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每日反馈,做到这几点,很重要!

说到反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游戏。

网络游戏。

几乎玩过网络游戏的学生,都会痴迷,可能还废寝忘食。

为何如此。

很多原因。

其中一点,游戏给到学生的反馈是超高频率的。

登陆游戏,还没开始玩,一大推小点点出现在屏幕上,领取各种礼物与装备。

开始玩,打怪升级,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打一个怪,就会爆出你不知道的装备(不确定性也是让游戏上瘾的重要原因)。

与其说是你在塑造游戏中的人物,还不如说游戏中的反馈掌控了你。

如果把班级中各样活动或者习惯养成当做一个大型游戏。

要把班级这局游戏玩好,必然也是离不开反馈,并且是那种高频率的反馈。

我称之为班级每日反馈,当然每日反馈,更多在一天的集会时间呈现(晨会、小结会)。

每日反馈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速度快,常常在5-10分钟内完成。

下面几点,是我这一段时间,做每日反馈,得到的一点心得吧。

直观呈现胜过枯燥讲述。

由于每日反馈的时间非常短,如果还是单纯讲述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一些常规养成。

其实效果不是很好的。
一方面,我们讲得太多了,学生已经对我们的“说教”产生了抗体。学生需要其他更加新的方式。
另一方面,讲述很多是告知,或者是命令,大脑天生就不喜欢被告知,大脑喜欢被启迪发问。
所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方式,是直观呈现。
照片是首选,一张照片呈现,足以概括老师要讲的许多内容,比如,这一段时间,重点反馈晚自习之后的早读准备,下面是几天的对比照片,信息量足,无所多言。
只需要问两个问题,造成第一张照片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为什么到了第二张照片大家有了改变。
照片呈现,加以追问。这就是一次高效的反馈。

问题解决胜过情绪发泄。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每日的反馈开成批斗大会。
班级常规这里扣分,那里扣分,老师确定很焦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一次听课,一位特级教师登台演讲,这位特级教师一直在一线。
刚登台,这位特级教师就亮出手机,跟台下的观众说,你看吧,班级又扣分了,教室里面有垃圾,信息已经发来了。
这位特级教师开玩笑说,我已经是特级教师了,每天班级还被扣分,大家心态放平一点,这天底下就没有不被扣分的班级,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每一次扣分,虽然扎心,但是这可以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素材。
我想这位特级教师说的,就是在面对班级一系列问题的时候,要去情绪化,不要一上来劈头盖脸一顿骂,连基本的原因都不分析。
关键要引导学生去着手解决问题。
正如前段时间,班级有两次扣分,一次是开无人灯,还有就是抽屉整理不干净。
我在晨会上,就直接呈现扣分,附上值周老师发来的照片。开始我没有放话,大家默默看照片,每一次沉默着看照片,其实是学生在审视自己,让自己看看自己,这比我们直接讲述来得更加深刻。
我就学生问,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大家说对策,呈现在课件中。
情绪发泄,丝毫不利于问题解决。
采取落地的行动,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多元信息胜过简单灌输。

每日反馈,内容上要多样。
不要老是反馈常规。
每天要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给学生不确定感,这样学生对每次的反馈才有期待,充满好奇心。
其实老师自己如果每次都是准备差不多的内容,老师自己也会感觉到没什么意思。
久而久之,不做也罢。
所以,我每天几乎都是不太一样的反馈内容。
除了班级问题反馈,我还尝试了如下内容:
1.讲故事。学生最喜欢,班级那么多书,我就在早读时间,随手一本,挑一个五分钟左右的故事。
2.看励志短视频。某音上一搜超级多的励志视频。
《终身成长》这本中,讲了一个实验,给学生每天看正能量的视频,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思维更加容易倾向于成长性,觉得自己努力一下也是可以办到的。
当然视频上,我还投放大量安全教育视频。
也会播放一些日常学习生活视频,这些视频大多是剪辑过的。
3.新闻播报。看到一些不错的新闻,也可以分享给学生。
比如前几天人民日报推送的一篇《小学生在案板下学习一个月!网友:孩子,你努力的样子真美》。
案板上是父母卖熟食,是生活,案板下是孩子认真上网课,是梦想。
4.生活点滴。我会跟孩子们分享一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温暖的事情,比如这个星期直播,一天晚上9点20,走进寝室巡查,江杨承还没有睡觉,我走到他身边,江杨承轻轻跟我说,丁爸这么晚还在值周,辛苦了。
还有其他更多的形式,日后慢慢探索。

丁爸感悟:

每日反馈这样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换一种思路,也会很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