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远:生如夏花
飞远
3月5日WHTV台正在播放“学雷锋在行动”身边好人风采录——孝老爱亲文艺节目。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
舞台上唱响起我摄制的节目《生如夏花之绚烂》的背景歌曲。大屏幕上显示,节目主人公夏之花,W市第二福利院护理员的人生格言:我要真正做到视老人为父母,视幼小为儿女,视对象为亲人,视事业为生命。她身披“W市道德模范”绶带,声泪俱下。
我闺蜜看完节目之后,特意到我家来说事。
她坐在我身旁拉着我的手说:我儿子是个自闭症,你知道。他八岁被照顾到子弟小学一年级。在学校,他总发疯似地咬人,不管什么书都撕得粉碎;把大竹篓里垃圾掏出来,撒得满校园;冬天跑到教室外面淋雨,把自己的书包丢到粪坑……不到一年,小学拒收他。
我就每早5点起带他乘车,到离家很远的儿童特殊学校。面对此情,我丈夫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和我离婚漂洋过海去了国外。真是屋漏又遇连阴雨,我请的晚上送儿子回家的阿姨不慎摔断了腿。从此我只得把他一人锁在家中,他自闭症越来越严重,在家砸玻璃门、毁物、自伤、拒绝吃饭……
我陷入了极度焦虑和恐慌,我含泪向单位请假,带着儿子四处求救。途中遇见W市第二福利院的夏之花,她主动说,把我儿子收养到她工作了30多年她无比热爱的福利院。我不敢相信她就是眼前上电视的劳模啊?!
想到儿子过两天就要离开家或许就永远留在福利院了。我矛盾得很,心中充满疑云?大记者你说我该怎么办?闺蜜眼泪汪汪。
我给你讲讲夏之花的故事吧:
从刚记事起,夏之花的妈妈离家而走。慈祥的父亲成了她爱的源泉。父亲是远洋船海员,每次出海回来,总要给她带回衣服、玩具。她笑着扑进父亲的怀里,高兴无比。
然而不幸却偏偏降临在这个单亲家庭。在她10岁时父亲因公殉职。一个失去了唯一的父爱,失去了最后生活支柱的孩子作为孤儿被送到了W市儿童福利院。在那里,她和同龄的小伙伴们共同度过了9年时光。高中毕业那年,虽然有其他职业可供挑选,但一种质朴和熟悉的情感让她自然地把人生的又一起点放在了福利院。
闺蜜插言,记得在舞台上夏之花对观众记忆犹新地说过:
福利院陈旧破落的院落周围是荒田,饮用的井水里有很多虫子,晚上睡觉还有老鼠。当时我特别害怕,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但看到那些可怜的老人,就咬牙坚持下去,结果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我采访她时看到,她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医,在自己身上实验扎针;从端屎倒尿、翻身擦洗,到闲聊家常、化解心结,她身兼医生、护士、女儿、朋友、妈妈几重角色。
比如,双目失明王爷爷,刚被送进福利院时,浑身脏臭,指甲里满是垢泥。她打来热水为他洗澡,并劝慰:“大伯,您就把我当女儿吧!”王爷爷脾气暴躁,她经常陪他聊天、散步。临终前,他说:“儿子没能给我送终,‘女儿’送了终,是我的福气。”
我在福利院还看见她儿子了。闺蜜同情地点头道,就是她后来泣不成声说的那段话吧:
20多年前,李奶奶因病入院,而此时,我大儿子也生病了。我给儿子喂了两颗药后就匆匆到医院,临终前陪伴她身边,奶奶慢慢闭上了眼睛。等我把奶奶擦洗干净,料理完后事,已经是第二天了。丈夫送儿子到医院就诊,发现儿子因高烧抽筋,严重影响了大脑发育,留下了后遗症,成了弱智儿。
说起儿子,夏之花心里有说不出的愧疚,眼泪婆娑。她说,看到院内收养、代养的那些弱智儿,我更理解身为母亲的心。
她是不贪图享受的人,再比如,我说,那年“双节”前夕,她被邀请到北京观礼台看阅兵式。她毫不犹豫地回复,我不能参加这一活动,因为我的身边还有500多名孤残人员需要照护。她很少出门,因为她老是牵挂着院里她的“干儿子”“干女儿”“干爸”“干妈”们。她说,我每次出去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觉,他们好比我的心头肉,我宁可有遗憾,但绝对不能有愧疚感。
30多年来,不论寒来暑往,她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义务加班1800多个工作日,护理过3000多人次;她先后护理过的老人、孤残儿、精神病患者有600余人,为300多位老人临终关怀服务。无论是护理员还是走上领导岗位,她始终把爱奉献给孤老残幼,让他们得到温暖、尊敬和幸福。
30多年过去了,许多和她一起入院的青年纷纷找“关系”调走了,许多和她一起参加工作的人不少都“发达”了,而她仍然坚守在这个残缺,但充满了人间温暖爱意的精神家园。
她先后11次获得中央、省、市荣誉称号。
有人不解地问她,你几十年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工作,连儿子都搭进去了,不就是几个奖状吗?你到底图个什么?她笑了笑,没有再回答。
最后我对闺蜜说,你那天真是机会好,遇到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这是你前世修来的福分呐,出门遇见贵人啦!
闺蜜说,与其说是机会好,不如说是好时代好社会,人民好福利呀!要不然我的儿子到哪里去找归宿呀?!
我俩高兴地接着唱起了节目的背景歌曲。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作者简介
刘远翔,笔名飞远。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宣传推广工作,图书馆官方纸质杂志《清音书声》执行主编。文学作品散见《小说林》《海燕》《微型小说选刊》《岁月》《常德民生报》及金雀坊网刊等。荣获全国及省市文学创作大赛奖项和年度优秀作品奖等10多次。多篇文章收入各种公开出版年选,有散文被翻译到俄罗斯《伙伴》杂志发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南小小说学会会员,及其2017年十大优秀会员,《精短小说》《渤海风》杂志和“巨人之路”签约作家,《东方散文》杂志创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