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茶糕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倘若把江南水乡人的性格用美食来定位,那么,糕,便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美食隐喻:软糯,而又香甜。如果用“新市茶糕”来形容,那更是到位,把江南人的“热情好客、粘稠入心”个性特征,形容得活龙活现。美食与文字有很多相近之处,这便是文化。尝过这块糕,感觉软糯香甜之中,更有那种不能被说出的内心渴望所满足。你将会对它由衷赞叹,食物欲望被高度满足,新市人美其名曰:“吃吃的爱。”
笔者曾经写过许多关于“新市茶糕”的文字,其中有一篇《“新市茶糕”诞生简史》,引发了食客们强烈的反响。这一块糕,方方、软软、如雪之白,颜色和味道是永远那么诱人,仅仅写红亮与鲜美是不足的。它是本地的传统点心,与周边众多的糕食相比,却又那么时尚,好像是刚被开发出来一样,让人一见眼亮,一尝钟情。尝过此糕的外乡人都爱得放不下,一篮篮买了拿在手上,喜形于色,一个一个像是从岳母、公婆家做客返程的婿媳。
所以,每至节假日,新市游客如潮, “新市茶糕”便会引发一次小小的轰动。十位尝过这美食旅人中,至少有七八位要带着它回家,好让家里的亲朋好友,来一起分享。这便是情感。食物一旦与人类情感相遇,就有可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欲望,在梦寐之间常常出现。现在的日子,人们虽然很少出现饥肠辘辘的情形,但谈及到“新市茶糕”,有很多人会想起“饥肠辘辘”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词语,饥饿而又快乐。
当然 ,也有个别人会并不在意“新市茶糕”的神奇,觉得江南水乡的许多古镇都有类似的肉糕,但笔者可以明确对你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奇妙。如果有心人去江南走遍古镇,尝一下所有类似的肉糕,你就会被“新市茶糕”所叹服,因为“新市茶糕”以其精美、考究和独特的文化传承,让食客动心,正是其细节之处,其文化渲染之美,让“新市茶糕”赢得嘉许,获得众口交赞的美誉。
“茶糕”之所以让新市人沾沾自喜,那是新市人的文化独创,这一说法并不自夸过誉,那是需要几十代、数百年的夙兴夜寐和一意孤行的奋斗,方可实现。据笔者研究考证,这一“新市茶糕”美食在新市的出现,至少在明朝或更早以前,明末清初的《仙潭文献》中已被收录。当时,能被史家收录入籍的美食,少之又少,而“茶糕”却有幸入列,可见其知名度早已百里传扬。
新市人喜欢“新市茶糕”,熟悉它的工艺和配料,更熟悉它的香味和外形。所以,内心中对其质量上乘、做工考究的糕点坊号,自有排列位次,却不屑于现在的媒体、政府宣传操作故作伎俩的某些作坊、店号为追崇。人们内心的排位是很坚定的,好像没法改变他们的位列。早先“王福康茶糕”声震江南,而现在,“王福康茶糕”匿迹于人们美好记忆之中,代之而起,与“王福康茶糕”秘制工艺传承“沾亲带故”的,是被人们广泛认可且名声在先,当必是“新林”“三姑娘”和“根芳”等名号。
说起“三姑娘茶糕”,好像新市人近几年比较关注。店主低调经营,一是传承有序,二是质量注重。店主创业生涯传奇,被电影人拿来作料放大,在剧透中被屡屡隐现。新市人内心有茶糕质量的评判标准,谁做得好,谁做得一般,谁是靠媒体宣传,谁是靠质量取胜。当然外地人很多是不为知晓的,从外形上很难区别,唯有自己亲口品尝比较之后,方知食材的不同,工艺细节有别,美食差距自然出来了。常有外地人到新市趟次来多了,遍尝过各类品号的“新市茶糕”,才有甄别,才连呼上当。殊不知,现在的广告宣传,实在有大比例的、不可名状的虚假成份。
“新市茶糕”美食是新市古镇特产,这一名称,走遍江南,唯独新市拥有,这便是美食文化。它的出现,让新市古镇呈现好客有礼的乡风,一片热气蒸腾的热情。九月的新市,秋树高挂硕果,候鸟次第南归,一座干净院落式古镇新市,“新市茶糕”等你来——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