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它到底是个什么鬼,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提?
这是“思维有了模型”的第3个模型
▼
所谓“练习人”,反映在人一生之中,就是能够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控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万维钢
全文共3256个字,读完约10分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都频繁的提到一个词,叫做“刻意练习”。
“学完一个东西一定要做刻意练习啊,不然等于白学。”
“现在很菜是正常的,多去刻意练习就好了。”
???
什么鬼新词,不就是说让我行动吗?偏偏装逼,不说人话。
1
啥是刻意练习
所谓天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
《刻意练习》的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总结,他们发现世上所有的天才或者领域的牛人,都是要通过某种非常相似的原则努力而来,这种原则就是“刻意练习”。
像是莫扎特,其实他的父亲是个很牛的音乐教师,不但写了一本如何教年幼孩子学习音乐的书,并在莫扎特的姐姐身上测试了自己的理念。
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带他各地巡演,在一系列高强度的刻意练习之下,加上莫扎特本身的悟性,才成就一段传奇。
大家可能会说,这只是天才的个例,不足以说明什么吧?
《刻意练习》的作者还举了大量的例子,他们随便选了一位普通人,叫史蒂夫,在他身上进行刻意练习的试验。
他们随机念出一段数字,让史蒂夫进行记忆。最开始史蒂夫的记忆极限是8~9个数字,也就是大概能记一个QQ号的程度。
通过一系列练习,史蒂夫的记忆能力从8个到12个,20个,40个,最后到82个!
How amazing!一个普通人既然能通过两年的刻意练习每次记住82个随机数字。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完美音高、盲棋大师、芭蕾舞演员、王牌飞行员、富兰克林、自闭症奇才等等。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具有巨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且潜力远超乎我们想象,所谓天才只是更多的运用了那部分适应性潜力。
而刻意练习就是为了挖掘这部分潜力,并发展这部分潜力。
我们的大脑采用“重新布线” 触发因子的方式使神经元之间不断构建出新连接或长出新突触,也就是长期记忆。
如果把这种长期记忆比作SSD硬盘,刻意练习的过程就像是一个“赋予意义,精细编码”的过程。
即把信息元认知化,然后再加工储存。当我们下一次用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思维模型)。
2
为什么要学习刻意练习
因为任何领域和行业水平的提高,都遵循某种普遍的规律——刻意练习。
舒适区就像毒品,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它的瘾君子。它像恶魔一样将我们包围,使我们裹足不前。
这种舒适区效应,来源于我们人体的某种生理一致性——我们人体的单个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我们人有无限的潜能,只要你想,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开发出来。
不要被天才论限制了,所谓智商,只影响我们的开始,真正达到大师级别的人,无一不是进行了上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3
如何刻意练习
一、建立目标
①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清晰,这样我们才能朝着目标有意识的前进,而不是简单、随意的重复。
②目标要尽可能的细化,即要把训练的内容拆分成很多的小块,以便于你你能看到实质性的进步。
一方面,可以随时获得成就感,保持练习的动机。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反馈,立即改正,小步快跑。
二、好的导师
想要最好、最快的进步,找到相关行业的牛逼人物,让他做你的导师。
为什么那些世界冠军、围棋高手还需要教练?
①导师作为局外人的视角,能不断给你提供及时反馈。
②导师经验丰富,他可以给你很多建设性的东西,乃至那个领域的终极套路——思维模型。
三、建立模型
这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没有之一。
①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不断在大脑构建一系列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它是我们大脑的一种心智算法,一种大脑的一致性,一种集中、高级、基础的表征。
比如优秀的击球运动员,能瞬间判断对方抛出了什么样的球以及球的方向,不需要任何的计算。
它帮助我们立刻吸收和考虑事情,帮助我们把握大局观。
②这种心理表征的终极就是模型,一个个的“思维模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套路”,是人脑思维中的一种快捷方式。
③它使我们既能看见一片森林,又能看见一颗具体的树。
④最高效的练习应该是找到事物背后的那个模型,并不断对这个模型进行刻意练习。
⑤例子:围棋高手的打谱,查理芒格的的多元思维模型,MBA的案例教学。
⑥如何构建思维模型:运用认知第一性原理。
正如万维钢说的:“对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看他所掌握套路的多少。”
四、刻意练习
①把练习的内容拆分成很多有针对性的小块,注意细节。
②专注和投入:有压力感才会成长,才会灵感涌现,才会超常发挥,就像期末考试,如此才可以快速形成反馈。
要尽可能的屏蔽周围的一切干扰因素,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100%的状态,或许能触及心流。轻松或走神都不会有效果。
专注和投入是自动化的克星。
③及时反馈: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收到及时反馈,才能不断进步,小步快跑。
有了反馈才会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以便更好的去了解它、改进它、实现它。
可用手表来记录进步,形成反馈,总之反馈越清晰、越细致越好。
④思考改正:须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足?不断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改正它,然后不断突破、进步。
五、足够的时间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虽然其中有很多漏洞,但是练习时间确实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条件。
要练够足够的时间才能形成心理表征,形成长期记忆,当然不一定要一万小时。
六、保持动机
①任何领域要达到高手级别都不是有趣的,即使是大家最喜欢的游戏领域。
因为要达到电竞高手的层次,都必须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刻意练习。
②所以,练习的过程比较枯燥,且时间也比较长,你会很容易就放弃了。
必须采取一些列措施,才能保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也就是动机,也叫有意义的正面反馈。
③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1、不断获得成功的反馈,即成就感。以大脑的奖励机制来制造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就是说要把练习细化。
比如背单词,前期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每天背5个就够了,这就是小到不可能失败的力量。
2、把每次的进步数据化。
3、同伴的赞美和鼓励。
4、看到别人获得奖励。
所以练习的时候尽量约一波人,或者找到那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减肥时,看看周围哪些男神女神成功了。
④动机的建立应朝着发乎内心去建立,就是你真正想做好这件事。
七、突破舒适区
①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很容易达到一个停滞点,待在里面而不自知。
比如我们常说老司机,开了几十年的车为什么还是成不了赛车手呢?
因为只是前两年在飞速进步,之后技术就已经达到自动化了,一旦思维达到自动化人就再也难以进步了。医生如此,老师如此,职员如此,任何领域亦如此。
②一旦无法进步了,这个时候就必须找到停滞点,突破它,然后向新的高度飞去。
③刻意练习的后期容易散漫。
解决办法:每天或每周或一段时间,固定一个时间出来,这个时间点要雷都打不动,屏蔽一切干扰,进行刻意练习,比如背单词、看书这件事。
④在“学习区”练习,即在“舒适区”与“恐慌区(我们能力难以企及的地带)”之间练习。
⑤压力和专注是舒适区的天敌。
八、知错就改
最后这点是我自己反思总结而补充的,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虽然明白刻意练习这个道理,却还是原地踏步,容易被自己的舒适区麻痹。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知错就改!!!
比如此刻我明白写作不要只顾着写作,要去研究那些精彩的文章,找到其中的套路,可我就是不想动。
刻意练习告诉我这是错的,但是然并卵,这个局要如何破?如何做到知错就改?
①找一个严师监督自己。
想想小时候,一旦我们作业没写完就要受到老师的惩罚,那个代价让我们不得不行动。
②把事情严重化。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蔡康永就是利用了严重化思维,把游泳严重到失去喜欢的女孩,把学英语严重到失去好工作。
九、野蛮生长
这是我对大家的期盼,亦或者是祝福吧。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去运用刻意练习,然后野蛮生长!
总结一下,刻意练习的步骤:
①建立目标
②好的导师
③建立模型
④刻意练习
⑤足够的时间
⑥保持动机
⑦突破舒适区
⑧知错就改
⑨野蛮生长
▲
普通的人学习知识,牛逼的人学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