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跨界谈 | 张筠英:演播与配音

2021年第2期

语言跨界谈

配音艺术家谈语言

和语言生活

[编者按]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配音演员必须深刻理解、体验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人物的感情,然后调动自己声音、语言的可塑性去贴近人物,使经过配音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立体感。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四位配音艺术家,请他们谈配音语言创作心得。

 · 本期嘉宾 · 

张筠英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译制片导演,朗诵艺术家。童年时主演电影《祖国的花朵》,曾在天安门城楼代表全国少年儿童向毛主席献花。为中央及地方电台、电视台录制大量文学作品和译制片,朗诵代表作有诗歌《一月的哀思》《三门峡——梳妆台》等。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剧一等奖和“十大演播家”“优秀演播艺术家”等称号。

演播与配音

文 | 张筠英

在今天这个时代,演员们都想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说,戏剧专业的演员参加唱歌节目,而影视专业的演员参加舞台戏,这样的跨界现象,屡见不鲜。但是,要想做到什么都好,什么都做到顶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般人以为相似度很高的艺术形式,也有很大的专业差异,并对演员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今天,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同样以电声为媒介的两种语言艺术形式——配音与演播的区别,以及演员所需具备的语言学知识素养。

演播与配音虽然同为电声媒介的语言艺术,但二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一是创造性与借鉴性。

演播与配音都是一种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都是把书面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劳动。但译制配音有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可资借鉴,而演播在形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则是无可借鉴的。演播者要自己设计语调、节奏变化,挖掘出书面语言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旨,展开想象,使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形象。此外,在演播时,还要把感觉、思考、再产生有声语言的过程也表现出来。从这一点来讲,演播是比配音更难的。

二是自由性与制约性。

从另一方面看,演播的创作自由一些,时间的限定是大范围内的,对作品的处理可自由发挥。而译制配音的时间性是严格而又严格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限制在屏幕原型人物说话节奏中,每一次喘息、每一个停顿,都要达到一致。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中,配音的创作是比演播要困难的。配音我们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对口形”,对口形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现在的译制片没有专职的口形员,有些翻译熟悉译制工作,剧本的口形好对一些;有些翻译的剧本可能个别地方有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演员自己来校对。

三是单一性与复杂性。

演播的对象是话筒联系着的假想听众,注意点仅仅是语言和话筒。配音时除以上两个注意点之外,还要顾及画面原型人物的口形、感觉,还要注意与其他配音演员的声音与语调的谐调。在这种多重注意力同时集中于配音演员一身时,还要做到不说错台词,保持声音力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配音时有视觉形象,因而要求视听形象一致是自然的。所以对口形绝不仅仅是口形张合一致,而是必须把中文的重音安排与外语的重音安排一致起来。因为画面原型人物的声音强调与他的表演是一致的,重音、语调会影响他的形体和面部表情,而形体动作的变化也会带来声音相应的反应。即使人物不说话时,也有与对手的交流和反应。总之,注意力一时也不能放松。因为,配音演员的工作包括塑造整个人物声音形象的全部内容,而且不能是一般化的,是要性格化的完整的声音形象

从根本上讲,演播与配音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清人徐大椿《乐府传声》云: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模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故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则启口之时,自不述而合”。

这里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要设身处地,二是要明其意义曲折。的确,这两点指出了塑造人物的两个重要问题。除此之外,既然要塑造人物,既然要“形容逼真”,还必须从语言的角度考虑如何挑选演员

画面上的视觉形象是神采各异的,听觉形象也是对比鲜明。所以在选择演员时,要了解他们的声音特征,一般有高低、粗细之分。除声音特征外,还有语言特征。比如气息的运用,呼吸时气浮,人则感觉轻浮,呼吸沉稳则稳重;气深则老成,气浅则年轻。

语音特征也不容忽视。说话时吐字清晰,则感觉此人做事认真;出字困难,则感觉不善于表达情感,呆板。有人句尾甩腔,则感觉骄傲;有人字很松,吐字归音不规整,则感觉他玩世不恭;有人出字快,感觉他很利索;有人出字慢,感觉他迟钝……这些语音特点,中国人外国人都是共有的,我们可以用来创造有个性的声音形象。

要想使声音具有更多的色彩,把声音的表现手段总结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如《乐府传声》所说:

“声亦有声之形,其形惟何?大小、阔狭、长短、尖钝、粗细、圆扁、斜正之类是也。”

大与小指的是音量,音量的控制在于气息,呼出的气力量强、密度大,冲击声带有力,音量就大,反之则小。长与短指声音延续的时间而言,属音长的范围。粗与细、尖与钝是属于音域的高和低的音质问题(主要指如何运用共鸣腔)。阔与狭、圆与扁、斜与正则属于音色的问题(和发音吐字器官都有关)。

从上面可以看出,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的运用,都能够决定声音的色彩。用声音塑造人物的演员,必须具备关于语音的语言学知识素养,并且勤加练习,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