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270条浅析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这一条接着269条说的,必须在理解第269条以后才能明确其含义。

一般按照外邪传入人体的规律来讲就是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按照这个规律来看。三天以后,三阳经已经传遍了,那么邪气就会入阴经。

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时候不但胃口好,并且吃了以后不会呕吐,那么这个现象给我们的提示就是:邪气并未入阴经。仍然然在阳经。

胃口好,没有呕吐,这是脾胃之气仍存的表现。

这时候脾胃是否强健,直接影响了人体对邪气的抵抗能力,这也就是说,脾胃是邪气入阴经的一个重要屏障!

反过来讲,如果出现了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呢?这时候就是邪气在半表半里,再不治疗就入阴经了。

入阴经第一步就是太阴经。也就是下面273条讲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总之,能食,不呕,脾胃之气是否尚存,是判断邪气是否入阴经的重要表现。临床要重点关注!

(0)

相关推荐

  • 一个增强免疫力的千古名方

    中医有增强免疫力的方子吗? 这样的方子太多了! 只不过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不讲这个词,中医叫正气,增强免疫力就是在扶正. 桂枝汤就是这样一个扶正祛邪的好方子,在内能把正气养起来,在外又能把邪气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3条浅析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之前讲的都是阳经病,就是六腑为病.从现在开始,邪气就入五藏了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7条浅析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就是拉肚子,泄泻.吃了就拉.基本上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没咋消化呀.注意啦,虽然拉,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想喝水.这就是太阴自利的特点.一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6条浅析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4,285,286都是讲的少阴病不可发汗的情况.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汗呢?就是说少阴病怎么去发汗?虚了,就要补.冷了就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2条浅析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这一条论述:少阴病阳虚水火不济. 这一条又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1条浅析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一条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关键点①脉象:微细.②但欲寐.根据<医宗金鉴>的理论观点认为,少阴病包括:足少阴为肾,手少阴为心.三阴病以正虚为主,三阳病以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9条浅析

    复习一下:太阴病本身有下利,伴有腹满而痛.这种下利为病态下利,生了病,有寒邪,所以越下利腹胀满越厉害,此病不会好.这一条所说的下利,为驱邪外出的反映,是好现象,是脾气实,腹会胀去,是一个作解胀气,这不 ...

  • 《伤寒论》269条浅析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这里说的伤寒,还是外感病.就是感受伤寒外感之邪以后的问题.就是说,感受了外感之邪以后,大概过了六七天.时间有点久了.一般来说,伤寒六七日,经 ...

  • 伤寒论学习:267条-270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7月10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70条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注解伤寒论>:"伤寒四日,表邪传里,里不和,则不能食而呕:今反能食而不呕,是邪不传阴,但在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