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等个人来,共抬一束光
笔记时间:2020年8月19日
农历:庚子年七月初一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作者微信:Yxdniaoer
图片摄于木鱼湖
原文约1300字,有删节
预计阅读所需时间3分钟
到馆里后,在微信上叫可可把她抄写的成语拍照发我检查。可可说要等她先检查后再发我。我说好。
经过她自己的检查后,错误是少了,只有“笔墨纸砚、包罗万象”两处。
听她发过来的朗读音频,指出其中七处错误,一一要求更正:杀一儆百、鸣锣开道、笔墨纸砚、沙里淘金、规行矩步、杀鸡儆猴、形同狗彘。
朋友问我有没有《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说,“应该是没有的,我读书的时候,是借同学看。”不过,“学校图书室估计应该有。”
去学校微信群里搜索添加了图书管理员柳老师的微信,问好,询问。柳老师说好像没有,并且图书室已经移交胡云辉老师了。
“大哥好吗?”“还在等待,谢谢关心。”“嗯嗯,愿一切平安。”
问胡云辉老师。胡老师正在外地旅行。她回复我:“潘校,您好!图书馆我还没有进去过哦,所以我不知道有没有。书的目录什么的都没有开始弄,工程比较巨大。”
云溪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编目工作是我安排谌玉良老师负责完成的,所以我懂这种图书编目的巨大工程,便对胡老师说,“是很麻烦,需要组团。”
她“哈哈”说“是滴。果然是一个不怕困难、直爽快乐的好青年。
因一张据上需要请人证明。我找到在隔壁办公室办公的冯立群股长。
他签了字后,对我说:“你莫走哇,就留下来哦,也帮我哈忙啥。”我说我会回来坐坐的。
他说:“你走了,就要喊你潘校了,不能再喊你潘广了。喊你潘广几亲热呢!”我说:“冯哥,你任何时候喊我潘广,我都快答快应!”
冯哥天天按时上班下班,进办公室后,门虚掩着,独坐办公桌前忙。
在我借调档案馆上班的五个多月里,我见他忙着参编通城抗疫志,忙着编校党史,忙着编写综合年鉴,忙着接受各路记者关于八百壮士的采访,有时还忙驻点村马港村的扶贫工作。
冯哥比我年长几岁,是县史志研究中心的一支主笔。
他不喝酒,也没有看到他说过打牌的话题,唯一的爱好似乎就是工作间隙从办公室里出来,站在走廊上,或者下到一楼的院子里,摸出一支细细的烟来,点着,猛吸一口,然后慢慢吐出来,白色的烟雾便一点点地遮掩了他深沉的脸。
我知道李不嫁这个诗人,是因为朋友圈里滚滚、何主席等非常喜欢转发。
不管是从哪个渠道转发,对李不嫁的介绍都只有很少的30多个汉字:李不嫁,男性公民,六零后湘人,因其诗作的特立独行而被称为湖南的老诗骨。
老实说,“相对于现代诗歌,我更喜欢有诗意的现代人。”(题于何成林著作《在巴掌大的地方》扉页),所以我很少点开看。
但在偶尔点开之后,一首首读,却每有震撼。以前是为《给鲁迅先生抬棺》(2018-7-5)而震撼:
今天的这样一个秋阳有些暗淡偶有雷声隐隐雨点洒落的下午和黄昏,则是为《等个人来》(2020-5-5)而震撼。
在家里吃晚饭。一碗肉丝面条,加一个皮蛋,两分钟吃光。
随心看灾难美剧《红线》( Red Line ,2013)。小空间,有限人物,简单剧情,小成本制作,还算精彩。最后小女孩迪伦举枪欲击杀反派山姆,但被历经生死的众人劝下。
“越有道德,越难选择。”
图片选自无限事公众号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