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RPA普及所面临的挑战

UiBot东京特约观察 

文、图丨马磊

在RPA的实施方式上

日本企业跟欧美企业的区别

在RPA厂商数量持续增加的欧美国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RPA的情况比较多。

欧美公司即使是领导层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现场的业务,这本来也是欧美公司的企业文化。

而日本公司则是从现场的需求开始,自下而上的应用比较多一些。首先是作为试点进行小范围的部署,如果进展顺利则开始大规模地展开。

日本企业较为重视

哪些方面的RPA需求

总的来说,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会多一些,比如发票分类和经费报销的自动化。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初创公司,后勤管理部门的事务类工作在做法上差别都不会太大。

而且事务类工作,对纸质文件的数据化需求较大,自动化需求也最为迫切。处理方法大致为:

1、OCR会通过机器学习将扫描文件分类。

2、除去扫描文件数据的底色、污点、墨迹等影响读取精度的障碍内容。

3、将数据读取并计算,把计算好的结果写到Excel里。

4、最后把Excel文件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里。

日本在RPA普及过程中

遇到哪些障碍

首先,对RPA的认知是最大的一个课题。

虽然在首都圈大家对RPA了解的较多,但是在日本的很多地方有关RPA的信息还是较少,对RPA的认知不够导致了RPA在这些地方推进起来比较困难。

比如完全不知道什么是RPA,或者说知道RPA但是不明白RPA跟AI有什么区别,或者认为RPA什么都能做。

然而,劳动力不足的地方才是真正迫切需要RPA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某些RPA厂商在地方设立了研发中心,进行RPA普及。

再者,RPA业务无法内制化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企业虽然实施了RPA,但由于是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企业没有培养出懂得RPA的技术者,也没有在公司内部开展RPA的研修,所以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这就导致了维护,二次开发需要再次委托外部公司,产生额外的成本。

对于RPA业务没有进行内制化推进的公司来说,基本上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即使实施了RPA 也不知道维护的方法。

2、系统一旦发生变更,机器人就被迫中止。

3、在对RPA机器人运行原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与外部沟通困难。

作者摄于东京

END

UiBot东京特约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