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三)
第二章 革新父母思维
家长的认知高度,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这一章一共分成四个部分
01.终局思维: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比聪明和天赋更重要的事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资质优秀的孩子。我们见过很多聪明的孩子,但聪明的孩子并不一定在未来就一定能成功,最典型的就是“伤仲永”的故事。那么资质优秀的孩子要如何培养,以及他们自身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聪明的孩子往往会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就体会到一些小的成功,那么他究竟是喜欢成功的感觉,还是喜欢这件事情本身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反复思考过,喜欢成功的感觉,喜欢当第一名的感觉,喜欢考100分的感觉,这其实都是属于外驱力。
真正的内驱力,是对知识本身的渴望,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
这些隐形外驱力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对真正内驱力的关注,但这样的外驱力能够推着我们走多久,这是个问题。也许有一天,光环消失了,也许有一天,孩子对这些外在的东西厌倦了。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郝景芳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到大一直被说聪明的孩子,大学之前,她在各个年级都拿过年级第一,甚至没有感受过学习的艰辛。但到了大学,困难出现了,过了好几年,她才发现,她混淆了对成功的感觉和对事物本身的感觉。而不能沉下心感受过程,是无法精进的最大障碍,真正的人生成就,属于极致的沉醉者。她已经习惯于快速站上山头,而不习惯于长久在山路上摸索。用她的话说,有的时候,聪明阻碍了真正的勇敢。与其做一个“头顶有光”的人,不如去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如何发现心中的光,也就是自己心底热爱的事情呢?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02.反鸡汤思维:学习要快乐,但绝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
要快乐教育,更要让孩子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一个孩子进入真实世界,首先需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自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然后才有空间和余地随心所欲。
也不需要把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是混淆了两种快乐:因为不受约束而感受到的快乐和因为自我满意而感受到的快乐。两者都是必要的,但后者更令人愉快。
每个孩子身体里,与生俱来都带有对自己的自豪。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相信,他也会学着相信自己,进而期许更好的自己。一旦孩子感受过被人信任和自我进步的喜悦,那么他将不会把努力当作快乐的敌人,因为他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
另一方面,也不要担心应试教育让孩子“学傻了”,让人头脑僵化的唯一理由,就是眼界太狭窄。只要让孩子多看几本书,告诉他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让他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断。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孩子最必要的素质,就是丰富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03.超然思维:不只要学好一门外语,更要获得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现在的一二线城市的孩子,英语水平都相当不错,小学生考个初中甚至高中水平的ket、pet都不在话下。但学英语(还有很多学二外的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郝景芳说,她并不希望孩子成为旅居全球却只关心自己的人,而更希望她能成为立足本土却心怀地球的人,可以理解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讲着同样的事情,能够认识各个国家,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未来。
04.指南针思维:真正的启蒙,是从小学习掌控自己的人生罗盘
幼儿启蒙,究竟要学什么?如果父母要拼,那就应该让孩子拥有一些具有长期优势的能力,比如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而非识字、计算之类的共通技能。
为了培养深度理解力,在幼儿启蒙阶段,要让孩子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为了培养自主性,要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到人生的选择中。思考习惯和自主习惯,就是我们在启蒙阶段为孩子打好的基础。
启蒙中的兴趣培养,要多元化,但要在玩中学,而不要严肃地报很多兴趣班。支持孩子的爱好,最初要让孩子自由尝试,而最终当孩子要把爱好作为选择(比如去参加选秀,当一个歌手)的时候,要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