨款,也算是对故乡的一份回馈,游子的一份牵挂、寄托。

在中国的农村,一直以来,把德高望重、诗书传家、功成名就的一些同乡,作为典范来敬重的,叫乡绅、乡贤。

因为历史上有个词儿“土豪劣绅”,造成人们对乡绅的印象不太好,所以更愿意认可乡贤,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地分得那么清晰。

乡绅出财力、乡贤出智力、乡邻出体力,共同打造一个乡村里稳定的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犯罪率低,情感、技能,靠面传心授来传承。

碰到大灾大难,必有能力强者挺身而出,率领一杆乡邻,团结互助,度过难关。

那时的乡村,或许落后、保守,却安逸、宁静、温和、友善,外边或许有军阀混战、诸侯割据,也不影响耕读之乐。

自给自足,虽然物质上不是很富庶,精神上却也不匮乏。

而现在,太注重经济的发展,开个公司就想着怎么上市圈钱,没有人踏踏实实地做实体,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金钱让大家都迷了心智和方向,也没空去思考,上一辈除了在物质上给下一辈尽量多地留下安身立命的本钱,精神上留下了什么呢?

宝军说我瞎操心,乡绅、乡贤,早就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烟消云散了。

随着政府的毛细组织已经深入到自然村,乡绅、乡贤,早就成为四旧而被淘汰了。

其实,且不说社会组织管理如何深入,族群之中对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者,还是另眼相看的,对财大人瑞者,也是恭敬有加。

抛开乡绅、乡贤在旧体制下,有部分社会协调和管理的作用,为黎民申诉,为官府安抚百姓,还有些反面的作用,比如,仗势欺人、鱼肉乡里,这个自然是淘汰了。

但是,乡绅、乡贤,在经济、文化交流上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并且有着越来越需要的趋势。

正如国有和民营经济能够互相补充、促进的道理一样,政府正规的管理之外,也需要民间的互助、共赢。

乡村也好,城市也罢,都有一些阅历丰富、人品正直、达观正派之人,这些人在熟人圈儿里起着坚若磐石的精神引导作用,助人不为钱财,授业不为名利,三观稳定积极,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传承之源,也是对学校教育的积极补充。

能文能武、可兵可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可以成为乡贤中的一员,为家乡、为同乡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

跟着有学问的人做学问,跟着会赚钱的人学赚钱,互相促进,提高,最终让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长,能安身立命、实现梦想。

跟这些三观稳定的人在一起,学有所成、做有所为。

中国人历来都是有三观的,

学儒家,可观“天下”。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儒家为天下担当的精神,被北宋大儒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学佛家,可观“自在”。摆脱束缚,心身自由。

学道家,可观“太极”。道法自然,和光同尘。

儒释道,经历代演变、发展,虽未称其为宗教,而教化自在人心。

西方人讲,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华夏古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岁月轮回之中,善良、和谐、友爱、温暖,生机勃勃。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是欢爸,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