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苦难
2015年我去以色列参观,世界有两大创新中心,一个在美国,一个就在以色列,自然要去看看了。
但那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它们的科技创新,却是犹太人的那部苦难史,这个世界也许还没有一个民族像他们那样受过这么多的苦难,他们没有祖国,流亡了两千年之久。
我走在耶路撒冷那条著名的苦街上,想象着耶稣满身血迹,一边背着十字架一边遭受鞭打,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场景,在那座著名的哭墙面前,我亲身感受到,无数流亡的犹太人在这座墙面前祈祷哭泣,祈盼上帝让他们有自己的祖国……
我心想:都说中华民族灾难深重,这犹太民族比我们的苦难似乎还要深重,我们虽然有时候要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但是我们有祖国啊,我们爱她、建设她,我们在这里休养生息,不管怎样,总还是有个家吧,犹太民族连祖国都没有,流浪在世界各地多少个世纪,直到1948年才硬挤了一块地方重建自己的祖国。
最近,中信出版集团出了一本名叫《虚构的犹太民族》的书。作者是施罗默·桑德,他是一位历史学教授,祖辈那可都是正宗的犹太人,据说他还是二战大屠杀幸存者的后裔。
可是,这位正宗纯种的犹太人,在这本书中亮出的观点,却有点逆天了。他说,那些我们所熟知的犹太人的历史,其实大部分都是虚构的。而那些所谓犹太人的“苦难史”,也并不完全真实,而是从无数碎片中重新剪接杜撰出来的。比如,犹太人的流亡,其实仅仅是一小部分犹太人的遭遇,并不是当时全犹太民族的处境。但是这部半真实半虚构的犹太人的苦难史,就成了二十世纪犹太复国运动的主要依据……
在商业世界里,大家其实也在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讲苦难故事的手法。今天很多英雄式的企业家,他们流传最广的故事,也是他们曾经遇到过难以想象的的困难,经历过一般人没有的坎坷,然后是他们怎么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品质,九死一生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危机,才有了今天的伟大和光荣。
著名犹太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类文明的基础就是我们可以构建共同的理想。而描述苦难的意义,是能够建成共同想象最好方法。于是有了犹太人两千年的流亡,也有了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不真实我们不知道,但它产生的凝聚力却能翻天覆地。
所以,找到一个苦难的故事让人们一起同仇敌忾,这是人类共同的本能。
在我93年创业的时候,做过几个项目,没做起来也就放弃了,损失了一点钱,但远没有伤筋动骨,更没有陷入什么灭顶之灾。后来创办所谓中国第一家性商店,做梦也想不到呼地一下子就火了,我的性格属于比较谨慎的那种,不太相信“蛇吞象,四两拨千斤”这类的神话,反倒是牢记着我打乒乓球的体会,有十分力最舒服的状态是发到六七分,你把力量发足了球反而打不上。
所以,即使在我们企业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也是谨慎小心夹着尾巴做人,就这样二十几年来一直是走得顺顺当当,真没碰到过什么过不去的坎,但是有时记者采访的时候,却经常把我们碰到的一点小困难,添枝加叶地编成了苦难,写出来还挺好看,连我自己有时候都会被这种杜撰出来的苦难所打动,因此我总是告诉我自己,我在商旅生涯上顺风顺水,成功来的太顺,不像别的企业家那样经历那么多的坎坷,缺少坎坷和苦难的这张文凭。
这多少让我有点不自信。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有些苦难并不存在,而是根据需要去刻意渲染和杜撰出来的,有的企业家确实是起伏跌宕、九死一生,但这不是每个创业者的必由之路,如果你顺顺当当的成功了,你就应该感谢上帝赐予你这么好的运气。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终于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苦难,这个我们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词汇了。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算真诚,请帮忙转发,经风在此先行谢过,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