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松书院(二)牌坊
万松书院曾是浙江省的最高学府,其规模曾颇为宏大,拥有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万松门、毓粹门、“万世师表”平台、羌容岩、可波亭、石匣泉、有美堂等建筑,尤为壮观的是原书院大门处立有品字形排列的3座石牌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缺乏维护修缮,自清末停办后几经荒圮一个多世纪,万松书院的建筑湮没殆尽。在热心于杭州历史文化遗传保护的各界人士的呼吁下,自1999年至2002年10月,杭州市政府在遗址上按明式1日制重建了占地约6万平方米、院内建筑面积1 600平方米的万松书院,使万松书院又重现了500多年前的“名校”风采。著名的“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石牌坊全部复建重现昔日壮观宏丽的面貌。
从万松书院的主入口拾阶而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万松书院的“品”字型石牌坊。
这三座牌坊的排列和上面的题刻,都有着深刻的寓意:牌坊的阳额分别代表书院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即明代万松书院时期、清代太和书院时期和敷文书院时期。牌坊的阴额多为对孔子的赞语:“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颂孔子的贡献如同天地一样博大,孔子的主张从古到今都是最好的。“太和元气”赞颂孔子的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
西侧牌坊高7.8米
正面为沈定庵题“敷文书院”
正面为沈定庵题“敷文书院”
文字上面是凤穿牡丹浮雕,下面是仙鹤麒麟浮雕。
下面的雀替是龙头鱼尾的“鱼化龙”,就是喻示学子只要一心向学,就可脱胎换骨,从一条普通的鱼变成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文字上面是凤穿牡丹浮雕,文字下面是双师戏球。
仰圣门旁是原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后来担任政协副主席的马时雍卸任后于2002年秋天撰写的《万松书院重建碑记》。
钱塘、仁和自古乃重教兴学之地,逾千年来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明弘治十一年(公元一四九八年)浙江右参政周木于南宋报恩寺旧基创建万松书院。清康乾盛世,书院几经修葺,盛极一时。康熙赐额“浙水敷文”,故易名敷文书院。清末,书院搬至城内,万松岭旧址古迹留存至今。
仰圣门是万松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高山仰止”取意于马迁《史记》中对孔子的赞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表达学子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仰圣门是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的礼仪之门。
仰圣门楹联:宋岭仰弥高,百仞高墙,居仁辅义;杏坛瞻在迩,一堂弘诵,扢雅扬风。王翼奇题敷文书院仰圣门。
金甡,字雨叔,号海住,仁和人。少时即以勤学著名。乾隆七年(1742)被钦定为状元,任侍讲学士。乾隆二十年(1755)起任太子詹事府詹事,辅导诸皇子。在詹事府十余年中,诸皇子“皆重公之品学”。乾隆三十年(1765),奉命督学江西,次年升任为内阁学士,后升任礼部侍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因病还乡。乾隆四十五(1780)年前后任敷文书院山长。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第五次巡临书院时,迎送有功,受到赏赐。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逝。他生平“廉俭方正,处事无巨细,井进有法度“。著有诗文数十篇。
89岁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手书诗碑《根》:根。非茎,非叶,非花,非果实。之能如此安于孤寂,安于埋没,安于永世的卑微。是血,是盐,是家,是乳汁。大地吮我,喂我,腐朽我又重创我为茫茫的时间。这首《根》,意寓着万松之根、西湖之根,乃至中华文化之根,突出了生命之根与大地母亲,还赋予了时光的永恒。
洛夫(1928.5.11~2018.3.19 ),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华侨大学、衡阳回雁诗社名誉社长。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国民中心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