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苍岩过雨图》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自唐代王维开始,经过了五代董源、巨然,元代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代的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等人的发展,再到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骧、王原祁。在这之中,身为“清六家”之首的王时敏以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对古人深刻的理解开创了以临摹复古为主要特色的“娄东派”,最终使“文人画”得到了皇室的认可,成为清代正统派体系。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废客,江苏太仓人。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句年间相国,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崇祯初由荫仕至太常寺卿,故亦称“王太常”。后入清代画苑,为清代宫廷画师之首, “清初六家”之一。工诗文,善书,尤长八分,精于绘画。山水取法元四家,尤精黄公望笔法。
王时敏年少时曾与董其昌结下不解之缘,两者亦师亦友,并共为画中九友。受董其昌影响,王时敏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因此,其摹古不遗余力,深究传统画法,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但在摹古之中,他又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并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
王时敏的此幅《苍岩过雨图》作于庚戌年(1670年),时年七十九岁,是他晚年的画笔。画的右上角王时敏自题诗:“苍岩过雨拥千鬟,幽鸣风玉一湾,绿绮未来心已至,耳中流水眼中山”。画幅正上方钤有“太上皇帝之宝”的大印。
当时,晚年的王时敏正推崇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诸家,画风已显苍劲浑厚之风。《苍岩过雨图》以全景式构图,重峦迭嶂,苔点细密,树木层荫,其间点缀茅舍村屋,画面间虚间实,云雾缭绕,表现了茂密山林郁郁葱葱的情景。整幅画面赭色傅以青绿,画笔苍润凝重,清丽温润,神明迥出,光彩夺目,与他同年所作的《仿黄公望山水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前一年己酉(1669)所作的《夏山飞瀑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画风相一致。
从此幅作品中,明显可见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笔意。王时敏运用了黄公望所创的“浅绛法”,所作之山或浓或淡,均以干笔焦墨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树稦或两笔写出,或没骨写出,树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勾写松针,或干墨,或湿墨。山和树木融洽地合为一景,显得山淡树浓。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墨青墨绿合染,色调简淡恬雅。用笔沉着稳重,功力雄厚已达极致,深得黄公望之笔意精髓,在画风上实出一路。
综观王时敏此时的笔墨,皴染之空灵,用笔之深厚,运墨之淋漓,工整稳健,明净清脱,较早年更趋圆润。整幅画面峰峦起伏,烟岚飘缈,气格清雅。线条的勾勒、皴擦亦具有深厚的功底,苍老而又不失清润。
苍派过雨图》在用笔上刻意追摹黄公望,已达到精美而酷似的程度,实属王时敏晚年不可多得的精品。
(《上海文学报》主编 朱金晨)
作者 王时敏
尺寸 48.5×120cm
估价 RMB 1,0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650,000
专场 中国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05-07-11
拍卖公司 上海中天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05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
著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艺苑掇英》第七十三期第15页
款识:西庐老人王时敏
钤印:王时敏印(白)、西庐老人(朱)、太上皇帝之宝(朱)、芳林鉴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