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模仿提高 |《美丽的清秋》张郎月

《天天读写》2021.1-2
     学生佳作

美丽的清秋

太原市通宝育杰学校七年级(205)班 张郎月

我是喜秋的。它,艳丽清爽,如一副幅色彩绚烂的油画。

【总括全文,感情定调,比喻手法,突出秋天之美】

秋天的花有很多呀,桂花、菊花、月季,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都争先恐后来赴秋的盛宴,使出浑身解数,淋漓尽致地展示它们美丽的身姿。你瞧,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像天上的仙子下凡来巡视人间似的,它们为美丽的秋天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

【先写秋花——模仿朱自清的《春》的描写技巧】

秋天里的树也很可人的。白杨宛如画里的少年,挺拔着它那又白又直的背。银杏树当然也不落后,树梢上被风吹起的扇形叶子好像一群翩跹飞舞着的蝴蝶,旋转着,轻盈地飘落到地上,那条被她眷顾的小路,渐渐地就铺上了一片金色的、柔软的地毯。【比喻贴切、生动】最靓丽的,莫过于枫树了,一树树火红的叶子,肆意绽放,染红了秋的面颊。这些美丽的树在一起,就绘成了一幅绚烂多姿的画,迷人眼,醉人心。

【再写秋树——比喻、拟人手法运用灵活】

秋天的雨是冷的,但是也很柔。一团团乌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如书法家往宣纸上浓抹了几笔。风有些轻狂地刮了过来,带着些泥土的气味。柔柔地下开了,由起初的一两滴,慢慢越下越大,雨点溅到地上,绽开了一朵朵银白色的水花。冷冷的,凉凉的,使人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柔柔的细雨密密地斜织着,像轻轻的云雾。“嘀嗒、嘀嗒……”雨渐渐小了,偶尔会有水滴从屋檐滑落到台阶上,弹奏出清脆悦耳的音符。有些雨水汇聚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水洼,三三两两的,在不平的小路上,映着空旷而清远的蓝天白云,秋风吹来,漾起圈圈涟漪,柔媚多姿。

【写秋雨——视觉、听觉,声音、色彩】

走到街上,清凉的风吹来,让人神清气爽。慢慢走着,道路旁,一棵棵树木,树干染白霜,就像薄薄地涂了一层油蜡,亮亮的。树的叶子也在飒飒秋风中清减了一大半,在树下堆积着,准备化身泥土里的一份子,成为来年春天的给养后备队。路上,人稀稀落落的,在慢慢地走着,享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惬意安适。

【写秋日街上景象——侧重感受】

这一帧帧美丽的照片,组合在一起,演绎了秋天的妖娆和艳丽!

这就是秋天。美丽的清秋,就是如此令人着迷!

【总结前文,强化题意,抒发感情】

(指导教师:王溪语)

赛作文点评
文章题目“美丽的清秋”,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景物特点,同时又是文章的文眼。全文围绕“清秋”突出其“美丽”。花美,树美,雨美,人更美。小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秋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昂扬向上的人生情怀。写秋色,小作者是着色高手,“红的”“粉的”“白的”“金色的”“火红”“乌云”“银白色”“白霜”“蓝天白云”等词语,使得笔下的秋景绚烂多彩。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景物描写灵活生动。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彰显构思之精心。
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模仿提高。本篇文章,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思、表达,很明显地能看到朱自清的《春》的影子,这是模仿经典名篇的典型例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大师,模仿经典,是初学写作者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地模仿,将他人的写作智慧变成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1.认识模仿的意义。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写好作文的,在写作起步阶段借鉴模仿别人的文章十分必要。著名文学大师莫言也建议写作从模仿名家开始。
2.认识教材的价值。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是千锤百炼、大浪淘沙选定的文章。既是阅读文本,更是写作范本和丰富的素材库,需要充分挖掘、利用。
关注手边的经典,挖掘课本的“写作因素”,是解决无米之炊的有效办法。
3.泛读精读结合。泛读是为了大量积累,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精读是对某些经典篇目的深度学习。从选材、组材到立意,从布局谋篇到表现技巧,再到文章的风格等,要弄懂吃透,为模仿打好基础。
4.讲究模仿技巧。怎么模仿?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做起,再逐步向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模仿借鉴他人之作,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写文章的实际,要力求自然化用,不可整句、整段的抄袭。既要借鉴模仿,也要力求自然,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机械模仿、简单套用,那就成了邯郸学步,授人笑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