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自卑早有征兆,这些不是好强而是自卑!父母要及时干预
摘 要
哈佛的知名心理学家肖恩·库珀,曾花了5年时间研究孩子的心理动向,结果表明:孩子的自卑并非一蹴而就,早有征兆,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父母能对号入座,并且及时干预,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有望得到恢复的。
或许是一件小事,或许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甚至导致孩子自卑、抑郁情绪的加深。而作为家长的你,可能完全感受不到,更不要提给孩子恰当引导了。
哈佛的知名心理学家肖恩·库珀,曾花了5年时间研究孩子的心理动向,结果表明:孩子的自卑并非一蹴而就,早有征兆,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父母能对号入座,并且及时干预,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有望得到恢复的。
有这6个迹象,说明孩子已陷入自卑之中
1、过度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会给自己定非常高的目标,一旦没有达到,就会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发脾气。其实,这就是孩子自卑的表现之一,却被很多人单纯地当做“好强”。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变强,但同时又没有那个能力,所以会下意识否定自我。长此以往,陷入无法完成目标、自责的死循环中,从而变得更加自卑。
孩子追求完美,父母不要特意的去要求孩子改正,你越是要求孩子去改正,孩子越是会有强烈的反应,他会更加追求完美,陷入痛苦之中,因为他有心结没有解开,父母的这种让孩子不要追求完美的言语,并不能帮助孩子疏通情绪。
父母可以尝试着接纳孩子的情绪,玩游戏的时候,孩子是可以适当的放松,不用那么紧张,如果是学习,比如做作业的时候,孩子追求完美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让孩子分不清楚游戏和学习,这样孩子会一直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中,他会变得很难受。比如玩游戏的时候,父母可以多陪着孩子玩,慢慢的改变孩子的内心。
父母在引导孩子不要过度追求完美的时候,自己也要注意不要陷入了过度追求完美的漩涡之中。同时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什么事情都要求孩子追求完美。
当孩子追求完美的时候,父母先要接纳孩子,然后就说引导孩子分清楚什么事情需要较真,什么事情没有必要那么较真。
2、太过懂事
懂事的孩子谁不喜欢?可孩子太懂事,其实也是个问题!
孩子年纪不大的时候,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因此会做出一些任性的事情,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历程。
如果他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懂事,已经超越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程度,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作祟。
懂事的孩子,会被很多人夸“孩子乖、人好”。然而,他们的“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懂事”,才能得到关注和爱,一旦不那么“懂事”,就会被否定,被批评。所以,为了不被抛弃,他们一步步让出自己的利益,压抑自己的情绪,默默承受内心的委屈和无助。懂事已经成为他们卑微的活着并讨好别人的方式。
3、逆来顺受
自卑的孩子都有一个表现,就是对他人的攻击、欺辱逆来顺受,得过且过。他们不敢与别人争辩沟通,没有底气,说话的声音也总是很小,不管什么情况都能忍下来。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因此会感到自卑。
4、心理敏感
有的小孩心思细腻,做事也细腻,但有些孩子是脾气细腻,说白了就是敏感,家长说不得骂不得,一句无心的话就会给他造成很强烈的影响。这说明了孩子内心自卑,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
在成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会对别人无意间说的话过分解读和在意,把别人开的玩笑当真,对并不存在危险的环境过分警觉。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些人太敏感,不太容易相处,这些人自己也会因人际关系不良而苦恼。
其实,这种敏感在小孩子身上也会有表现。敏感的孩子不单一表现为退缩,情绪上的焦虑,行为上的退缩,语言上的缄默等,还有另一种孩子刚好相反,我把它称之为B型孩子。B型孩子是以攻击为主体表现的敏感型,表现为语言或行为上的攻击。
这类孩子情绪上多是以愤怒为主的,比如别人稍微一说话,ta就很愤怒,认为别人是故意的,出现攻击行为,言语上的表现基本上是否定性的、敌对性的语调,基本上是在愤怒状态下拔高的,也是敏感度较高的孩子。对外界消极的、过度的反应后就会出现语言和行为上的攻击。针对以上两个类型,虽然都是因敏感所致,但外显的表现是不同的。一个以攻击为主,一个是以退缩为主的。
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形成、敏感程度造成影响。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敏感呢?我们知道敏感的孩子对于细节、消极的刺激会做出过度的反应,面对孩子的这些反应时,家长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要接纳敏感孩子。只有去接纳,才能更好的应对。前面我们已提到敏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本身并无对错,家长应多去学习专业的知识,理解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不努力的问题,只是因为感官过度敏感导致的,这样就容易给孩子更多关爱和接纳。
敏感的孩子都有其优势:在前面举的例子中,那位不喜欢和自己的心交朋友,喜欢给自己的眼睛交朋友的孩子,可能在文学天分上比较高;而听觉敏感可能会有音乐方面的天赋;视觉上敏感,别人看不到的他可能看到,在绘画和观察方面上可能更强。所以家长要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并给予支持和培养。
了解敏感孩子的心理机制: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特质和心理特质,比如孩子在什么环境下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退缩或攻击,去了解这些敏感孩子。如果我们的家长知道了这些,就能很好的去应对,比如孩子去陌生的环境容易紧张,那么提前给孩子一些安抚,告诉孩子新环境是怎样的,在那里会见到谁,就会减少这些敏感导致的问题。
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培养: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敏感反应后,自己就会做出过激或即时的反应,那么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敏感情绪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自己首先要管控好情绪,为孩子做好榜样;另外在孩子出现情绪反应时,要教会孩子一些管控情绪的策略,比如学会觉察,学会在心中数数和暂停等。
5、不爱交朋友
有的孩子天生就爱独处,这没问题,如果孩子不爱和同龄人玩,但内心又很向往,那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这说明孩子恐惧、排斥社交,是自卑心理的表现之一。
如果你发现他在幼儿园处处躲着其他小朋友,还会对其他小朋友友善的动作表现出不安和害怕,那一定要注意调解孩子的心理,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可以从兴趣入手,慢慢帮孩子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而拓宽他的社交圈。不要一味推孩子出去,那样只会让他更没有安全感,允许他多观察,对环境渐渐适应再尝试。
6、强烈的嫉妒心
嫉妒是人之常情,不用太过紧张。但如果家长感受到了孩子强烈的嫉妒情绪,那可能是平时在教育中太苛刻,导致了孩子自卑。所以当他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
首先,父母要做的是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嫉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孩子要做的不是压抑他而是正视他,不被这种情绪所裹挟才能够勇敢面对。
当孩子做得好,取得成绩时,父母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成长的更多。父母正面的评价会让孩子的安全感诉求得到满足,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孩子更加能够做到淡定的接受。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这种差别是一直都会存在的。父母需要引导孩子不要去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对方的优点比较,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要看到他人身上发光的地方。
可以看出,父母需要调整自身对于嫉妒情绪的认知,发现孩子有嫉妒情绪时,不要批评或者斥责,教会孩子正视情绪才能够帮助孩子战胜它。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