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可能都存在这两种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会胖的人”,另外一种是“喝水都会胖的人”。
有些人就像开挂一样,明明吃得多、运动少,却胖不起来;而有些人即使吃很少,身上的脂肪也“无处安放”,节食反而“回弹”!其实“吃不胖”和“瘦不了”这两种极端的人,可能是身体里的基因在“作祟”。5月21日,《细胞》杂志发布了这样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分析爱沙尼亚4.7万人基因库的临床和肥胖遗传学因素时,发现了有1%的瘦子体内含有一种与瘦有关的基因——ALK基因发生了变异。也就是说,拥有这种“瘦子”基因的人,即使多吃,身体也不容易长胖。
“吃不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在BBC纪录片《瘦人不胖》中,研究者通过每天监测瘦子的身体变化、饮食量、运动量,大致归纳出4个“长不胖”的原因:2、作息规律:睡眠质量好,有40%的深度睡眠时间;3、活动量:平时不运动,但走路多、快,帮助消耗热量;4、自然防御机制:产生饱胀感时,胃内激素的分泌阻止摄入过多。胖子总是瘦不下来,可能是一种易胖体质。当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多时,脂肪就会堆积在身体里,自然而然就发胖了。目前,有研究者发现,超过400个不同的基因与肥胖相关。这些基因在食欲、饱腹感、新陈代谢、体脂分布等方面影响着肥胖。
其中,代谢能力低会令到吃进去的热量难以消耗,加之,消化功能强,吃得多,吸收也多。不爱长肉的瘦子、超重的胖子都存在健康隐患,只有保持健康的脂肪含量,才是恰到好处的。想知道自己是否过瘦或过胖,可以用BMI做评定。
BMI,即体质指数,它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方法。一般人都适用BMI值,除了:未成年人、运动员、怀孕与哺乳期的女性、正在做重量训练者、身体虚弱的老人。BMI值在18.5~23.9之间为正常,低于18.4为偏瘦,在24~27.4之间为偏胖,在27.5~32.4之间为肥胖,大于或等于32.5为重度肥胖。在一定的限度来说,BMI值偏小的人会比BMI值偏大的人,稍微健康一点。有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
但是,过于消瘦的人也会出现健康问题,如引发慢性胃炎、贫血、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甚至是不孕不育等。所以,过于消瘦或肥胖者,一定要改变“长不胖”、“瘦不了”的情况,否则迟早有一天,身体会“崩溃”!针对“吃不胖”和“瘦不了”两种体质,小健为大家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希望对增重和减脂的需求有所帮助~
热量的供给要均衡,最好是早餐热量33%,午餐热量34%,晚餐热量33%。早餐:多样化,可增加豆浆、面包、牛奶、鸡蛋等食物;午餐与晚餐之间:增加一次下午茶,以甜品为主,量要少;增加主食,减少副食。选择含淀粉、糖分高的食物,增加水果的摄入量,帮助消化、吸收。高淀粉、高糖的食物:藕、蕃薯、芋头、马铃薯、菱角、果汁、果酱、蜂蜜
吃不胖的人,大多肠胃不好,容易出现胃胀气、消化不良。调理肠胃,增加肠道的吸收,有助于增重。适当吃一点油,保持肠道润滑,最好选择茶树油、橄榄油会比较健康。此外,尽量饭前喝一碗汤,帮助食物稀释和搅拌,更易吸收。
在饮食上增重的同时,别忘了加入仰卧起坐、慢跑等运动,有利于将增加的肥肉转为肌肉!
控制热量不等同于减少食量,应该是一日多餐,且吃七八分饱即可。拒绝吃以下食物:高热量:炸鸡、烧鹅、猪蹄、红烧肉、炸花生米、肉丸、午餐肉、香肠如果制作减肥餐的话,建议大家选择牛肉和三文鱼来做主食;副食可以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腐等。早餐或晚餐用紫薯或燕麦面包代替,搭配一杯酸奶、一个水果(苹果、火龙果等),基本上就足够了。
燃脂对减肥有着很大的帮助,只需每天做20~40分钟。开合跳:徒手或双手各握小哑铃,腰背挺直,双腿开合跳跃,双腿跳开时双臂上举,跳回时双臂下放至身体两侧。走路:收紧腹部、臀部,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尝试每天约20分钟内快步走完2公里。游泳:这是锻炼胸部、背部、臀部、腹部、腿部的绝佳运动。游泳半小时,会消耗约260卡路里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