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我们身边的 “立夏”
在不同的节气体验中认知节气的存在,
记录身边的各种变化,
培养自己持续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在上个节气时大家分享了你们身边的“谷雨”:
村里的芳芳芳芳:最近几天广东下雨都比较多,“雨生百谷夏将至”,雨后的天气还是比较闷。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了些小庄稼,不知是雨水太多,还是种子不好,发芽率都比较低。图片是上个月拍的,现在已经长大了好多。清明回村子里,菜地里的庄稼都是充满生机,到处都是绿油油一片。
PoeziaFilozofio:前几天黏糊糊的受不了不洗澡不行,听同事说快谷雨了返潮现象,这几天雾都很大,视距几百米,感觉这个季节百无聊赖,心情也环境变化挺快的。温州乐清湾
过眼云烟:谷雨连接着春天和夏天,过完谷雨,夏天就来了,这个时节对茶农们来说是黄金季节,家附近的茶山上每颗茶树上长出的嫩嫩的茶叶已经开始采摘了,茶场制作机械也开始热闹起来了,谷雨茶最珍贵,小时候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喝的。湖北恩施
慧子:连着下了几天雨,潮湿闷热,天亮的越来越早了,树叶儿的新绿变成了深绿。自种的菜苗长的挺快,今天采了一把来吃,口感已经老了。深圳。
梅花:爷爷奶奶会用收集来的松花粉制作松花团子,糯米粉先蒸熟,芝麻里拌上绵密的白砂糖,然后趁着糯米面还热时将芝麻馅填入里面,把它压成一个饼的样子,再在事先准备好的松花粉上均匀的滚上一滚,松花团子就做好了,老人们说在这个时节吃了由松花粉制作的松花团子,夏天就能不长痱子,舒舒服服度过炎热的夏天。苏州
青春飞扬:谷雨是晚春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就立夏了,市场上有桑葚卖了,路边湿漉漉的可以闻到植物的气息。广州
大白鲨:每年谷雨开始就会在小花园撒些花籽,不冷不暖的天气,雨水充沛刚好适合生长,用不了几天就会发芽,时间和雨都在最合适的节气里。
王梅:和往年有些不同,今年的春天,似乎在不经意间就快要从身边溜走了。过完春节后,开始是几场春雪飘然而至,接着又是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大部分时间被寒冷包围着,像过着冬天一般。岳阳
@LuLi:昨天中午时分,也是天色暗淡,冷雨飘飘,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沉重感。
yidong0668:第二次坐房车去旅行,今天第一站去红杉树公园。春天积雪正在融化,步道上很多地方都是水或者残雪,虽然没有走完步道,但走过之处好多都是千年巨树,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们依然屹立不倒。身临其境,突然就觉得人类的渺小,自然的伟大。深夜的房车营地静谧得可以听见昆虫的叫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仿佛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喜欢,却并不向往。加州
房车旅行第三天就是回程了,路过一大片罂粟花,停留片刻,在狂风中短暂的放飞自我,然后悻悻而归。每年这个季节,罂粟花都尽情的开满整座山,仿佛与春天有着约定,从来不曾违背。但是人类社会,却有着太多的变数。如果有来生,我希望可以做一朵花。洛杉矶
张霖:
天亮的越来越早,黑的越来越晚。白天的太阳挂在天上一天没感觉它跑的有多快。可是看它早上刚升起和傍晚即将落下的时候也就两三分钟时间,时光如梭,在脚下在指尖在发梢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
稻子:在赤水天鹅堡出差,连续几天的雷暴雨让航班延误许久。泸州、赤水一同样有雨,雾蒙蒙一片,冷。今天好,山清水秀。
今天是“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立夏要吃蛋。虽然说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立夏蛋”却是共性。民间流传的“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让这个食俗渐渐流行起来。于是每年立夏的时候,小孩的胸前就会挂上一颗煮熟的鸡蛋。
立夏要称人,吃完立夏饭,还有称人的习惯,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称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俗谚。“三新”即樱桃、青梅、鲥鱼。“三新”也有指“竹笋、樱桃、梅子”,“樱桃、青梅、麦仁”,“竹笋、樱桃、蚕豆”的。总之,在立夏时节,可吃上时令新鲜的食物。
在广东,也有人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和绿豆拌合白梗米煮成“五色饭”,曰为“立夏饭”。
关于24节气的知识,关于“立夏”大家可以自己去补课。或者,先感受、感受节气再补充知识。
这几天我们也会继续把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不断地写在评论里。
我们在深圳,
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