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和李小龙谁对中国电影贡献更大一些?

知乎一:

李小龙是功夫片开拓者,前无古人的,在他之前只有花拳绣腿的武打片,他在全世界传播了拳拳到肉的功夫片,相当于祖师爷级别,没有他就没有后面的人和事。成龙是在功夫片这个大类里面造了一个小类,独一无二的功夫喜剧,给无数人带来欢乐,他也做了很多李小龙没来得及做的事,扶助了许多电影人。看了李小龙的纪录片,更为李小龙早逝惋惜,若他健康长寿,肯定还能创造更多有趣的东西新鲜的理念。即使获得空前的成功,李小龙却没有滞步不前活在套路里,他依然不断在弄新东西出来,四部半电影影响了几十年来的中国和好莱坞电影。成龙呢?他呆在自己的安全区,功夫喜剧停滞不前多少年了,近些年的片烂的没法看。成龙只是功夫明星,他有自己的武学思想吗?没有。

李小龙首先是个武术家,然后才是电影人,他拍电影就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武术理念,去世45年他仍然影响着武术界和电影界。成龙在今天当然影响更大,因为他活着啊,活着就有力量。成龙若离世,一样也会被无数人怀念,然而后来者始终无法与第一人比拟。

知乎二:

作者:陈查理

论影响力李小龙更大,但是论贡献成龙更大。李小龙当年为什么能爆红全球呢?小龙哥真的牛逼到光靠拳脚就征服了世界?

事实上在《龙争虎斗》之前李小龙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华人圈子里,在这之前甚至连日本都没上映过李小龙电影,而这部电影上映时李小龙已经过世,说白了李小龙能在全球爆红也是借助华纳对《龙争虎斗》的宣发。

而华纳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电影呢?事实上在《龙争虎斗》之前美国就有一部讲述一个少林和尚在美国流浪的电视剧开播,反响还不错,而邵氏制作的《天下第一拳》更是打入当年美国十大卖座电影之列,说白了西方世界开始对中国,对功夫好奇,客观上存在这么一个机会,于是好莱坞和香港合作制作一部真正出色的功夫片,谁主演,当然是要找最顶尖最牛逼的功夫明星来演了。

而这部《龙争虎斗》是比较典型的好莱坞二流制作,片中的白人男主角约翰萨克松也是刚参演过《功夫》的男演员。

后面李小龙的神话有多牛逼就不用多聊了,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在1970年代的香港,李小龙绝对不是一览众山小的孤星,许冠文在当时刷新票房纪录的能力一点不比李小龙差。

而李小龙死后,香港功夫片得以打入日本市场,进入欧美的小众市场,但实际上欧美主流观众对于功夫和港片的拍摄技巧模式还是不认可的,在李小龙死后十几年也没有任何一部功夫片在欧美主流市场上引起过轰动,即使是成龙电影也只能在录像带市场,影展和部分院线上映。成龙1980年代初期到好莱坞拍戏,别人也根本不认可他,认为他的动作太快,太多,没力气,观众看不清楚。

我认为李小龙的贡献好比是在少林寺对外院墙上踢了一个洞,外面的人可以透过这个洞看见里面人在练功,而里面的人可以透过洞知道外面有人在看他们,但是要双方坐在一起切磋一下,那必须把墙给拆了。而这拆墙的工作有赖于成龙、李连杰、洪金宝、袁和平、吴宇森、徐克这样的电影人二十几年的努力。

李小龙死后,成龙模仿李小龙,没人认可,他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亚洲观众认可,但是欧美依然不认可,在经历了好莱坞的失败后,他回到亚洲,专心拍好自己对外电影,他和他的团队以及众多杰出的香港电影人用汗水、献血和泪水将功夫动作片这一类型拍到了世界的最顶端,正所谓你有电脑cg,我有人肉特技,拍的好莱坞的电影人看了下巴都得往下掉。

于是我们看到在2000年前后,好莱坞动作电影出现了大量的港式武打,一部新片开拍,动不动就请个香港的武术指导,甄子丹在1990年代初期拍的一部功夫片也能在2001年的美国卖到超过两千万美元的票房,不要觉得两千万美元少,你查一下战狼2的美国票房就知道那已经是很大一个数字了。

当年的香港电影能在世界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靠的是什么,和国家,市场没什么关系,就是一帮人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拼命干个十几年,把自己的电影做到世界顶端,当年他们去好莱坞拍戏,靠的是真本事,是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征服好莱坞。

今天为什么港片为什么不行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领先别人,甚至被别人超过了。

今天的中国电影票房数字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人们的三观,但是观众对中国电影的骂声也是越来越响亮,而海外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热情也是趋于冰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