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三十四)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34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释     解
老师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火,一旦没有了水,人就无法生存而丧失生命;没有了火,人就会重归野蛮而丧失人的文明。因此人们都喜爱水和火,水和火成了人的必需且不可缺的养生之物。从政君子应当知道,民众百姓对'仁’的需要是胜过对水火的需要的。水火是无情的外物,虽可以养人,也可以杀生害人。人只能被动地顺从其性而用其长。而仁却是文明的产物,是通达于人性的善良之心,是'仁之为人’的自觉本分,是无害于人的彼此间的默契关怀。我见过蹈水为水所溺而死的,蹈火为火所焚而亡的,从来没有见过为践仁而被仁伤害致死的。”
释     字

《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从匹耦也。常枕切。𠯕,古文甚。

《约注》:甚:徐锴曰:“礼云:'子甚宜其妻。’会意。”徐灏曰:“甚、媅,古今字。女部:'媅,乐也。’通作耽。《诗·卫风·氓》篇:'无与士耽。’《小雅·常棣》篇:'和乐且湛。’皆甚字之本义。从甘匹,会意。昵其匹耦也。甘亦声。引申之,过于逸乐曰甚;又凡事之过,皆曰甚。古者读若耽,声转为常枕切。”舜徽按:许云甘匹耦者,谓沉于色也。诸家校本疑说解有误字,失其旨矣。沉于色为甚,犹沉于酒为湎耳。朱骏声、陈衍谓此字从甘从匹,甘者饮食;匹者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曰尤安乐。说亦可通,足备一解。

《玉篇》:甚:市荏切。孔也,安乐也,剧也。

汉字“甚”金文上从甘,下从匕(匙),会用匙送美味入口之意。篆文匕讹为匹,成了男女配匹成对,沉溺声色之中的安乐了。《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从匹耦也。”表示异常安乐。“匹”训“耦”为后起之义。林义光认为“匕、匹,勺之反文,象引勺于口之形”。本义是特别安乐,引申有胜过、超过、厉害、过分、过度、严重等义。

《说文》:蹈:践也。从足舀声。徒到切。

《集韵》:蹈:行貎。

《释名》:蹈:蹈,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

汉字“蹈”从足舀声。声符舀从爪,从臼,本为手爪不断进出臼中,拨动臼中米谷使受舂之意。从足,会足不断上下以践履之意。本义为踩、践踏。引申指顿足踏地,按节拍跳动,又引申为踏跳、遵行、登上、实行等义。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在位君子行政的弘道安民的职责本分。本章通过“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的教导,让人们从“民众百姓喜欢仁,尤甚于其维生的水火”中,体悟把握从政君子行仁弘道以安民的职责不但是自己的职责本分,同时也是民众百姓内心的切实的期盼和需求。
老师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火,一旦没有了水,人就无法生存而丧失生命;没有了火,人就会重归野蛮而丧失人的文明。因此人们都喜爱水和火,水和火成了人的必需且不可缺的养生之物。从政君子应当知道,民众百姓对'仁’的需要是胜过对水火的需要的。水火是无情的外物,虽可以养人,也可以杀生害人。人只能被动地顺从其性而用其长。而仁却是文明的产物,是通达于人性的善良之心,是'仁之为人’的自觉本分,是无害于人的彼此间的默契关怀。我见过蹈水为水所溺而死的,蹈火为火所焚而亡的,从来没有见过为践仁而被仁伤害致死的。”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甚”字。汉字“甚”初文上从甘,下从匕(匙),会用匙送美味入口之意。字源本义是“尤安乐也”(见《说文》),其过分、严重是其引申之义。有学者引《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甚”的“过分”“严重”之义,片面地认为“甚”是描述一些不好的、恶劣的事物。从而将“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释解为:“百姓惧怕仁,超过惧怕水火”。这样的解释是对“仁”的严重歪曲。孔子所继承的“仁”是“仁之为人”之仁,其本质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慈悲关怀,是强者对弱者的不忍护爱。行仁的结果是人与人相互间互不相伤的默契,是护生养生的平安直道。对民来说,
仁是在位者的护民爱民之心。那民何来畏惧和不安?如果将《论语》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通过前面的教导,应该能够把握到编者的用心。前面几章的教导是从道义的角度和行政者职位的角度教导仁政的重要性,让从政者体悟把握行仁政以弘道安民的应然要义。本章是从行政对象“民”的视角来论述民众对“仁政”的期盼和向往,从而让人们理解并把握在位者行“仁政”之应然要义的周遍性。《蒋伯潜四书读本》中释解道:“此章极言'仁’之重要,且有利而无害。'民’,就是'人’。水火是人生日用不可一日少的。仁则比水火还要重要。水火虽是人生不可少的两件东西;但水会溺死人,火会烧死人。至于仁,则彼此互爱互助,断没有害人致死的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