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夏天做的事情
知了猴,又叫蝉蛹,我们饶阳郭村一带叫唧了猴。
唧了猴要在地底下多少年,不知道;它在地下吃什么,也不知道。小时候,唯一知道的就是摸唧了猴,那几乎就是快乐的游戏。
因此,热天一到,先是有麦唧了猴,因为个小肉少,也没有什么摸头儿,也只有等到麦收过后一段时间,大唧了猴开始往外爬了,这是我们那个时代小孩子们不多的兴趣之一。
晚上没有电视看,或者有电视的人家很少,或者停电,电影也很少演,唱戏听不懂,因此田野是游乐场,虫子和小鸟成了快乐的工具。
往往老爷儿还大高,树上的唧了高声的叫着,这个时候,就等不及的去树底下找唧了猴。
此时,唧了猴还不会从窟窿里爬出来,主要在地上找细小的缝儿,农村的孩子是有经验的,从什么样的缝儿里就能判断出里面有什么唧了猴,反正我是能认出来的,往往十拿九稳。
看清楚了缝,就用食指去抠大一点,直到看到里面唧了猴的踪影,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一是把手指头伸进去,唧了猴就会抓住,然后带上来;如果它往下钻,就用铲子把它挖出来。
它在手里会用爪子乱挠一通,因此就赶紧放到一个瓶子里。
这样的摸法太慢,也只有等天黑一些,它会自己从窟窿里爬出来,这个时候,或者在地上找到它的身影,或者在树上觅到它的影踪,它在劫难逃,几乎注定了它悲惨的命运,后来读书后知道它要在地底下生活三四年那,可是,它却以树根的汁液为食,是害虫呢,因此,捉它吃也没有什么可惜了的。
天彻底黑下来后,树趟里手电乱晃,人们大话小话,也有孩子的笑声盈耳,也偶尔有孩子的哭泣声和大人的训斥声,但更多的是摸了多少的问话。
人多起来,猫和狗也来凑热闹,上窜下跳的。它们也爱吃唧了猴啊。
有的唧了猴已经爬了老高,踮起脚举起手也够不着,就找来一根长木棍捅下来,然后,又在地上仔仔细细的找。
唧了猴呢,一般雨水大的时候,多,有时候,刚下过雨,唧了猴接二连三的爬出洞来,一下子就能摸到四五个,那个痛快劲就没法提。
我小时候,树多,人们也很少打农药,因此唧了猴很多,我家院子里有两棵大柳树,每晚都能找到十几个,有一年,小舅在我们家吃晚饭,唧了猴还爬到了他的腿上。
唧了猴摸了来,要用水洗干净,然后放到一个碗里,放上盐,再扣上一个碗,防止它爬出来。
第二天,早起,唧了猴都死了,然后,用剪子铰成两半,在锅里放上油煲煲,那可是十足的美味。
因为好吃,因此呢,在老家多年,每逢热天,我总会去找,还记得我带着儿子去找,突然就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我抱着儿子就往家跑,好在我家就住在村外,没有淋湿。
现在呢,我们里满乡是果木之乡,唧了猴虽然没有先前多,还是有的,只是有了蜂蜜门市,不能常回家去摸,也是有些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