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打死你!”:孩子坏情绪时,是管教最好的契机

作者:安歌    原创: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几天,我去玩具店挑一个礼物。玩具店这种地方,向来是引发亲子冲突的重地。

果然,我到的时候,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我要这个奥特曼!我就要!”

妈妈试着软言劝阻:“咱们家里已经有两个了,这个就不买了。”

男孩一听,顿时炸毛了。他嚎啕大哭,还躺到了地上,边哭边喊:“坏妈妈,坏妈妈,我要打死你!”

妈妈本来还挺克制,这下显然也被激怒了。

她拽起孩子,一边拖着往外走,一边呵斥道:“反了你了,赶紧走!”

小男孩本就哭得伤心,妈妈的拖拽让他更加失控,他扑到妈妈身上,疯狂地扯她的衣服...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难免会出现发脾气、坏情绪的时候。

这些情绪的确容易令人感到心烦,可它们并不是“洪水猛兽”,也并非孩子故意要挟。

相反,所有的情绪,都是孩子用行为表达的语言。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孩子坏情绪时,正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01

坏情绪,是用行为表达的语言

许多父母都很困扰,孩子的情绪为什么那么容易失控?

其实,用行为来表达感受,是孩子的一种本能。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

“孩子具有一种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但他们的生理和情感发育,超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被拒绝,或者遇到挫折时,会非常生气,可他们却又不会表达不满。

于是,他们只能依靠身体的本能,比如哭闹、叫喊、发脾气等等来表达内心的挣扎。

透过孩子发脾气的表象,我们会发现,每一种情绪,都藏着孩子内心的语言。

前段时间,演员孙俪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件事。

她说,最近一段时间,儿子等等有时会不开心,可他们却始终弄不清楚原因。

后来,趁着假期里,她请教了心理老师。老师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最后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了大人们的比较上。

虽然孙俪和家人并不会这么做,但是别人无心的比较,还是给等等带来了压力和不开心。

这些委屈积压在心里,最后变成了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可在孩子眼中,他们只是非常生气、失望和不开心罢了。

此时,如果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一味地斥责和压制,就会让孩子的情绪越发失控。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与坏。

对于敏锐的父母而言,孩子“坏”情绪的时候,恰恰是真正看见孩子的时候。

02

所有的坏情绪,都将流向不同的出口

孩子的坏情绪,确实很难让人保持冷静的状态。

它也许会提醒我们的挫败,又或者会消磨掉管教的耐心。有时候,我们可能比孩子还要失控暴躁,希望孩子快点安静下来。

不允许表达负面情绪,成了许多家庭的常态。

可是,情绪是有记忆的。

这些被隐藏的愤怒、委屈和不开心,最终只能流向两个出口:

要么被埋进了心里,在自我压抑中无法快乐;要么找到别的发泄方式,在暴力中寻得平衡。

电影《少年的你》中,反派魏莱是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存在。

她出生条件优越,面容姣好,却有着一颗冷漠恶毒的心。

同学因她欺凌致死,她却毫不悔改,对着警察也可以满口谎言。

然而,当她的行为要被父母知晓时,她却突然害怕了,哭着求他们不要报警...

在魏莱的成长中,她一直都是“残缺”的。

父母只接纳她完美的一面,却不允许有任何负面情绪,她就像是一件表现优秀的完美“作品”。

可是,她真实的恐惧、攻击和不安都被隐藏了。

这些压抑的情绪,滋养了她暴力的性格,让她在霸凌中找到了存在和安慰。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负面情绪,如果找不到表达的出口,就会在日积月累中伤人伤己。

最初,他们会努力压抑自己,试着做一个乖小孩。

时间长了,那些无法消化的情绪,会开始变质和侵蚀,让孩子迷失自己。

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男孩正在哭泣,却被妈妈严厉制止。

于是,我们在孩子扭曲的脸上,看到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当一个孩子,敢于表达他的情绪,不需要转移和隐藏。这样的孩子,内心才是健康而流动的。

03

出现坏情绪时,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情绪本身就是多面的,有喜悦就会有伤心,有兴奋就会有恐惧。

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也是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情绪的最好时机。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指出,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父母可以把握这3个阶段。

  • 情绪开始时,表示倾听和接纳

孩子的情绪是有苗头的,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用心倾听和向孩子表达接纳,能够在开始时,建立好的沟通连接。

否则,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很容易进一步失控。

看过一则新闻,小男孩不肯刷牙,妈妈劝说无果,干脆按住孩子的脑袋,强行替孩子刷牙。

想必男孩一定是有过激烈的反抗,妈妈才会出此下策。

表面看,刷牙的问题解决了,可男孩对刷牙的抗拒情绪,却始终没有消失。

与其强迫,不如接纳孩子的抵触,了解他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比如:“你不想刷牙,是因为没玩够吗”,或者“我看到你不想刷牙,是刷牙不舒服么?”

孩子的情绪越激动,就越是沟通的好时机。

因为情绪,其实是一种“求助”信号,帮我们看到孩子无法说出来的感受。

  • 情绪激烈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

孩子拥有感知情绪的本能,可最初却不懂得情绪的意义。所以,一旦感到受挫,就会哭泣、打闹,甚至伤害自己。

此时,孩子越是失控,我们就越要教给孩子合理表达的方法。

有一位父亲面对哭闹的女儿,做法堪称教科书。

他先是接纳了女儿的情绪,接着又引导她合理释放,懂得保护自己。

他对女儿说:你可以生气,你要意识到它,并且接受它,然后才能变得更好。

孩子情绪失控时,很容易处在一种模糊的难受状态。

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感知到它,最终才能学会控制它。

  • 情绪冷静后,引导孩子独立解决

控制情绪最重要的一步,是区分情绪和行为的不同。

也就是说,孩子本身的情绪并没有错,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纳。

所以,当孩子平静后,我们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孩子的感受。

比如那个因为要买玩具而睡地打滚的孩子,他本身想要的愿望有什么错呢?

只是,他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被满足而已。

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

“我知道你很喜欢它,可买玩具不在咱们的计划之内,也许可以放在生日的时候?”

接纳孩子的感受,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安慰。

认真和孩子沟通解决,才是引导孩子跳出情绪陷阱的关键。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在父母的眼睛里,孩子会第一次表现出所有的情绪:积极的、快乐的、负面的,愤怒的...

每一种情绪,都是孩子内心不同的语言。

作为父母,请读懂孩子糟糕感受下的痛苦,认真回应孩子的情绪。

因为,越是坏情绪的时候,他们就越是需要引导和爱。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