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禅修(三十四)请修习不随情绪走

“Learn to say O.K. even when it is not O.K. ”  - Godwin Samararatne

  “就算﹙情况是﹚不O.K. ,也可学习﹙对这情况﹚说一声 O.K. 。” - 葛荣居士
  ﹙三十四﹚请修习不随情绪走    
  您有没有观察到在一天内,您的心曾处于哪些不同的状态之中。
  只是继续观察、知道
 
  葛荣居士曾提示,当有思念或情绪升起时,若我们去问为什么它们要打扰我,它们的生起是对,还是错等等,这是完全没有帮助的。只会制造更多问题、更多苦恼。
 
  禅修却是无论心内有什么事情发生,只是观察,只是知道。当只继续观察和知道(内观),便自然会有发现。
 
  跟着上述简单的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修习,不难观察到,在一天之内,心的状态跟随着种种不同的思念和情绪,生起种种喜怒哀乐不同的变化。
 
  起初观察的时候,有不少误解,例如当觉知到现在当下心的状态是失望,便认定自己正在失望,皆因误以为既然这失望的情绪是我的,当我有这情绪时,我必然亦是在失望。
 
  但是,当继续观察,并尝试不给予这观察的对象(如失望)任何评语,渐渐却发现和了解到原来有失望的情绪时,并不表示我必定也是在失望。情绪是情绪,我是我,两者不一定混为一体。其实我是有能力不跟随这情绪行为的,其实情绪和我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第三个选择:选择不随情绪走
 
  当失望升起时,原先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跟随它失望,其二是渴求失望的情绪快些过去或压抑它,等它过去或消失时便会没有了失望。但后来观察清楚它时,便发现原来除了这两个极端的选择之外,还有第三个选择。
 
  这第三个选择便是,任由这无常和无实质的失望自然停留或离去,自然生灭变化,只是观察它、知道它,但不跟随它行为。就算失望的情绪现正存在,依然可以选择导引(guide)心去思考如何回应和处理面前这件事。无需等到失望的情绪离去或消失后才正面地思考、回应和处理;就在它存在的同时已可正面地思考、回应和处理。情绪只是情绪,回应是回应,两者不一定连系。心的状态会因应实际的正面行为(思考、回应和处理)而渐渐自然地变得积极。相反,若盲目跟随失望而失望,或压抑它,心的状态便会因应这负面行为而变得消极。
 
  为什么可以不跟随失望的情绪而失望?皆因任何情绪的本性都是无实质的。在失望延续的时日里,若面对它,观察它,了解它,不难发现与明白这失望的情绪或心的状态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例如由弱转强,由强转弱,由弱至无,又回来,又离去等等,内里根本就从来没有一个失望的实体。但若不去观察它,了解它,知道它的无常状态,便会直觉上误以为它是真实的,盲目地被它所指挥,指到东,指到西,坐立不安。
 
  若经过观察和了解(内观),清晰知道这情绪或心的状态是在无常变化,是无实质的,便会在实际的层面明白到它不等于我,我不等于它,不一定要听从它的指挥。当有失望的情绪时,并不表示我亦是在失望,只表示当下现在有一个无常和无实质的情绪或心的状态。两者(我和这情绪)其实是可以独立的。两者混为一体,还是独立运作,在乎心有没有觉知觉醒地(awareness)观察、了解、知道,还是半梦半醒地跟随。
 
  同样,若觉知到现在当下的情绪是瞋怒时,以往会认为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跟随着瞋怒的情绪而瞋怒;其二是压抑它或等它过去后,才可平静下来。现却明白到原来还有第三个选择,便是由得瞋怒的情绪自然停留或离去,由它自然生灭变化,只是观察它、知道它,但不跟随它瞋怒,不跟随它行为,如实地观察,了解与回应现前的境况。那么,心的状态便不会随着瞋怒的情绪而变得激动,而会因应对这实况的回应而渐渐自然地变得安稳。
 
  又例如,若现在当下心的状态是松散,也可以选择不跟随这松散的心的状态去松散,把面前所需要处理的事情抛开不顾。其实是可以选择任由松散的心的状态自然存在或离去,由它自然生灭变化,只是观察它、知道它,却导引思念去思考如何处理面前的事务,导引行为跟随这正面的思考而行。那么,心的状态便不会随着松散的情绪而变得懒惰,而会因应实际的思考与行为而渐渐自然地变得有生命力。
 
  祝愿各位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不跟随情绪行事,这不是圣者的专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