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扌履)劲源自八母枪法之“掳”
杨澄甫老师《太极拳使用法》揽雀尾之捋法云:“将右足向右前迈出,曲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亦同时向右拗转。眼随往前看,左右手同时圆转,往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左手在后,手心侧向下。转至右手手心向下,左手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腕里面贴彼肘上臂部外侧,左腕外面贴彼肘下臂部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腿变实,右脚变虚,往我胸前左侧捋之,则彼之身法即随之倾斜矣。”
这段文字,拳势至“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左手在后,手心侧向下”,通常在杨老师学生所著述的书中,皆作揽雀尾掤势(即右掤),而后面的一段才被称作是揽雀尾捋势。而在行拳走架中,这两节其实是一气呵成的,像是按着笔画顺序在写8字,这两节其实只是起笔由左而右,再由右而左,两手一翻一覆,画了半个8字而已。杨澄甫老师将这半个8字,统称为揽雀尾之捋。
这一技法,二水以为与吴修龄辑编、由少林僧洪转编著的《梦绿堂枪法》之枪法八母之“掳”势的技法要领极为相近:“我立高势,彼于圈里扎我膝脚,我两手离胸,前手一覆,后手一仰,腰力向前一摆,掳开彼枪于圈里,就势将彼手压下,前手抬上,扎彼心穴”。
吴修龄在《手臂录》卷二之“革法”中,对“掳”有进一步的阐述:“沧尘子曰,封、闭、提、拿,古人立此四法,非独摄尽诸法,亦欲人知上下来枪,皆同于无,而专注力于中平之封闭也。洪转补之以‘掳’,而又加拦、还、缠,以为八枪母。夫‘掳’,即提之次”。沧尘子系修龄自号。在同书卷一之“圆圈分形详注”中,合计十三形枪势圆圈,有两形提及“掳”法。民国十八年出版的禹城傅秀山编著的《捷拳图说》十二字诀云:“弔掳者,沉潜之势也。先贤谓沉机以观变,潜行以观理。穷理以接物。拳术的弔掳手,乃顺敌手之来,我乃以手弔之掳之,故能乘敌人之势以应之。敌之来势愈猛,其仆也愈快。其跌也愈远矣。”
弔,吊之俗体字。《梦绿堂枪法》提掳并论,《捷拳图说》吊掳合议,而《太极拳使用法》,则掤捋合一矣。“乘敌人之势以应之。敌之来势愈猛,其仆也愈快。其跌也愈远矣”,则与太极拳“(扌崩)”之含义全然相吻合的。明程冲斗曾从少林僧洪转习少林棍法,《少林棍法阐宗》云:“师年逾八十耆老,棍法神异,寺众推尊”。程冲斗《秘本长枪图说》之八母枪在表述上,与吴修龄《梦绿堂枪法》之枪法八母不同:“枪以八名者何?盖以圈里枪、圈外枪、圈里底枪、圈里高枪、圈外低枪、圈外高枪、吃枪、还枪八着故名”、“如习书家,有先习永字之说,亦以永字八法皆备,而余字不外此八笔法耳。明于习永字者,即明八母枪之说”。虽然表述不一,因为传承一致,内里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秘本长枪图说》“六合原论并注”中有载:“你圈外扎我脚,我撸枪”,在此书“散扎拔萃”中有云:“撸枪,势如提枪,破你圈外扎我脚用者,用法具提枪图中”。圈里圈外,两者恰反。
二水按:撸、掳则同音。况且,洪转为少林僧,冲斗、修龄皆江南人,音转音讹也自难免。再者,冲斗直接得到洪转之亲灸,冲斗亲聆师命之时,洪转已界八秩,而修龄小冲斗五十足岁,自然无法得到洪转之亲授。由此,两者虽然同脉相承,在文字表述上的这些差异,自不足为奇的。在吴修龄《手臂录》之<马家枪二十四势说>中,评述冲斗之“撸”时,吴修龄皆写作“掳”。不论是捋、撸还是掳,二水以为,虽然没有了“摅”的文化底蕴,但是更加贴近于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技击特征。倘若捋、撸、掳三字,一旦进入太极拳界,或许依然替代不了人们心中“(扌履)”的地位。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自己的电脑旁,轻轻松松的敲录出魅力无穷的(扌履)字,也希望有朝一日,在我们的字典里也能收录“掤”字的太极拳发音及含义。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