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作讲话,你是否在动笔做记录?

据《世纪风采》载文《毛泽东日记:时断时续,风格迥异》记载:据杨尚昆等人回忆,毛泽东讲话不喜欢别人做记录。在一个小型会议上,他看见杨尚昆和胡乔木在写什么,就把两人手里的本子要过去看,说你们记这些干什么,以后不要记了。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胡绳晚年提到,毛泽东在跟人谈话时,非常不高兴人家当面记他的话。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他谈话,大家都埋头记,那非被批评不可。

读到这儿,想起2019年7月1日晚,在泰国曼谷一宾馆看到一则电视新闻。一位披发花白,服饰平常,举止文雅的女性老人,在泰国各地视察,或者是检查工作。尽管语言听不懂,看得出是国家级领导人的新闻。与我们熟悉的领导视察新闻不一样,走在前面的这位领导,一手拿着本子,一手拿着笔,边走,边看,边问,边记。而同框里的随行人员,反而没见有谁做记录。

这样的画风很新鲜。次日,我问当地导游阿森,小伙是个华裔,他告诉我:“她是我们的诗琳通公主。”那口气,那神情,不像是说的一个重要人物,就像碰巧说到了他家的老姑妈一般。接着,阿森就向我讲述了普通泰国人心目中,令人可亲,让人温暖的诗琳通公主。

泰国王室跟许多国家保留的王室似乎不太一样,它对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更加举足轻重,除了皇家威严的象征性,又对人民福祉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在现有王室成员中,诗琳通恐怕是亲民的杰出代表。她从小和父亲国王到贫困地区救助穷人,兄妹中堪称最优秀的她担任过先王秘书。1955年出生的她,本来也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后来,由大她5岁,才情却不如她的哥哥当了国王。但诗琳通仍然得到哥哥的尊重。诗琳通一生为王室和泰国发展付出,她至今未婚,却有数百万计的儿女。

诗琳通还是王室访华第一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是武汉女作家池莉的“铁粉”。曾经按池莉小说中的情节体验异国生活,在汉口明珠豪生酒店附近,她付100元擦过一次皮鞋。诗琳通是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系武汉大学名誉教授,泰国军校历史教授。

这么一个高贵而且优秀的人,因为她视察民生,亲自做笔记这个行为方式引起我的关注,这种“邂逅”,让我大有“幸会”之感。认真听平民讲话,自己作记录,这是亲民、尊重,这是履职、服务。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曾到另一个国家旅游时,看到这个国家领导人在地方视察的新闻浮现眼前。领导走到哪,指示就像种子一样撒在哪,随行的一众人,个个左手拿着本子,右手拿着笔。领导说啥都在记,领导走哪记到哪。领导走得快,随从们边走边记,唯恐落下字句。这种严肃得有点滑稽、认真得有些呆板的画面,与诗琳通公主视察的这个新闻形成强烈的冲击。

毛泽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讲话不喜欢人做记录,虽然有当时国际国内复杂背景的原因,但我宁愿认为,他老人家至少当时不是把自己说的当金科玉律,不是希望人们去死记硬背,更不是让人们当教条去生搬硬套。他或许是想让听者去真实参与讨论、去共同思考问题。他这样想,就不会人为去制造“金句”获得流量,或讲得四平八稳、无懈可击,便于发表和引用。他的讲话和交流,就会更加直抒己见和超常发挥,就会着眼于能够解决问题。真正好的讲话和精彩的观点,瞬间入脑入心,用不着记。

君不见,当年延安窑洞前,面对毛泽东的演讲,现场听众不是以低头做笔记的虔诚感染我们后来的人,而是全场听众竖耳聆听、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深深折服,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永远定格了演讲者的演讲水平、思想品质与领袖风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