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丨越不温暖,越想靠近
这是月方客厅的第290篇原创文章!
文丨月方
回忆剥落
看见小时候
家里的重心都在哥哥那儿,
若不是美萌念书好,又省吃俭用,
妈妈怕邻居说闲话,
美萌也不会念到那么多书。
一
美萌出嫁了,但还要承担娘家人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开支。
哥哥建房子,美萌要打款。
嫂子过生日,美萌要打款。
哥哥孩子上学,美萌要打款。
同时,还要负责母亲的金银首饰,侄子的学习用度,嫂子的创业基金……
如若哪一次,美萌疏忽了,美萌的母亲就追来越洋电话——对了,美萌在国外,但她母亲可以打电话——骂她没良心,白眼狼,书都念到P眼里去了,不知报父母恩,不会有好下场……
每当此时,美萌就很崩溃。她也有自己的家庭,虽说老公是英国人,不懂中国人情世故、不会像国内女婿一样防丈母娘,但美萌也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买的房子也要还贷……
美萌妈有自己的理论。
美萌上学的时候,她妈妈就不怎么愿意供:“女儿总归是人家的人!”
家里的重心都在哥哥那儿,若不是美萌念书好,又省吃俭用,妈妈怕邻居说闲话,美萌也不会念到那么多书。
一边念书一边被妈妈抱怨,上大学(为了好找工作,选的护理专业),暑期,妈妈叫美萌到建筑工地给砖匠搬砖头,凑不齐钱,就各种讨好父母,以期父母在开学的时候能多给一点。
大学每年都拿奖学金,然而,还是不够。上大学的过程,就是美萌到处找亲戚借钱的过程。
因为可以向中介机构贷款,美萌想尽办法考了出国护士。在英国语言不通,每天吃超市快处理的菜,还寄了5000磅回家还大学念书时欠下的所有的债。
还完债,5000磅还是有一定剩余的,妈妈很高兴。
仅仅高兴了一阵子,就开始各种不满足。各种越洋电话打过来。
美萌狠狠心,回绝了母亲几次。挂了电话,心里就万分难过,遏制不住内心对亲情的渴望,一边抱怨,一边还是将款打回去。
这些无法向英国老公解释。就在网上发帖,吐吐苦水。
在发帖之前,她刚刚拒绝了母亲的一个无理要求,伤心绝望使她嚎啕大哭,吓坏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但她知道:第二天,还是打款给了妈妈。
对家的深深渴望和眷念,让她忍不住一次次拿钱,来买一种似有实无的归属感。
二
有个妹妹前两天也跟我说,小时候上学没钱,去亲生父母那儿借钱,亲生父母拒绝了她。
她流着泪回去的,这一幕记得特别特别清楚。
尽管事后亲生父母还是借了钱,但仅仅是一笔要还的钱,之后再无帮助。
因为养父创业失败,她在养父母家过得有多艰辛,只有自己知。
现在,她长大了,亲生父母各种歉意传递过来。她也接受了。
然后就是各种女儿该有的付出:
弟弟刚工作要来住,需要她照顾,亲生父母出行常喊她接送……
她一边听他们差遣,一边觉得心好累。
被抱养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心累的孩子,从小既不是“这边的”又不是“那边的”,就努力地既想做“这边的”又想做“那边的”,会有一种潜伏的、自己也觉察不到的竭力讨好。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让两家都承认有这么个孩子,喜欢将两家的事都扛自己肩上。
三
每当遇到这种类型的包子女儿,网友们都很气,觉得完全可以不睬自己的父母,但她们为什么偏偏要用热脸去靠冷PG呢?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不明白其中辛酸:从小越不被待见,反而越想靠近。
是内心的一种不服气吧?还是内心想被接纳的渴望?
总之,小时候特别懂事,长大了继续懂事。
懂事就是委曲求全,以及各种讨好。
这种讨好,往往还被自己冠以“责任”“义务”“报父母恩”等高大上的词语,其实只是心里孤单的折射。
还是要独立吧!你真正从内到外发自心底地独立,也就不会想去靠什么、想什么,无所求,就一身轻。
有的人不敢独立,也不想独立。还未结婚,也就罢了。
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无论配偶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懂得人情世故还是不懂,自己都应该抽身而出,设定一个“爱”的界限:既对父母负责、也为自己的小家负责,同时更对自己负责。
无原则奉献,不是报恩,而是助长了对方的贪婪;一味求和、一味忍让,不是善良,是对某种关系的不负责任!
月方的话:
很沉重的话题,不知该说什么了。
看到这幅插图,我眼睛终于湿润了。
亦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归宿。
所以,一切一切的事,都该向内求。
来,一起听首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