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治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是阴阳失调现象,阳盛阴衰,治疗时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临床表现为与其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和任性、冲动,以及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言语、记忆、运动控制等轻微失调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脑发育不成熟、工业污染、营养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药物因素(鲁米那、苯妥英钠)。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1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如孕母妊娠期有病毒感染或有影响胎儿的用药史,以及分娩时有宫内窒息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
饮食因素:如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
外伤和其他因素:如产伤以及其他外伤,使气血瘀滞,经脉不畅,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安;或由于其他疾病之后,虽原发病痊愈,但已造成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以致神不安藏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注意力涣散,思想不能集中,坐立不安,喜欢小动作,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低于同龄同学,但智力正常;轮替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阳性。
3 治疗
治则:宁神定智,调和阴阳。取穴:百会、攒竹、心俞、通里、照海、大椎、腰奇。刺法: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小儿不便留针者,可毫针速刺。
4 病案举例
男,9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多动多语已10个月。患儿1年前有外伤病史,头部被击伤,头皮下血肿,经治疗后血肿消失,10个月前,患儿常出现耸肩搐鼻,挤眉弄眼,手脚易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有时骂人打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后经医院诊断为“进行性抽搐”,又经某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经治疗后未见明显效果,经人介绍来此就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诊断为小儿多动症。辨证为患儿外伤,气血瘀滞,阴阳不调,心肝失养,神魂不安。治则调和阴阳,化瘀通络,宁神安魂。针灸取穴:攒竹、譩嘻、大椎、腰奇。以毫针刺之,不留针。
患者隔日针治1次。5诊后挤眉弄眼、搐鼻耸肩动作消失;10诊后活动明显减少,较少与同学吵架骂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15诊后患儿已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较前提高;20诊后已基本正常,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作业。
5 按语
多动症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疾病,在6~8岁儿童中发病率最高,或者说在此期间的临床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本病的发生是渐进性,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从中医角度可以认为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渐进形成的一种阴阳失调现象。儿童在此阶段的发育特点是功能(阳)蓬勃旺盛,物质(阴)相对消耗过多的“纯阳之体”,阳主动,阳盛阴衰,阴阳失衡是多动症患者发病的关键。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此为五神。五神是五脏的生理活动,也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中枢神经活动。五神的活动实际上以心为主,即心神居于统率其他四神的地位。儿童多动症不论何种类型,共同的表现均为五神失调,尤以心神失调最为多见,即神不宁、意不周、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谧等神志病变。中医强调形体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统帅地位,多动症患者心神不宁,五神不安则表现形体多动、口多言、打人骂人、自我失控。气与血,一阴一阳,互为根本,相互促进,维持着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协调。多动症患者气血逆乱,脏腑失养,经络不畅,故失其和平,出现病态。
治疗多动症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常用穴位:督脉之大椎穴,以及督脉循行线上的腰奇穴抑阳而熄风。督脉属阳,多动症临床表现以多动多言为主,故为阳盛之证,取大椎以抑制阳盛而达调理阴阳之目的;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镇惊安神之功,历来为医家所用安神之要穴;譩嘻亦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是治疗神志病变的效穴,也是贺老善于应用之穴。以上四穴合用,治疗多动症可收到很好效果。
小结
贺老师从医70年,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将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并博采众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一些疑难杂症、陈疾旧疴,主张毫针、火针、三棱针、梅花针、拔罐、艾灸等多种方法配合运用,力求改变以前单针治病的思想。
因患儿年幼,大多不会与医者进行配合,且疼痛及刺激会使其更加辗转不安。故针刺宜轻浅,多数不留针,即快针疗法。“刺小儿,浅刺而疾发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是“稚阴稚阳”之体,故采用针法,以补为主,以轻浅为宜。另外,对于快针疗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快针为轻度刺激,轻刺激属于补法的一种。因进针速度非常快,患儿无疼痛感。
与成人相比,火针疗法与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较少,但对于小儿疳积、小儿腹泻、关节疼痛等疾病,也会用到放血及火针疗法。临床上要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辨证施治,灵活应用三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