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许芝银:温补脾肾、化痰祛瘀治瘿瘤
许芝银,男,汉族,安徽来安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外科主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外科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外科专业5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研制成功“固化小鼠甲状腺球蛋白检测人血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并获得专利;运用具有理气化痰、破瘀散结的瘿瘤散结汤治疗甲状腺肿瘤;用养阴清热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疏散风热法、温补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均具有控制症状快、不易复发等优点。
主编参编著作10部,其中主要有《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疡科医论选》等。编导制作电视教学片《丹药的研制》《膏药》《脱疽》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1993年完成江苏省科委课题“升丹及其制剂毒性作用的研究”,并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1994年主持完成江苏省中医局课题“EJY型自动煎中药机”并通过鉴定,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研制“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将成果顺利转让生产企业。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瘿瘤”范畴,病程进展缓慢。许芝银教授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病程较短或为一过性,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热伤阴。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散结或清热养阴,方选柴胡疏肝散与一贯煎合方加减;之后迅即进入中期,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以局部肿块,质硬不消为主要表现,治宜行气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川楝子、夏枯草、三棱、莪术等。病程稍久即进入晚期,表现一派脾肾阳虚之象,临床上此期病人最多,病机为脾肾阳虚,寒痰凝聚,痰瘀互结,治宜温补脾肾,软坚化瘀散结。此病后期治疗,医者患者均应耐心,切勿操之过急。
唐某某,女,45岁。2009年7月22日初诊。
患者因颈部肿胀伴隐痛3个月余,在外院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肿”,而以西药治疗(口服优甲乐每次25微克,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次50微克,每日1次),服药3个月,效果不明显而求治中医。就诊时症见:颈部肿胀,隐痛不适,畏寒时冷,夜寐欠安,大便溏薄,精神不振,面色无华,颈部肿胀,甲状腺漫肿质偏硬,无明显结节触及,轻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血清TGA-Ab↑,TPO-Ab↑,T3、T4↓,TSH↑。B超示:甲状腺左叶5.0cm×2.0cm×2.3cm,甲状腺右叶5.0cm×2.18cm×1.8cm,峡部厚0.75cm,回声不均,血流增强。
辨证:脾肾阳虚,痰瘀互结。
治法:温补脾肾,化痰祛瘀。
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麻黄10克,白芥子10克,制附片10克,肉桂3克,雷公藤10克,丹参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14剂 ,每日1剂, 水煎服,日服2次。
二诊(2009年8月7日):服上方后自觉精神转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大便溏薄等症均有改善,但颈前肿块未见明显变化,苔脉同前。原法出入续治:原方加莪术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10克。14剂 ,每日1剂, 水煎服,日服2次。
三诊(2009年8月26日):服药后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颈前隐痛亦已消失,局部触诊亦感甲状腺较前变软。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复查甲状腺功能五项已全部在正常范围,B超示:甲状腺左叶3.54cm×1.2cm×1.56cm,甲状腺右叶4.39cm×1.36cm×0.41cm,峡部厚0.41cm。效不更方,原方续服28剂。2月后电话随访告知,自觉症状以基本消失,就近医院复查甲状腺形态,体征等均已趋正常。嘱其注意生活饮食起居,并需定期复查。
按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肿或桥本病,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瘿瘤”范畴,病程进展缓慢。许芝银教授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病程较短或为一过性,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热伤阴。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散结或清热养阴,方选柴胡疏肝散与一贯煎合方加减;之后迅即进入中期,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以局部肿块,质硬不消为主要表现,治宜行气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川楝子、夏枯草、三棱、莪术等。病程稍久即进入晚期,表现一派脾肾阳虚之象,临床上此期病人最多,病机为脾肾阳虚,寒痰凝聚,痰瘀互结,治宜温补脾肾,软坚化瘀散结。本例即是后期,医者患者均应耐心,切勿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