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一瞥|“马老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

今天的惊喜实在需要记录一下。
“马老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
简单的一个问句,我们却努力了40多天。
这是我给旭旭写的问句及表达的语言提示。
“马老师,今天是4月几日?”
“马老师,你的袋子里是什么?”
“马老师,蝴蝶用英文怎么读?”
“马老师,你害怕猫吗?”
"马老师,今天读哪个绘本呢?"
这些,他每天都会问,我很高兴,但不会太激动。
但今天这句“马老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从来没有出现在语言提示板上,我也没有进行提示。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在玩“袋子里是什么”的游戏时,我先猜三次,然后让他猜,他不太会猜,我就把它们写出来,告诉他这是猜测。
在第二个活动的时候,之前都是固定的看卡片,但有时时间不够,我就会换内容,上次课我们直接读的绘本,所以今天当他写的时候,他不太确定。我故意让他猜,我准备等他猜三次之后再引导他提问(写在提示板上),但他猜了两次之后,直接提问:“马老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我太激动了,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任何提示下主动提出问题!而让我们欣喜的不仅仅是他问出了问题,而是他有了问的意识。
当我和别人说旭旭可以问问题了,有人说他是凭借着机械记忆问出的问题,言外之意是即使他问出了问题也没有意义。但现在,我要用这个事实击破这个说法!
只有先让他用他的机械记忆能力记住这些内容,然后反复地练习,大量的积累,他才能有问的意识,当然被问询的人给予的结果也很重要。只有这些都充足了,他才能主动问出问题,所以我不觉得机械记忆不好,有了旭旭的实例,我更加坚信这么做的意义!
既然自闭症儿童机械记忆能力强,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特点,但不仅限于让他机械记忆,当机械记忆的内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会发展出我们期待的能力,我们要想的不是——我利用他的机械记忆能力之后不好的效果,而是要想——我如何让他从机械记忆变成灵活应用。
我们带给孩子改变的时候,孩子们也带给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改变。我喜欢这样的探索,我喜欢这样的改变。
谢谢你旭旭,让我看到你努力后的变化。
谢谢你旭旭,让我知道我努力的意义!
我知道你可以,未来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