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丨网红中医教授潘毅:讲述专著《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背后的故事
广中医图书馆 中医老师潘毅
新学期伊始,图书馆重磅推出“读书人”栏目,将陆续邀请喜爱读书的教师、学者、学生来馆讲述读书的故事,推介喜爱的图书,亦可联合读书会、朗诵会等活动进行。我们都是读书人,如果您有关于“书”的故事,请在后台留言,欢迎来图书馆与大家分享。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窗间过马,桃李满天。
他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用匠心守护初心,凭借着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生动的课堂氛围成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唯一一位毎届都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教授。
他是“好学而不贰”的读书人,在高中毕业离开校园四年后,命运给了当年所有的青年平等的机遇,而他凭着自己求知若渴的精神和夜以继日地奋读成功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而那一年广东省高考的录取率仅为1.63%。
言至此处,约莫你对这位既为师者又为读书人的“老朋友”并不陌生了,他就是潘毅,一个始终渴望知识,又始终敬畏知识的读书人。
潘毅,男,1956年11月生,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高校教龄34年,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本科授课约180学时,研究生授课约40学时。
对话广州中医药大学“史上最受欢迎老师”潘毅,听听他的读书二三事。
1977年恢复高考后,面对紧迫的备考,潘毅本着要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信念,咬牙坚持,“以前不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好,但是突然高考就有了动力,再看书就觉得实际没那么难了,关键就是挤时间做题。”都说越努力,越幸运,上天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勤奋刻苦的青年,潘毅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广州中医学院。1982年本科顺利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
求学时代的潘毅非常喜欢读书,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整个社会经历了几次“思想大解放”,市场上能够获取的书籍种类和数量较以往要多得多。潘教授说他对阅读有种饥渴感,读书的种类非常多元,广泛的阅读对他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他喜欢去图书馆,也非常喜欢买书。家里的书汗牛充栋,放不下,只能换了一批又一批。
身为师者,潘教授深知教师思维与视野的广度对学生的见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学生涯数十年,由于博览群书、思维贯通,潘教授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很容易触类旁通。在授课的时候,他经常从自己的背景知识库里提取例证,而不局限在对医学知识点的解释。在他的课上你常常能听到中国古代文化、西方哲学、现代科学与哲学、西方医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他广博的致学精神,感染与引领着莘莘学子。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及合适的读书方法,潘毅说:“个人的读书方法很难复制。比如,我是做教师的。当我面对一个新的课程,要把它讲的跟别人不一样,就要看很多参考书。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一样,就算你读的是同一本参考书,你获取到的知识点都不一样。某个知识点在我的知识背景之下是可以演绎的,有的是不行的。专业书是要带着目的来看的,泛读是记不住的。”
对于专业类的书籍,潘教授建议大家要精读。然而,对于具有大背景、大框架的内容则可以泛读。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阅读充分地汲取知识。潘教授还认为在术业上有所专攻的人读书应该有他的敏感点,即尝试将所读之物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相结合。譬如,潘教授由于具有中医的背景知识,他读书的时候无形当中会注意到许多内容与中医是融会贯通的。
虽说术业有专攻,但优秀的学者必不会一叶障目。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和学科之间的愈发交融互通,读书仅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内是远远不够的。潘毅说:“当我要备子午流注的课程时,大量与子午流注相关的外围的研究,比如天干地支类的,还有历史演变、古代文化的书籍都要沉浸下去有目标的阅读。只有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同时,潘教授对现如今年轻人“碎片化”的阅读倾向表示担忧,他认为“碎片化阅读对年轻人未必是好事情,还是应该埋头专心地多读一些经典著作。”
写作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几年前,潘毅整理了自己记录的一些思考,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包括《易之篇》《道之篇》和《象之篇》)该系列书籍每一年都在“广中医学子借阅次数最多的书籍榜单”中名列前茅,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谈及写作经验,潘教授说:“首先,要订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个框架。接下来就是,找资料的过程。然后,把观点与理念注入到你的框架当中。后面最重要的环节是演绎,因为如果你只参考其他人的观点,那叫编书。我敢写个'著’字,就是在我通过读其他人的著作而受到很多启发之后,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多读而内化于心,多积累而笔下生花。潘教授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证明了何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
两本好书推荐,潘教授有话说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潘毅
广东科技出版社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R2/201301-4/1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R2/201301-4/1
大学城分馆3楼中医学书库2排4架
三元里分馆2楼中医书库2排7架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为中医最忌空谈。高谈阔论,似意境深远,但若不落到应用实处,则成雾里看花。所以原味中医系列写作宗旨为二:一是简易明白;二是从实用着眼。《易》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逻辑与形象相合、透彻与混沌相映、宏观与微观相参、动态与静态相衬、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体地把握全局。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着重藏象、经络象、体质象、病邪象、药象、方象等内容在象思维引领下的演绎与运用,层层还原中医耐人寻味的精彩真象,助您学会和巩固观物取象、触类而通、观象明理、以意为法、法象而行、得象悟道这一学习中华文化与中医的基本功。
潘教授说:“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就是补充高校中医教材的不足,因为目前高校中医教材关于文化背景的内容讲的不多,虽然教材具有体系化、客观化的优点,但是缺乏专深性,达不到古代中医原汁原味的有效深度。但我不是说古代中医就比现代好,但至少你了解古代中医的模样,你才好评判现代中医。你不能只把现代教材作为唯一的参照系,古代中医是怎样的你至少要明白。”
人间三月日渐暖,正是读书好时节。一起透过这两本好书一品潘毅教授的读书所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