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隆为何能用三千勇士杀退鲜卑大军,因为他有一支高科技新式军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短命王朝,如秦、隋,这些短命王朝,虽然国祚很短,灭亡极为迅速,但却无一不是影响深远的王朝。因此,在后世并不会以王朝的短命,而忽视他们的贡献。但有一个短命王朝,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后世所乐意接受的影响。这个王朝就是西晋。而西晋的历史,是长达四百年的大分裂。因此,对于西晋这个短暂的朝代,后世往往嗤之以鼻。
西晋与鲜卑形势图
司马家得国确实不怎么光彩,治国也很差劲,司马懿、司马昭两代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而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似乎还算是可以,毕竟出了一个太康之治,但他的淫乱也是载入史册的。这样一个几乎要被人们忽视的短命王朝,也出现了不少能人异士,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能人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的痕迹。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吸铁石的神奇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马隆。
说马隆之前,还要再说明一下西晋所面临的外部局势。在东汉时期,北匈奴被打垮,但匈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只是一部分匈奴变成了南匈奴,大量的内迁,而北方原来北匈奴的广阔土地,成为鲜卑人的乐土。鲜卑人的实力远不如巅峰时期的匈奴,但这些人和南匈奴渐渐融合,让北方的长城失去防御的效果。因此,在西晋初年,少数民族的内迁已经相当多。这让本来并不很强的鲜卑人和匈奴人,变得十分危险。
马隆
在泰始六年,这种危险被搬上台面,鲜卑人首领秃发树机能领兵反抗西晋,秃发树机能集结鲜卑人、羌人,几乎席卷了河西。先后斩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让晋武帝司马炎大为震惊,“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
从东汉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对河西之地的控制,就已经非常薄弱了,凉州辽阔的土地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疆土,实际上已经成为以羌族为首的少数民族的乐土。河西之地就好像一个装满火药的木桶,只需要一点火星,就会惊天动地。因此,司马炎把秃发树机能的叛乱和吴国、蜀国相提并论,并非夸大。
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持续了七年,西晋几乎毫无收获,反而损兵折将,直到咸宁三年,大将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收降二十余万。虽然获得如此丰硕的战果,但仅在一年之后,秃发树机能卷土重来,杀死凉州刺史杨欣,再次控制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
秃发树机能的河西之乱,一直持续了九年,在这九年间,秃发树机能除了败于文鸯手下之外,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也正因为秃发树机能的强势崛起,才引出了马隆的丰功伟绩。
马隆是自愿出征,这在当时绝对是特立独行的行为,毕竟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持续九年,整个河西都已经成他的天下,马隆这次出兵,简直就是去送死。面对着质疑的目光,马隆说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要求,只带兵三千人。如果说请缨出征算是疯狂,只带兵三千人,那绝对是疯了。在晋书马隆传记载:
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马隆到底当时多大年龄,甚至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估计当时,就连司马炎,都已经做好了为马隆收尸的心理准备。而马隆,显得信心十足。
但问题来了,军需处(姑且这么说)的官员,似乎觉得马隆这是去送死,所以,何必要为秃发树机能送装备送经验呢,于是,马隆领到了一堆废铜烂铁般的兵器。这彻底激怒了马隆,不惯毛病的马隆立刻上报:“臣当亡命战场,以报所受,武库令乃以魏时朽杖见给,不可复用,非陛下使臣灭贼意也。”
面对一肚子怨气的马隆,司马炎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大手一挥,要人,自己挑;要装备,自己选,兵器库里的装备,看啥顺眼就拿啥,绝不多问。于是,马隆化身兵器专家,挑选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装备。
首先是兵器,马隆对弓弩异常感兴趣,古代弓是弓,弩是弩,近身短兵相接的兵器,称为弩,远距离狙杀对手的,就是弓。马隆开始对弓弩这类强大杀伤性装备进行精挑细选,弩必须是三十六钧的,弓必须是四钧的,这是底线。
古代使用的弩
其次是衣甲,马隆没有选用厚重笨拙的铁甲,反而青睐于重量较轻的皮甲,整个军队,都装备上了这样的皮甲,这与中原军队习惯性的标配完全不一样。所有人都心存疑惑,却不敢多问。
最后是辎重,马隆选用的是偏箱车。这是马隆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产生的灵感,现在这种装备已经失传,但有一些绘制的效果图,大概是一种双轮手推车,前面是一个盾牌一般的板,人可以藏在车后面,推着车进攻。防守时候,就将车子结阵,就会变成一个简易的营帐。
马隆使用的偏箱车
马隆脑洞大开式的选择大量令人匪夷所思的兵器装备,又挑选了三千五百名精锐的士兵,而挑选的标准很简单:能拉动三十六钧的弩和四钧的弓。
所有准备都齐全了,马隆的“大军”(实际上只有三千五百人)向着凉州进发。然后,杳无音讯。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说,三千人组成的队伍,装备又是如此精良,一般不会是大规模正面交锋,更像是斩首行动。在马隆之前有霍去病,在马隆之后,有李靖,这些人都是斩首行动的专家。但和马隆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是用的是骑兵,而他们背后,无一不是十余万的主力部队。
可是,马隆这次斩首行动,显然要困难得多,手下是三千步兵,背后没有主力部队支持,更主要的是,整个朝廷都认为马隆是送人头去的,甚至可能已经开始筹备马隆的追悼会了。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这次斩首行动,都有些不伦不类。
古代士兵剧照
令所有人,包括秃发树机能震惊的是,马隆的能量,超乎他们的想象,谁也不知道,这支神秘的部队,就凭着两条腿,悄无声息的来到秃发树机能的家门口,然后就是一阵又一阵的疯狂输出,秃发树机能的队伍被打的土崩瓦解,损失上万人。就连秃发树机能本人也被砍了脑袋。这次突袭,足以媲美霍去病和李靖,却并没有像这两个人那样,让民间传颂不止。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马隆:马隆西伐,王浚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可见,马隆这次并没有广为传唱的军事行动,产生彪炳史册的巨大功勋。
而马隆到底是如何打的这场战斗的呢?在晋书马隆传中,只是非常简短的介绍了一番,而且写的相当传奇:隆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古代骑兵
不得不说,马隆绝对是军事将领中的佼佼者,当他开始选拔士兵,挑选装备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经有了这场战斗的构想,在战斗中,马隆进退有度,善用奇谋巧计,更善于利用自己的装备优势,步步为营,不断消耗秃发树机能的军队,就像是史料记载的那般“奇谋间发,出敌不意”。
而更传奇的事情,也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发生了。这就是小小吸铁石的威力。秃发树机能的士兵,身穿的都是铁甲,走到了一处地方,突然间,四面八方的石头像是不要钱一样的往秃发树机能手下士兵招呼起来。还没有看到敌人长什么模样,整个军队早已被打的人仰马翻鼻青脸肿。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同样来到这个地方的马隆军队,却安然无恙。于是,秃发树机能军队以为是对方有神灵相助,大败溃逃,全然没了战斗的欲望。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神助攻,而助攻的主人公,是磁石。
磁石
对于这段近似于神剧的磁石助攻,让后世很多人产生怀疑,认为这是不可能存在的,就算是马隆的军队有皮甲,可是兵器呢,弓弩呢,难道这些都是木头做的吗?而我觉得这并不奇怪。因为主将是马隆。
既然马隆已经想到了用皮甲做护甲,那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难道就不能刀归鞘,箭归匣吗?如果这个磁石神助攻的桥段只是为了夸大马隆而杜撰出来的,那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我是看到马隆传之后,才知道磁石可以如此用,而在这之前,主要是刮风下雨一类异常天气,而并非磁石。更主要的是,这场战斗赢了,有足够多的目击者,即使这些目击者可能会添油加醋,但根本内容,是很难杜撰出来的。由此可见,这次关于吸铁石的神助攻,是存在的。
结语
这场神奇的奔袭战,一举解决了盘锯在河西十年的秃发树机能叛军,也让马隆这个名字付诸青史。或许是因为西晋的污点太多,西晋给华夏大地造成了太大的创伤,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多提这段历史,因此,马隆的这场足以和霍去病、李靖相媲美的奔袭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名气和荣耀。
参考资料:
《晋书·马隆传》
《晋书·秃发树机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