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种人格特质,帮你战胜内心的恐惧(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

它藏在我们心田上一个郁黯的角落,每当环境或内心起了一丝波澜,便迅速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中。

当接收到害怕的讯息,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内心的恐惧,并克服它,人生便又往前迈进一步;如果避开它,不正面响应,则会停滞不前,如同长不大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最怕什么?

回答各式各样:有人害怕善良被欺、诚心被骗;有人害怕生离死别、时间流逝;有人害怕碌碌无为、寂寞孤独,有人害怕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有人怕最爱的人会再来伤害;还有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害怕......

恐惧的形态变化万千,人人各有所惧。

我们害怕的,别人往往难以感同身受;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对他人而言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里茨.李曼的这本《直面内心的恐惧》,把这些形形色色的恐惧分类整理,帮我们找到了所有恐惧的四个原型,分别是分裂人格、忧郁人格、强迫人格和歇斯底里人格。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分裂人格和忧郁人格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强迫人格和歇斯底里人格。

一、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强迫人格者希望所有的事物按照他的意思进行,一切保持原状,否则就压制,他们渴望永恒和安全感。所以,政治对强迫人格者最具魅力,可以用来合法挥霍他的权力欲。

但不可否认的是,健康但带一点强迫性格的人,趋向于稳重、吃苦耐劳,坚毅以及有责任感,他非常上进又勤劳,有计划也有目标,坚持自己的看法,严肃认真负责。他们通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被称之为“狂人”的乔布斯就是典型的强迫人格,他带领苹果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但是他冷酷无情的管理方式却被员工一致诟病。据影片《乔布斯》的约书作者肯德尔说:“乔布斯是一位很难伺候的主,如果某件事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他可能会对下属大发雷霆。”

和忧郁人格者不同,强迫人格者在处理自己的愤怒的情绪时有些狡猾。他们让权力为自己的愤怒服役,却以为自己的愤怒是为了服务权力而不得已。他们常常把把愤怒合理化,不仅允许自己畅所欲言,还赋予它价值。他们的怒火一发不可收拾,还以为自己的出发点十分神圣,良心平静的很。

另外比较温和的“合理化”的方式是吹毛求疵和抱怨,这些都是是他们压抑怒火的同时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强迫人格认为爱情充满了危险,会让人失去理智和坚强的意志力。在爱情的领域,自己的规律派不上用场,只能束手无策。

因为惧怕,所以强迫人格试图控制感情,把它握在手掌心。所以,强迫人格者要求他的伴侣全力配合,完全顺从,对方若不肯的话,关系就无法维持。所以和强迫人格的人谈恋爱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无趣。

那么,是什么因素和环境造就了强迫人格?

僵化的教育方式,父母以及教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原则,都有可能引发强迫行为,尤其是施加于很小的孩子身上。

外向、活泼、冲动、体力旺盛、会发脾气的小孩,当然比安静的孩子更常挨骂、被喝止,假若无效,父母就恐吓不再爱他,要不然就是处罚一顿,这些后果的负面影响,与强迫人格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童年时期,如何处理冲动与害怕受罚的程度,决定了他强迫人格的严重性。

强迫人格者自己不曾自由发展,就不愿孩子顺着自由的天性。孩子到了冒险犯难的年龄,在他们看来处处危机,所以很早就塞很多东西给小孩,教小孩追求完美。

孩子进入反抗时期,他们以为你预见日后的叛变,因此必须及时斩草除根,严厉惩处,强逼孩子服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但缺乏自信,也会有自卑感,接受的教训远比教育多,与傀儡无异。

强迫人格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夺走他的权力,击垮他的意志,不听命于他。

他们全心全意保持事物不变的同时,心中怀着畏惧,害怕变革,害怕消逝,最后怕的是死亡。

其实,想要找到破局的方法,最上策是学习把压抑转化为向外探路,不需要保护自己,允许事物自由发展,接受事物终会消失的事实。

如果他们没有被自己蔓芜的安全需求以及权力欲击倒,反而成功的战胜这些因素的话,可以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二、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最后一种是歇斯底里人格。

歇斯底里人格者喜欢追求新鲜、惊险和刺激,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诱和内心的呼喊。他们讨厌传统、束缚和既定的规律,害怕自由受到束缚,责任、义务和前后一致是他们最大的恐惧。

在感情世界里,歇斯底里的人是天生的情种,热衷于谈情说爱,所有能提升他自尊心的都深情以对。他们是调情高手,懂得营造气氛,对自己的魅力深信不疑。

歇斯底里的人可以从事任何与其人格特质相符的工作,譬如需要与人交往,适应力强,众人瞩目,满足个人心愿的行业。他们是天生的演员,在演艺界适得其所。

歇斯底里的人需要他的伴侣,倒不是像忧郁人格那样,没有伴侣就活不下去了,主要是伴侣如同他的镜子,他喜欢在镜中看到自己有多么可爱,为他脆弱的自尊心增值。

一则寓言是这样的:一只孔雀执意要和朴实无华的母鸡结婚,到了公证处,乌鸦惊讶的问美丽的他,怎么会娶一只好不出色的母鸡呢,孔雀答到:“我和我的妻子都爱死了我自己。”

歇斯底里的人有时装腔作势,隐藏在其背后的,往往是心里不踏实。善意的批评以及轻微的抨击,都会使他觉得备受委屈,他的自我建立在狭隘的基础上,像一个易爆物,自尊心稍微受点伤,就会引爆他的恨意,这都与他害怕自己不值得别人爱有关系。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童年时,他们处于父母或手足之间的夹缝,穿梭挑拨,随机应变,试图收拾家中的烂摊子。

对生活不满意,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寄托在儿女身上,利用儿女完成自己心愿的父母,也会造成孩子歇斯底里的人格。

以他们的年纪而言,这个任务过于艰巨,他们还不够成熟,却已经要向无忧无虑的童年告别,身心尚未完全成长就变得十分早熟,以至于他们不满自己的无能,对自己和生活不满意,非常渴望刺激,不断寻求变化,以为靠这个可以达到目的。

其实,对他们有帮助的认知是,不要对真实的世界敬而远之,反而要熟悉各种的游戏规则、规矩以及法律,理解并且接受这些规范,他需要真诚的勇气,做好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准备,唯有如此,他才能看得清真实世界的正面意义,他将在真实的世界获得满足与实践的机会。

三、爱与被爱

我们继续用天体运动来形容这四种人格,上篇文章说明,分裂人格者喜欢自转,忧郁人格者喜欢公转。

那么,强迫人格者追求的是向心力,从小就渴望永恒和安全感。他们依赖熟悉习惯的东西,希望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应该像铁铸的,变成永远有效的原则和无可争议的规矩;歇斯底里人格者则追求离心力,他们才不把那股聚拢且集中的万有引力放在眼里。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对相反的作用力,呈现的同样也是“异性相吸”。强迫人格者和歇斯底里人格者往往也会相互吸引。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生命的圆满,所以容易选择和自己不同的人,实际上是欣赏或者想拥有对方身上某些品质。

在了解这些性格特质之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也就不再迷惑不解。每个人的过往都有一个模糊地带,能看清楚这一路走来的脉络,是我们的幸运。

如果我们能对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将之转化为助力,我们的性格会愈加完善,在处理事务时不至于方寸大乱,做决定时可以有机会去选择超越障碍,从而打开那扇限制我们人生幸福的阀门。

一言蔽之,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都是:害怕失去爱,想证明自己值得爱,希望拥有爱。

当我们可以越过障碍,像新生的婴儿那样,毫无顾忌的去表达需要、感激、爱与信任时,我们就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将会展现出更完整的生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