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骑行一路精彩,跟着“上海最美骑行地图”,出发
银杏铺地,又到了适合骑上自行车出发的季节,看天高野阔,望银河倒泻……20多年,朱玮从本科一路骑来,沿途,除了欣赏风和日丽,也要当心车流人潮。如今,他不仅是骑友,也是一名城市和交通规划师,他和团队的60个团员完成了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的12417条路段骑行环境数据评估,制成了一张“自行车友好地图”。朱玮说:“如果地图数据要扩大到上海美丽的郊县,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参与,一路骑行,一路拍点照片。”描绘上海最美的骑行地图,需要你我一起出发。
图说:一起骑车看银杏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出发,为风景为安全
“和骑友团不一样,我喜欢一个人骑车出发。”20年间,朱玮穿过上海的大街小巷,路过四季和人生,骑车已经成为本能,镶嵌在骨子里,无法剔除。
当然,在现实中骑车上路,也不总是风调雨顺。身为城市规划师的朱玮说:“平时骑车,电动车的干扰最大,速度快,喜欢超车、还会按喇叭;行人的干扰在其次,现在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严重,有人会成群结对走到自行车道上,危险系数太高,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撞上,躲都没地方躲。”
图说:朱玮
的确,就像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蒯大申在《期待上海成为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一文中开篇写的那样,“曾几何时,涌动于大街小巷的自行车潮是中国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今,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中国城市都建起了庞大的道路系统,马路越来越宽,高架桥越来越多,但自行车道越来越少,行人步行越来越不方便。”
当现在人们越来越热爱绿色出行,“脚踏车”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要做到对自行车友好,物理条件人文环境缺一不可。“目前,手机上的地图,用的算法是按照骑行时间或者距离最短来算的。”于是,几年前,朱玮开始带着团队着手打造一个最美的上海骑行地图。
图说:如今,共享单车占道严重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未来,需要你需要我
“在这个地图上,计算最优的路径,我们可以个性化选择。”朱玮说。除了骑行时间之外,还有“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路边停车”“自行车道宽度”“机动车流”“隔离措施”等骑行安全的选项,还有“道路遮荫”“途经公园”“途经河流”“道路景观”等沿途风景的选项。
“比如说,自行车道宽度,上海的每条路不一样,有的宽,有的窄,遇到车流密集的时候,自然骑行体验肯定不一样。”朱玮说,“还有隔离措施,我们也分了等级,有绿化隔离是最好的……”
图说:“上海骑行地图”还设有不同标准的最佳骑行路径推荐
尽管,朱玮的团队有60个人,但显然,收集和处理这些路上的大数据,是一件量不小的工作。要感谢那些骑友团提供的数据,但更多的时候,60人的团队还是借助手机上的街景地图,用人工判读的方式收集。披星戴月,他们终于完成了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的12417条路段骑行环境数据评估。
但骑行地图还未完成。地图的数据可以扩大到所有的上海区县,乃至全国,“这需要更多的数据,好在现在和几年前评估数据的方法不一样了,不再需要填写问卷,大家有兴趣都可以来参与,只要上传照片就可以了。”朱玮说。而且这样的骑行地图的算法和模型,也值得被更多的导航台采用。
图说:更多骑行路线等你共同来描绘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出发吧,让我们一起去描绘上海乃至全国,最美的骑行地图。(新民晚报记者吴翔)
马上评丨骑出城市美好生活
以前,买一辆自行车要有“自行车票”;孩子们窝在爸爸掌控28吋凤凰自行车的臂弯里,大风大雨里去上学也觉得温暖——自行车,既是交通工具、“财力”象征、也承载了50后、60后、70后、80后的美好回忆。当时,城市主干道上行进的多为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偶尔穿梭期间,单行道也远比现在少。上海冬景里,还有双脱手的自行车手“耍帅”……
图说:共享单车让人们的出行方式重回自行车 种楠 摄
作为城市居民衣食住行里最主要的“行”,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大家对交通工具的向往升格为私家车。虽然堵车也是国际大都市的“标配”,但对“自行”的向往,从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可见一斑。生活方式如浪潮般回归——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社科院研究员蒯大申提出《期待上海成为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他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北京自行车群“如钱塘大潮汹涌向前”,以至于入了乔治·布什的日记“怀念北京城里从不间断的自行车铃声”。还有一位西方记者清晨从上海国际饭店窗户朝下望去,被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潮惊得目瞪口呆,随即发出一份电文,称中国自行车潮为“世界第八大奇观”……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就有5亿辆。蒯大申认为,对于自行车而言,汽车肯定是“霸道”的,如今留给自行车的空间更是狭小逼仄,乃至在宽阔车流前穿马路的老人、小孩和自行车骑手“一样危险”。
瑞典在2012至2015年环境发展计划里明确提出,在远郊地区,自行车以及步行出行比例将提高到20%,而城市中心要提高到50%。据悉,每个人以自行车出行的话,全年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半吨……
不仅有益于环境,骑车也是游览城市的便捷方式。上海在部分滨江步道旁设计了自行车道——那更多是为优美环境里健身骑行而设。我们在生态文明的环境下,要重新认识自行车的价值。我们要成为一个对自行车友好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是注重生活品质、热爱美好生活的城市。(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