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超美丽家庭科学小实验
盖灭蜡烛后顺着烟迹一同上升的是蜡烛成分的蒸汽,这些蜡蒸汽遇到空气冷凝成小颗粒混杂在烟迹中,烟迹就成了导火索,再用打火器点着这些烟迹里的小颗粒,蜡烛就顺带着被点燃啦。
我们将锌片浸在硫酸铜溶液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锌置换出了铜,并伴有些许放热现象,置换出来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黑色铁树开花。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在于里面的明矾颗粒,它的化学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它的饱和溶液特别容易析出晶体
鸡蛋壳上面的明矾成为一个结晶中心,水中的明矾颗粒会不断跟蛋壳上的明矾结合成为结晶。时间长了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像钻石一样的蛋壳了哦。
流体一般分为3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
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
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液体会互相混合,这属于湍流。粘度小的流体容易湍流,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流基本都是湍流。
粘度是决定流体层流或湍流的一大因素,在本次实验中,因为糖浆粘度很大,所以在旋转流动时属于层流。当我们慢慢旋转玻璃杯时,糖浆流速很小,糖浆分层流动,无色糖浆与有色糖浆互不混合。所以当我们旋转回来时,有色糖浆也会转回来。
-05干冰瀑布-
干冰其实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而得到。
它极易挥发,升华为无毒、无味的,比固体体积大600-800倍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放入水中之后,水温迅速减低,水面上方的空气遇冷,就会导致水蒸气液化,所以当我们把干冰放入水中时,它就会升华为白色雾状气体。
所以实验中白色雾状气体其实就是二氧化碳加水蒸气,这个组合使得这个气体会比周围的空气重,所以下沉。
在带大家一起种圣诞开花树这个小实验中,我们用的神奇水就是一种悬浊液。一般是通过食盐、漂白粉和沸水制造出来的。食盐溶于水,而漂白粉与沸水反应会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当把“纸树”放入这种悬浊液中的时候,液体会带着其中的漂白粉颗粒以及食盐离子通过“毛细作用”进入“纸树”中,并直达“树冠”。
由于“纸树”的表面积很大,因此会发生较快的蒸发过程,使“纸树”上的水分子逐渐进入到空气中。当水分子跑掉之后,“纸树”上剩下的就是食盐和漂白粉了。在蒸发过程中,食盐以漂白粉颗粒为“核心”(结晶核),慢慢形成食盐晶体,析出“纸树”表面,从而发生圣诞纸树开花的神奇现象。
在本实验中小苏打和瓶子中的白醋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小塑料瓶盖着瓶盖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塑料瓶内气压较大从而将瓶内粉色的液体往气压小的小洞口挤最后形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粉色喷泉。
当然除了粉色喷泉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在白醋中加上其他颜色还可以倒人闪粉做装饰制造色彩丰富的苏打喷泉 。
醋和小苏打会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小苏打配成溶液和白醋溶液混合后会充分接触,然后快速发生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瓶子里将洗洁精溶液吹出大量泡沫,于是火山喷发了。
将实验中三个玻璃杯自上而下编号为1号、2号、3号。 1号杯子的水是满满的,扑克牌压住水时里面一点点空气都没有。倒过来扣在2号杯子上之后,即使把扑克牌拿掉,1号杯子中的水被下方大气压顶住掉不下来。
我们知道大气压可以顶住10米高水柱,也就是说上面两个杯子的水高度只要小于10米,水就不会掉下来。但是用吸管吹气进去,空气密度小,会往水上跑,跑到1号杯最上方。
这样上下都有大气压几乎抵消,水就会由于重力就会落到3号杯子中。
白醋里的鸡蛋会软化甚至弹跳跟鸡蛋壳的性质有关系。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鸡蛋放入白醋中后,碳酸钙和白醋里的乙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形成小气泡直到全部脱落,只剩下鸡蛋内的鸡蛋膜。
鸡蛋膜具有半渗透性,它允许一些小分子进入到鸡蛋内,荧光剂就是利用这种性质进入鸡蛋内,小分子进入鸡蛋后鸡蛋会变得更加饱满,也就可以弹跳了。
虽然荧光鸡蛋看上去很酷很Q,但不可食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