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心不甘,天净蓝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是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中的一段,讲的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27岁时才开始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据说,苏洵小时候年少轻狂,向往四处飘荡的游侠生活,而且倚仗着自己的聪惠,对学习并不上心。直到他参加乡试落榜,而平时看不上眼的同伴竟榜上有名,这件事犹如当头棒喝般令苏洵幡然醒悟,他便将以前所作的文章全部焚毁,励志要好好读书,最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激发苏洵勤勉好学的因由看似偶然,其实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就是沉积在他心底的要强。如果苏老泉是个纨绔子弟,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没有志存高远的上进心,即使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及第,最多只是脸面无光而已,到后来还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好在苏洵的父亲对儿子开始的“不思进取”并未干涉,而是任凭苏洵信马由缰地去崇拜侠客,大概老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并非等闲之辈,即使成不了大文豪,也会是个仗剑走天涯的“佐罗”。
这在古时“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实属难能可贵,即使放在今天也不多见。家长整天盯着儿女的考分和排名,生怕孩子玩游戏跳街舞,担心他们“不务正业”,望见小孩子在玩手游,便着急上火地厉声呵斥道:“你对得起我和你妈辛辛苦苦地供养你吗!”子女从小被培养出一种为他人而学的理念,为了对得起父母,为了不辜负老师,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然而独独没有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长大后,十几年的苦学也大多成了谋份好差事的工具,难有大的作为。
勤学与庸才的矛盾应该是源于志趣和努力的方向出现了夹角,大部分的牵引力消耗在了无用的横向做功上,最终导致效费比不高,造就了人们对未能如愿以偿梦想的抱憾,也可能埋没了许多像齐白石、乔布斯那样的奇才。我们应该感谢苏洵的父亲,是他在“无意”中培养出了“三苏”的传奇,也应感谢《三字经》通俗易懂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奥哲理:苏老泉,少书念;慕诗仙,仗长剑;皇榜前,落孙山;始戒散,一心专;终非凡,名遍天。溯根源,其父先;不压担,无责难;随儿愿,求志远;育三贤,诚必然。烈火燃,无湿烟;心不甘,天净蓝。
(注:2018.3.11 星期日,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