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标准草书概略和楹联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公元1879~1964年),清末举人,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记者、诗人,是国民革命元老,辛亥革命后历任靖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还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一代书圣,爱国政治家、革命家。于右任名伯循,字右任,后来以字为名,因为留得一把长长的美髯而自号髯翁,晚号神州旧主,陕西三原人,著有《右任诗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早年穷读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之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国学根基。由于他又酷嗜书法,取得很高成就,书名掩过文名。
于右任工书法,以魏碑志的结字、用笔与章法融入楷书、行草。尤以草书最为出名,书风清润散朗、浑穆闲逸,深得怀素《小草千字文》及八大山人草书笔意,一扫前清妩媚秀丽之风,独成风格。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有“南郑北于”之称和郑孝胥齐名。
于右任一生酷爱古代碑版,收藏宏富。于右任“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不辞风霜雨雪地搜拓墓志、造像题记,经他先后收集的碑碣,总计起来有北魏、北齐、隋唐刻石等二百九十多块,因为其中尤以北魏七对夫妻墓志为罕见,因而还特地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鸳鸯七志斋”。
他的书法,起先学赵孟頫,后来又转而精研北魏碑刻,其中用笔圆劲腴润出自《石门铭》,体势变化则又从《龙门二云十品》、《茹可墓志》、《杨松轩墓表》等变化发展而来。平时,他学习书法极为用功,中年以后则专攻草书,苦思冥想,一刻也不肯停止。对于自己学习书法的苦况,他曾作诗自述道:“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为了临摹,为了把文字集成对联书写,他几乎在好长一个阶段里笔不停挥,思绪不断。
于右任学习书法不像有些人那样死描照搬,而是站在高处,从宏观的角度博采兼收,抓住北魏书法艺术的神髓所在,通过极其质朴的点划和体来概括出北魏书法的特征。不论楷、行、草都能形成自己的面貌而以大家名世。他的书法,笔力强健,结体开张,气势大,格调高,尤以擘窠大字及对联神采更为咄人,若置于高堂大厅,往往气夺群作,令人对之肃然起敬。
为了节省国人的时间,于右任提出,写楷书太繁太慢,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草书。然而,自古以来的草书又太难识,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书写规范。为此,他还特地在20世纪30年代择地上海,创立“草书社”、并联合国内有关专家,专门研究草书书写的规范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个在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等四个原则,将传统草法分析条理,去芜存真,整理研究及推广草书,并整理出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并正式印行出版,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在不断重印。原草书社社员刘颜涛谈于右任标准草书时说:标准草书,发千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帐,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
于右任行书的成就,源于他早期对王羲之、赵孟頫的深入研究和对北碑的大量吸纳。从“二王”一路走来,吸收北碑之精华,加之他个人品质修养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因此创作出许多价值难以估量的艺术品,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宝,为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宝库树立了又一座新的书法艺术丰碑。在行草书上,于右任的特点在于朗爽简洁,笔致凝炼,缺点是发挥不太稳定,草率应酬的作品亦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