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幅地图说起
从一幅地图说起
饶超然
近日,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了《梅州市主要红色资源分布图》,对梅州市65处主要的革命史迹进行了图识标注,其中含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14处大埔县主要红色旧址。这幅地图是从全市366处革命旧址、纪念设施中选取65处比较重要的革命旧址、纪念设施规划制作而成。该地图标示,我县茶阳镇主要红色旧址仅有中共大埔县部委会旧址,而我县之前一直重点宣传的高乾村埔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却未标注到该地图上。这是为何?笔者查阅史料后认为,中共大埔县部委会的历史影响和历史作用比起高乾村埔北区苏维埃政府要大得多。
据史料记载,中共大埔县部委会全称是中共大埔县部委员会,简称中共大埔县部委,于1926年11月成立于茶阳养育堂。第一任书记是郭栋材,第二任书记饶龙光于1927年3月底接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实行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此暴风雨来临之际,新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的饶龙光审时度势,把党和革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反动派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县部委迁至太宁。[①]中共大埔县部委从1926年11月成立到1927年11月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中共大埔县委员会,大半时间都在太宁活动。在梅州市革命历史上,中共大埔县部委领导了几次具有较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
埔北农民县城大游行
1927年3月,为使减租减息在全县铺开,太宁农会在中共大埔县部委领导下,要求县政府发布减租减息条文,通令各乡执行。同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日,附城区举行纪念活动。太宁、西河、散石里等附城区农会召开联合大会,组织2000多群众(仅太宁就有1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县部委组织委员饶龙光率领下,赴县政府请愿。他们在饶寿田、饶福昌带领的太宁农民自卫军的保护下,冲入县府礼堂,高呼“反对摊派军饷”、“打倒土豪劣绅”、“实行二五减租,实现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县长曾希周见势不妙,逃之夭夭,县政府秘书丘益被迫接见请愿代表,答应实行减租,印发布告。实行减租,废除田租外的剥削,还规定租斗为15斤的铁斗。当晚,太宁农会还搭了戏台,演进步话剧,宣传革命道理,激发广大群众的斗志,公开与地主豪绅主持的桂林戏班演对台戏。城内反动分子及土豪劣绅,极为恐慌,敢怒不敢言。
同月底,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郭栋材调任北伐军新编第二师政治部主任,饶龙光接任书记兼军事委员,担负起领导全县工农运动的重任。
县城(茶阳)暴动
1927年6月,为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大屠杀暴行,中共大埔县部委决定发动工农群众举行武装暴动。在罗明等人的帮助下,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把太宁农民自卫军召集在太宁公学,汇合张鼎丞所率前来支援的永定农军40多人,由山路攻打县城茶阳,占领了伪县政府,成立大埔县政务委员会,郭栋材任主席,饶龙光、李敏丞任副主席。同时成立军事委员会,饶龙光兼任主席。军委下设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饶龙光任团长兼党代表,太宁农军为第一连。此次暴动史称第一次太宁暴动,也称县城暴动。
培养张鼎丞入党[②]
张鼎丞永定金砂乡人,1898年生于一户贫农家庭。他从小参加田间劳作,深知“民生之多艰”。上学时断时续,到十八岁才读完小学。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接触进步书刊,开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26年6月,大革命风暴席卷闽西,在金砂公学任教的张鼎丞不远千里前往广州,投考农讲所和黄埔军校未果,旋即到到与永定毗邻的大埔县青溪镇石下坝保灵寺小学教书(此间校长赖文舫是张鼎丞的同乡)。在这里,张鼎丞开始与担任国民党大埔县党部青年部长的饶龙光(时处国共合作,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和县小校长张高友等接触。饶龙光、张高友发现张鼎丞是思想开朗、为人正直、上进心强、教学负责的青年教员,便常来常往。随着交往的深入,饶龙光、张高友把《共产主义ABC》、《向导》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送给他们阅读,引导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革命活动。
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着严重的白色恐怖。在此革命低潮时期,张鼎丞没有畏葸退缩,而是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因而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久便毅然决然地向中共大埔县部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年5月间,闽南特委书记罗明亦从闽南转移到闽西活动,常与大埔县太宁乡的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等联系,多次请中共大埔县部委帮助永定溪南里一带开展活动。不久,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饶龙光便批准了张鼎丞的入党申请,并由罗明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永定。
张鼎丞回到永定溪南里,以金砂公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借鉴大埔农民武装暴动的宝贵经验,在恢复、发展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即着手建立秘密的武装组织——铁血团。后来,张鼎丞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闽西苏区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策应八一起义军入埔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后,3日,起义军在贺龙、叶挺等率领下(民间称贺叶大军),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意图立足潮汕,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次日,中共中央致函广东省委,“决令粤省委即刻以全力在东江接应。”
根据中央指示,广东省委立即派出赖玉润、蓝裕业、罗百良等前往潮梅工作,接应起义军。省委书记张太雷亲赴汕头。不久,东江特委委员、汕头地委书记郭瘦真回到大埔,在桃源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广东省委关于发动东江暴动,迎接起义军入粤的指示。接着,中共大埔县部委在光德澄坑黄海波家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贺遵道传达了省委和地委准备暴动的指示。同月下旬,中共大埔县部委按潮梅暴动委员会的指示,成立了由郭瘦真、郭栋材、饶龙光、饶寿田等20人组成的大埔县暴动委员会指挥全县暴动。大埔县暴动委员会分驻桃源、太宁两地,受东江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彭湃任总指挥)及中共大埔县部委指挥。
9月11日,郭瘦真、罗法胜等指挥高陂暴动,取得胜利,成立了高陂区苏维埃政府。根据省委指示,饶龙光派赖释然、李明光随汕头地委秘书罗百良北上至上杭迎接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同时,为取得茶阳暴动胜利,饶龙光要求他们面见闽西代表罗明等,向其转达派出武装支援太宁的请求。次日,赖释然、李明光在上杭琴岗书院(后改为上杭县立中学)受到周恩来书记的接见,聆听了周恩来关于南昌起义的意义和要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要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指示。此时,在上杭迎接起义军的大埔县委代表李明光,向罗明等转达了中共大埔县委书记饶龙光请求派出武装支援大埔暴动的口信。在罗明的支持下,永定溪南党组织负责人张鼎丞及时召集曾参加过五月(农历)太宁暴动的金砂、西溪等地40名农会会员(称农军)赶到太宁。[③]
16日,贺龙率起义军由永定沿汀江进入大埔,前锋第二十军第二师第四团于大埔石下坝,击溃陈铭枢驻石下坝虎市的一个营。饶龙光闻讯,即召集附城区委书记饶炳寰、农军一连连长饶寿田等率领太宁农军,在永定农军配合下,从北门和西门两路攻入县城,直捣县府,解除县警队武装,县长刘职超狼狈而逃。攻入县城后,宣布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迅即派江弼群北上石下坝向起义军报告胜利消息,沟通联系。
18日下午五时,县城茶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主要街道上贴满了革命标语,拉起了横幅。身穿浅蓝制服,系着红领带,肩扛钢枪的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在太宁农军的引领下,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进驻县城。民众扬眉吐气,兴高采烈,沿途为起义军送茶送水,争挑军用物资,献送慰问品。[④]
起义军进驻县城后,中共大埔县部委在养育堂召开扩大会议,欢迎起义军进驻大埔,李立三、彭湃等前委成员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表示坚决支持大埔县政权建设。把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改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委派饶龙光为主席,郭瘦真、郭栋材为副主席,李卓寰为公安局长,饶炳寰为秘书。同时成立附城区工农革命政府,太宁村党员张高友任区政府主席。
会议还研究部署筹粮筹款,做好后勤供给,支援起义军战斗等事宜。决定由郭栋材与李明光率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二连随起义军进驻三河坝,助起义军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前委及主力南下潮汕。饶龙光率农军第一连驻守县城,主持县政,防止闽粤边境之敌抄袭起义军后路。会后,起义军主力第二十军3个师、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前委,分批由水、陆两路向韩江沿岸的大麻、高陂南下潮汕。中共大埔县部委、县工农革命政府派出干部随起义军宣传队,张贴由贺龙签发的《土地政纲》、《告革命同志书》等宣传品。同日,留守县城维护社会治安的太宁农军,呈请起义军前委委员彭湃批准后,将起义军进城时捕获的谢炬生押赴刑场处决。
此时,附城区成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所在地,区委书记饶炳寰、区工农革命政府主席张高友,根据县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积极发动区内民众维持县城周边秩序,为起义军筹集军粮,组织民众慰问起义军,照顾伤病员,使南昌起义军顺利经过县城南下潮汕。
20日,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率起义军后卫部队第11军25师、第九军教育团入城,看望了在城警卫的太宁农军,并赠送150支长枪。这是汉阳造“七九”五响步枪,比农军的单响土枪要强几倍。太宁农军战士们看着这些枪,心情异常激动,斗志非常高昂,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
助战三河坝
两天后,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等部奉刘伯承命令,全部进驻三河坝设防,牵制与阻击梅县等方向尾追的国民党军钱大钧等部。在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饶龙光的领导下,附城区委书记饶炳寰、区工农革命政府主席张高友等组织附城区民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从陆路运送粮食赴三河坝。[⑤]
起义军抵达三河坝后,饶龙光派出人员驻在师部,经常互通情报,提供后勤支援。为确保支前措施的落实,饶龙光还数次亲赴三河坝,与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起义军首领协调农军配合参战、筹粮和侦察情报等工作。[⑥]
起义军驻守三河坝七天后,发现松口方面有大量敌人集结,有进犯三河坝意图,后考虑到三河坝地处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口,我军据守三河坝是背水之战,地形对我不利,朱德当机立断,即令部队星夜东渡韩江,驻守东文部,在龙虎坑、笔枝尾山、下村一带山头挖掘战壕构筑工事,军部驻东文部田氏宗祠,七十五团驻于龙虎坑一带,七十三团驻于下村一带,师指挥所设在龙虎坑东边高地,朱德、周士第、李硕勋、游步赢等都在这个指挥所指挥作战。大埔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二连100多人则安排在龙虎坑、梅子岽、笔枝尾山等阵地配合起义军战斗。
我军布防后,敌钱大钧部约2万人由梅县、松口进入三河坝,开始向我军进攻。
10月1日,战斗打响。留守三河坝起义军3000人及大埔农军约1000余人与国民党钱大钧部展开激战,我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敌,抗击敌人发起的多次进攻。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渡河,许多装载敌人的船只被打沉,也有许多船上的敌人被打死,船只无人掌舵,在河中团团打转,被打落水的敌人也活活淹死,敌军伤亡很大。为了迷惑敌人、虚张声势,在阵地上助战的第二连农军协助起义军在铁桶里燃放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搞得敌军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虚实。战地附近村庄群众还冒着炮火,不顾生命危险送饭送水到阵地,群众还帮助起义军运粮食、抬伤兵、掩埋牺牲的同志的遗体。[⑦]
双方激战至第三天下午,在敌人猛烈炮火轰击和数倍于我的优势兵力的进攻下,我军伤亡逐渐增多,弹药也即将耗尽,而敌人援兵源源而至。
在这紧要关头,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与周士第、李硕勋等研究后决定撤出战斗,采用“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战术,摆脱敌军,南下与潮汕主力会合。是夜开始撤退。10月4日凌晨,第七十五团最后撤退时,留第三营坚守笔枝尾山,掩护主力撤退。在营长蔡晴川的带领下,奋战敌王文瀚之第二十师,最后与敌肉搏,全营壮烈牺牲。
正当起义军血战三河坝之际,国民党薛岳师一部于10月3日,联合肖雨史商团军进攻县城茶阳。饶龙光、饶寿田等指挥第一连农军与敌人激战,多次击退敌人进攻。最后,饶龙光率领县委和工农革命政府以及太宁农军退回太宁。[⑧]次日晚九时,肖雨史商团军全面进占茶阳。[⑨]
为起义军捐粮治伤作向导
三河坝战役后,朱德率部东撤饶平,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了军事会议,提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策部署,到敌人力量薄弱而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湘、赣边界寻找落脚点,开展游击战。
10月7日下午会议结束后,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率领会合后的起义军余部2600多人离开茂芝,经麒麟岭、柏嵩关,8日早,进入福建平和县城。随后,沿闽粤边境隐蔽向北挺进。在敌人尾追下,12日,起义军又从永定初溪折回,经下洋的三层岭进入太宁的排楼坝(排头坝),[⑩]与大埔县城肖雨史率领的反动商团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饶龙光率太宁农军参与到起义军的战斗行列,与起义军一起击退肖雨史反动商团。是夜,起义军在太宁排楼坝(排头坝)驻宿,受到太宁村民众的热情接待。朱德、陈毅等领导人被安排在饶龙光岳父罗治平开设的永泰昌烟丝店阁楼歇息。[11]朱德等在此歇息时吃过隔壁熟食店做的老鼠粄。[12]老接头户张先达为熊连长等伤病员治伤治病。太宁民众还捐助粮食等物,帮助起义军度过缺粮难关。[13]
13日下午,起义军由饶寿田、张佳来、江弼群作向导经长教、青溪进入永定的峰市。到达峰市后,朱德吩咐饶寿田等人返回太宁坚持斗争,起义军则经永定峰市北上,经武平县,转抵赣南,在赣粤边境游击。发动湘南暴动后,朱德率军踏上了上井冈山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的饶龙光,在上述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无疑是相当重大的。
[①] 《大埔县组织史》、罗明《我在大埔活动的一些情况》,收录于《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
[②] 本节内容主要来自《永定人民革命史》、《张鼎丞传》、《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罗明回忆录》。
[③]《永定人民革命史》第41-42页、《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第194页。
[④]《三河坝战役史料选编》第232页、《三河坝演义》第27页。
[⑤]《太宁革命斗争史》第6页,原件藏大埔县档案馆。
[⑥]《三河坝战役史料汇编》第234-236页。
[⑦]《三河坝战役史料汇编》第135页、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展出内容。
[⑧]《永定人民革命史》、《张鼎丞传》。
[⑨]《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第461页。
[⑩]《永定人民革命史》第44页,厦门大学出版社。
[11]饶练:《闽粤边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太宁》、饶育芳:《心花一束祭张老》。
[12]饶龙光之女饶育芳转述其父言。
[13]《太宁革命斗争史》第6页,原件藏大埔县档案馆。
本帖最后由 忆茶阳风物 于 2018-11-21 15:35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