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部山区,层峦叠嶂,山势嵯峨,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深藏其中的龙洞风景区,更是以名列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闻名遐迩。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曾题诗曰:“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足见这里风光奇特,美不胜收。龙洞景区包括龙洞山、佛峪、马蹄峪三大景区,其中的佛峪景区曾于3月中旬游玩过。吃过早餐,驱车前往,导航上输入“龙洞山”,结果又把我们带到了佛峪景区的停车场。怎么去龙洞山呢?热心的村民和驴友给出了几个线路,但几乎所有人都说,龙洞是去不了的,因为那里是军管区;特别是周末,有执勤的士兵。既然进不去,在外围看看也算了了心愿了。我们决定驱车近距离接触一下。从佛峪景区下来,到达一个小村子,好像叫矿山村,自村东头的幼儿园往北修有水泥山路,沿山路在山涧中下行,大约有两公里,便到了路的尽头。前边不远处是一道铁丝网,一扇油漆斑驳的铁门锁得死死的。
看来再往前就应该是龙洞了,可惜在军管区内,无缘一饱眼福了。在网上搜索到一段有关龙洞的文字,贴出来,也算是弥补一下未能游览的遗憾吧:与锦屏岩对峙的西南侧峭壁间,即为著名的“龙洞”。洞口高2.7米,宽1.3米,两侧石壁刻有对联“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为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洞东西相通,长约百米。进得洞来,初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数十人。壁间镌刻佛像三组,50余尊,其中三尊高4米,为东魏天平年间作品,法相端庄,风格古朴。其他多为隋代凿建。继而向里,洞身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横出,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下滴,铿锵有韵。穿出洞口,豁然开朗,北侧石壁上镌宋元以来题记多方。与龙洞进口相隔不远处,也有一洞,悬于陡壁上,无路可通。既然此路不通,只得另寻他路。幸有游客和村民指点,我们又朝黒峪顶行进。原路返回,在村中向西北有一水泥小路,沿路蜿蜒而上,越过无数个陡坡,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便到达黒峪顶。山顶停着三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林中有游客搭起帐篷,几个游客在帐篷外边休息。路边也有游客,好像在等什么人。此时,山下又开来几辆汽车,车一停稳,便跳下十几位驴友,都穿着一样的服装,背着旅行包,看装备非常专业。我们是第一次来,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走,便跟着他们翻过黒峪顶,向北下山。山路未经穿凿,非常狭窄,有的比较平缓,有的又非常陡峭。下行二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古村,据称是黒峪村,都是石砌房屋院落,大多已经损毁,只有一处至今仍在使用,就是驴友们口中的“黑峪大饭店”了。
饭店外面是一个小广场,有桌有凳,还有几十个驴友在这里休息。里面是一个小院子,院中摆放着几张桌子,上面铺着塑料布,周围摆放的木头墩子便是凳子了。因为未到饭时,游客大多只是进来参观一下,并没有用餐的。我们稍事休息,又跟随着驴友接着下行往山谷中走,山势也越来越陡峭。看对面,山崖如刀削斧劈一般直上直下,非常险要,也非常壮观。
到达谷底,见一牌子,上书“藏龙涧”。沿涧底东行,谷底乱石丛生,两侧怪石嶙峋,虽没有什么能够叫得上名字来的景致,却也因“乱”而趣,别有一番风味。比如“狗头崖”(我自己杜撰的名字),大家看看图片中圈出的部分,是不是如一个狗头一般?
又比如“仙人崖”(也是我自己杜撰的名字),大家看看下面的图片,圆圈中的图案是不是像一个仙人头像一般?
再比如“天筐崖”(名字也是我杜撰的),大家看看下面的图片,像不像一个“天筐”?
再往前,便到了军管区,也就是龙洞的东侧,也是铁丝网拦着,禁止入内。透过铁丝网往里看,山涧中有石砌小路,有木质凉亭,十分古朴别致。
我们只得回程,前往一线天,然后再次回程,翻山越岭,赶往黒峪顶。幸亏一路上或有游客指路,或有网友们自制的路标指引,我们爬上几个陡峭的山崖,翻越几个小山,便回到了黑峪大饭店,每人点了一份驴友们津津乐道的手擀面,要了一个小菜,然后美餐一顿。
从饭店再往上爬,路就比较熟悉了,用时大约30分钟,便回到了黒峪顶。先喝水,再发动汽车,小心翼翼地下山,结束了本次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