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自卑的人,最怕你畏头畏尾,停步不前。给内向者的3个建议
关于内向,我在《内向,也没关系啊》这篇文章里写过,那时候我希望内向的人都可以获得洒脱的勇气。
但是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写写这个话题。
我们内向,我们自卑,我们确实很多时候也接纳了自己,让自己内向而坦然去生活,但这并不是完全具有进步意义的。
接纳了自我,但我们好像照样掩藏了对内向的恐惧;
接纳了自我,与内向相处,但我们也照样在机会来临时畏首畏尾,用内向来做逃避理由,也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走过了很多弯路。
自我和解这样事,我想,它不应该是说让我们去处于温温和和的稳定状态,真正的和解,是带着内向去创造自我获得新生,而不是接受现实停步在自己的安全地带里。
01.
内向总是和孤独如影随行
'孤独是一门玄学,它不以人数为定'。
一个人独处时不孤独,而在热情喧哗的人群里,看着别人的谈笑风声,你却尤感孤独。
内向的人,似乎总是和孤独如影随行。
我们主动逃避尴尬纠结的处境,把自己框立在保守唯我的独立空间里,我们总是向内去获取释怀的力量,
但是不断地消耗自我,不断地亏空而没有外部力量的补给,会让自己在内向的深渊里呐喊无助。
内向者敏感于外部世界的回馈:
- 怕被孤立所以主动逃离合群;
- 怕合群的孤独,所以总是用'自己忙'来借口开脱;
- 怕他人的异样眼光,怕自己的表现尴尬;
所以,一边为自己的敏感自卑而自我厌弃,一边又对他人的议论评价十分在意。
内向,总是这样拧拧巴巴,真心太不让人好过。
02.
接受自己的内向,
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但有一天,我们说多了自我和解这件事,于是你我开始忠于内心,爱护自己,于是接纳了自己的内向和孤独。
你在那样平和安静的状态里,感受了一个人的自在得意,告诉自己内向也没关系,但你偶尔有没有想过,接受了自己的内向,其实也只是一个为自己借口的幌子?
内向与生俱来,它在我们的过往生活里扎根生长,又怎么能那么容易消失不见掉。
你以为自己可以和解,所以开始让日子变得正常,不再总是焦虑自己的性格,也不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你觉得接受了现在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
所以你继续内向,也不厌弃它,一日三餐,工作生活,纵使平静简单,但也乐得安然。
但后来有一天也会发现,看着身边人热情洋溢去生活,去挖掘机会,迎接挑战,你也会羡慕,会开始幻想如果自己试着让自己不那么内向一点,是不是可以拥有更不一样的人生?
杰茜卡.潘在她的《走出内向》书里写道,她以为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内向,于是开始过着让自己舒适的宅而不张扬的生活。
但当有一天,她再次失业了,她的朋友相继离开了她的那座城市后,她那自以为的稳定安静生活却再次分崩离析,她却还是再次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
那时她开始意识到,那些自以为是的'自我和解',不过是一场幻境,是自己刻意营造出来的一个安全保守空间。
她原来从没有真正与自己和解过,只是把'和解'误当成了'保守态',误当成了'逃避,也是一种解脱'。
03.
你内向,
但无论何时都不要错失前进的机会
如果你真正意识到那种'和解、逃避'让自己轻松自在,那也无所谓。
可是你抱着内向,想要获得新生,那无论如何不要假装快乐,不要让机会从自己手边溜走掉。
杰茜卡说,尽管她接纳了自我,但在她的人生关键节点上,面临机会挑战时,她虽想要继续用内向伪装,但不勇敢去前进,她也依然不快乐。
呆在自己的围墙里很安全,但容易把机会隔绝。这比起内向的自卑感来说,错失机会成长会让人感到遗憾终生。
以前我也因为内向错失了很多机会。
工作里,我不敢主动邀功,只是埋头努力工作。我没有向领导展示能力的勇气,然后看着机会从自己手边溜走,自己只能内心埋怨着领导的不识人才而郁郁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了自己是谁,接受了自己的内向,但同时也理所当然拒接了机会挑战来临时的恐惧感。
这其实想来,你我也并不是真正接受了自己。
莎士比亚说,'忠于自我',以前我也总在文章里这样写道,但我也发现过往我有限的文字表达并没有将它合理诠释。
'忠于自我',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去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空间里,那太保守,就反而显得太鸡汤。
'忠于自我',应该是我们要和解,也要去蜕变。
因为内心的焦虑和彷徨感始终无法避免,真正的和解,是需要我们去补给新鲜的力量,去替换掉那些不安全感。
想要新生,不仅需要自我和解的力量,更需要去迎接机遇挑战的力量。
04.
走出内向的山洞去看看
3个建议
过往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你面临窘迫困境时,用侥幸和后退策略去解救自己,那么自己会持续在保守中失去了战斗的力量。
人生很长,未来可期,我们接纳了自己,但也真的不要逃避了它背后的机遇。
正如杰茜卡.潘在她的书里《走出内向》里说的那样,
'我本身就是一个生长在山洞里的内向者......有很多内向者很快乐,即使在山洞里,他们也能达到人生的圆满状态,但是,我想走出那个山洞,因为我坚信,有一个比现在更广阔的生活在等待着我,它让我振奋,让我雀跃不已。'
所以,如果你在内向的山洞游刃有余,那也没关系。
但如果你自己依然被心底的焦虑困扰,也该走出山洞去看看了。
3个建议:
- 内向也依然自信
正如书里说,我们只是一个不善社交的内向者而已。
内向的人依然可以演讲,可以表达热情,内向不是不自信,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善社交的环境里,潜意识里将自信给弱化了。
内向,但并不意味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
我们是'不善社交的内向者',而不是一个'低人一等'的失败者。
关于内向,你首先要明确这一点,然后表达自信。
-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在无法合群的环境里再怎么努力都备受煎熬,不如去换个环境试试。
记得我刚毕业时,做的是本地一家企业的管培生,在个个能说会道的群体里,安静内向的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别人那样的淡定从容,面对领导的提议,同事的打趣,我无法去做到坦率应对,那段时间无疑在否定自我和尴尬无助中度过。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去了气氛节奏更融洽的研究所,也许是研究工作的性质原因,所里的老师同学都很亲切,在那里我收获了关爱,收获了尊重,也收获了很多自信。
环境真的挺重要吧,如果你持续在一个地方郁郁寡欢找不到出路,不如去换个地方重遇可能。
- 做自己适合且感兴趣的事,并迎接挑战
苏珊.凯恩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里为内向者发声。
她说,人群里虽然我们自卑拧巴,但我们也有很多被自己忽视的隐藏力量。
内向的人做不到外向者的谈笑风声,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超强的专注力,敏感未必不好,因为我们可以用心思缜密的特点去做好很多事情。
写作、设计、科学研究......
在这些好多在外向者看来索然无味的工作里,内向的人却往往可以做得出类拔萃。
回想我自己的改变,就是从辞职转行到自己喜欢的写作上开始。
而将过去的我和现在的自己做对比,我意识到我的很多突破都来源于我找到了自己的跑道,也愿意更主动去破冰,去拥抱机会。
从懵懵懂懂到对文字行业的一知半解,从孤军奋战到链接前辈,加入写作组织,我是一个学了好多年的工科生,但当我放下了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工程力学书籍时,我也在文字世界里收获价值力量。
现在我虽依然内心自卑,但我不再逃避,而是去不断挖掘机会,憧憬新的生活。
希望你我被眷顾,共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