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非遗美食(十四)| 山野滋养,客家土法榨油

客家土法榨油(梅江区)

油茶籽是客家地区常见的油料作物

旧时在各个乡镇都建有榨油坊

建榨油坊工序较多,耗工耗资

一般几家人合资兴建

起码要有三个大房间般的空间

一间为水车房

是通过水圳引来水流

带动水车转动的大型工具

与水车房相连的是一个大碾盘

用来将果仁碾至粉碎

碾盘转动的快慢由水车转动的速度制约

将粉碎的果仁蒸热并与

秆絮放进圆桶里压制成粉饼

最后,将压制好的粉饼叠进榨房挤压

通过师傅用“油尖”反复推荡

直至粉饼里的油榨干流尽

榨油工艺才算完成

客家土法榨油(梅江区)

被列入梅江区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罗岗镇高山茶油制作技艺

兴宁高山茶油碾榨技艺

迄今至少已有400年的历史

罗岗镇从清代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油茶树

榨油作坊也随油茶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目前潘洞油坊仍保留着

完整的山茶油碾榨技艺

罗岗高山茶油碾榨技艺其主要设备有

水车、碾盘、油槽以及柴火灶等

主要工具为石槌、楔子、饭甑等

11道工序环环相扣

用这种技艺所碾榨的高山茶油

色泽透明,略呈金黄色

味道芳香清醇

罗岗高山茶油碾榨技艺传承历史悠久

它特有的手工操作工艺

凝聚了客家人勤劳、智慧和吃苦耐劳精神

罗岗镇高山茶油制作工艺

被列入梅州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手工榨油技艺(平远县)

平远手工榨油技艺

是客家人南迁时从江西带过来的

是从北方石槽榨油术的基础上

发展创建成客家人

“盘碾锤撞”的油坊榨油工艺

手工榨油技艺一般有四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把晒干挑净的油茶籽烘干

第二道工序是把已烘干的油茶籽

投放到碾盘上碾碎

第三道工序是蒸末包饼

第四道工序是装饼榨油

榨油坊一般建在村落集中

水力资源充沛的小溪岸边

利用山溪的水流为动力

来冲动水车转动使它带动碾盘

手工榨油技艺出油率高、沉渣少、品质好

手工榨油技艺(平远县)

被列入梅州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客家古法榨油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

更是流淌在客家人

血脉骨子里的勤劳和坚守

作为一门工序复杂的手工技艺

世代相传 历久弥香

编辑:寥若星辰。

审稿:从松口出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

  • 探秘常善沟的古老榨油法

    在我国,对于素油即植物油的提炼,大约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之刘熙在<释名>中有这样的记载:"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这句话的意思是:"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油坊

    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油坊 文/游传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油是人们一日三餐烹调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那么过去传统食用油是怎样做出来的呢?随着时光流逝,知道 ...

  • 【乡土】土法榨油

    我见过最原始的榨油,是5年前在龙门蓝田瑶族乡一家榨油坊看到的用原木榨油机榨油.据说博罗县城也有这种原木的榨油机,但是我没去看过.记得40年前我老家农村也有榨油机,不过那时都已经用上铁制的榨油机了,虽然 ...

  • 高州土法榨茶油 你还记得吗!

    视频来源:高州广视

  • 散文||家乡记忆

    家乡记忆 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刚刚发生的事或遇见的人,瞬间就记不住了.但儿时的所见所闻却记忆犹新,尽管过去多年.如今回忆起来,就像放电影一样,依然历历在目. 对家乡的记忆就是这样,从12岁离开家乡到 ...

  • 安徽歙县古法榨油坊纪实作品选

    歙县,一个中国仅存的土法榨油作坊.位于安徽省歙县富堨镇的一所土法.看得这些榨油工的照片,他们那种从胸腔里直接发出的号子声就会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畔- 产于黄山脚下的油菜籽,经过脱粒.去壳.磨碾.蒸坯.包 ...

  • 青松随笔08.木榨茶油(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14 10:04 李青松 碾粉是榨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将晒干的茶籽放入大碾槽中碾成粉末.磨碾以水车作为动力,用水碓碾粉.碾碎后的茶粉要过筛,筛是特制的.过 ...

  • [青松随笔07]木榨茶油(上)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07 09:48 李青松 七月半, 茶籽乌一半. 过中秋, 茶籽乌溜溜. 民谚里往往透着经验和智慧.茶籽的成熟程度是跟着时令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的茶籽是 ...

  • “黄金油”开榨了,150元一公斤的山茶油这样榨出来!

    入冬后, 是榨茶油的好时节. 传承了土法榨茶油的茶油榨坊, 每年这个时候, 就开始了忙碌的阶段. 未到榨油坊,先闻茶油香. 金黄色茶油 从油榨机里汩汩的流出来. 正在忙活的 是这家榨油坊的负责人徐小宁 ...

  • 梅州非遗美食(四)| 古老的技法——盐焗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 一种味道,传承一代记忆 梅州地区山高.土薄.水冷,瘴气重 对付这些恶劣的生存环境 食物的保鲜显得尤为重要 祖先们在原住民的智慧里,找到了盐焗的方法 而鸡,是山里的客家人最容易驯 ...

  • 梅州非遗美食(十八)| 一村一味一乡愁

    梅州的传统美食,和梅州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而梅州各县.区.市的传统文化,因南迁而来的各路人群原生文化和习惯的差异会有一定的不同,也因此成就了各自的特色,文化是这样,美食也是这样.由于梅州长期以来交通 ...

  • 梅州非遗美食(十七)| 迁徙的味蕾—客家豆腐文化

    新梅互联 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栽培大豆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最早研发生产豆制品的国家.关于豆腐的起源,学界有数种说法,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到了宋代,豆腐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普及,各种豆腐 ...

  • 梅州非遗美食(十三)| 日月浸润,客家茶文化

    滚水泡茶味道甘,人情好来食水甜. 过得门来就系客,安安乐乐一杯茶. 客家话里, 喝茶叫食茶 泡茶敬客是客家人的一种礼仪 客人来了,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 喝茶时,入口的不仅仅是那一口茶汤 还有茶树当年 ...

  • 梅州非遗美食(十二)| 千年佳酿—长乐烧酒

    玳瑁深山有长乐,滴滴酒香渗古今! 长乐烧酒制作工艺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之设置,迄今已有逾千年历史.明代长乐(今五华)各乡已普遍采用糙米焖饭.小曲发酵.小盆蒸馏的 ...

  • 梅州非遗美食(六)| 血脉之酿——客家娘酒

    来源:掌上梅州  客家娘酒,酿出客家情 中国许多地区都出产黄酒,客家黄酒以独特.古老的火炙酿酒工艺独树一帜,口味尤为醇美.被客家人亲切地称为"娘酒". 一声娘酒道出了客家黄酒的精髓 ...

  • 梅州非遗美食(二)| 客家味觉的指引——腌面

    新梅互联 摄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碗简单却直抵灵魂的面 让你觉得吃完它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新梅互联 摄 在梅城清晨的街头,随处可见到腌面店 街坊邻居的晨话家常亦由一句 "食哩腌面么?"的 ...

  • 梅州非遗美食(十一)|像包子的豆腐—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大坪,是兴宁市的一个镇,布骆,是大坪镇的一个村,与普通豆腐做出一大块后切成小方块不同,这里制作的豆腐,在制成豆腐花后,定量用小纱布包起来,并放在定制的方格里压水定型,因此被称为&qu ...

  • 梅州非遗美食(三)| 藏在舌尖里的记忆——丙村开锅肉丸

    梅州非遗美食 开 锅 肉 丸 丙村开锅肉丸 是客家特别是梅县区宴席菜的主角 深得城乡百姓的喜爱 成为许多外出子的家乡记忆 被列入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舌尖之美味  开锅肉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