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皇帝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有什么讲究吗?比如秦王、晋王、赵王、燕王? 2024-05-07 01:44:40 这个还要从古代爵位制度说起,在西周建国时,为实行分封制,便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爵,作为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这其中,公爵和侯爵均是百里的封地,伯爵为七十里的封地,子爵和男爵的封地均为五十里。而位于这五爵之上的,就是周天子,封地为千里之地。后来,等到战国时期,周朝基本已是名存实亡,天下实际被七国所控制,此时,原先的公爵或侯爵显然已经配不上七国国君的身份,他们需要更上一层楼,但碍于周天子的名号,七国国君谁也不敢自称天子,所以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称王,但此时的王,并不是爵位。再等到西汉建国时,刘邦为分封功臣,才正式设置王爵,而第一批被封王的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七人。但很快,这七人都被刘邦给诛伐殆尽。随后,刘邦杀白马而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从此,王爵仅皇族成员可得。后来的皇帝,基本都延用刘邦的这条规定,仅对自己的儿子或兄弟封王。个别时候可能出现异姓王,但都不是常态。与此同时,王爵封号又大致分为这样两种:一字王和两字王。一般情况下,“一字王”的地位要远高于“两字王”。所谓的一字王,又叫做亲王,一般是按照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称来敕封,其中又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国家是春秋时期最大的诸侯国。正常情况下,“晋、秦、齐、楚”四个封号的地位是相当的,但是,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历史上,被封为晋王的人数是最多的,共有29位,其中有12位最后都成为皇帝,从皇位顺位继承上看,晋王继承皇位的概率仅次于太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晋王应该是所有亲王中,最尊贵的。比晋王稍差点的,则是秦王,共有15位,其中有5位成为皇帝。而比“晋、秦、齐、楚”四个封号都低一档的,则是“赵、魏、燕、韩、宋、梁、周、吴”这八个封号。而这些封号,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一字王。说完一字王,我们再来说二字王。所谓二字王,又称为郡王,一般是以郡县名为号,比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这些都是以郡县的名称来敕封。相对而言,郡王的封地,一般要远远小于亲王。另外,在隋朝之前,一般封王爵后,都是有实际封地的,而他们王号名称所对应的就是他们的封地。比如,晋王的封地一般情况下就会在山西;而秦王的封地则是在陕西,而渤海王的封地则对应的在渤海郡。然而,从隋朝开始,大部分王爵就不再有有实际的封地,它更多变成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等到清朝后,更是不再采用古代诸侯国号作为王号,而是由皇帝选择一些吉祥的字作为王号。在封建王朝,由于皇帝是九五至尊,一般情况下,皇子们也是身份尊贵。但是,并不是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子都会封王,这在清朝体现得比较明显。清朝的皇子年龄小的时候一般都没有爵位,只有那些母系出身高贵,自己有因才干秉性获得皇帝赏识的皇子才有可能获得爵位,事实上,不少皇子在成年后也没有爵位,或是贝子贝勒等较低级爵位,获封郡王或亲王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清朝之外,其它朝代大都比较看重对皇子的封爵,皇子一般可以获封王爵。以明朝为例,朱元璋规定,皇子年满十岁可以封王,年满十五岁就要在封地修建府邸前往封地就蕃。皇子一般可以获封一字王,也就是亲王。王爵一般有讲究,通常情况下,一字王地位规格高于二字王。古代特别是国势强盛的大国王爵比较受重视。因此,朱元璋除了册封长子朱标为太子外,分别册封次子、三子、四子朱棣为秦王、晋王和燕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几个比较得宠的儿子李恪获封魏王,日后成为唐高宗的李治获封晋王。不过古代强盛国家毕竟就那么多,名号用完了,就只能另辟他径了。因此,在某些朝代,皇子封王的规矩可能没那么严格,皇子们获封的王爵名号并不常见。一种情况是获封的王爵名号寓意美好,不见得是古代国家国号。如宋高宗赵构在做皇子时获封康王,赵构的老爹宋徽宗在登基前获封端王,本来是打算封其为瑞王,起草诏书时不慎写错了字,就只好将错就错了。唐宣宗在做皇子时获封光王。另一种情况是按照封地地名或中小国家来册封。如明代宗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前获封郕王,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称帝前获封桂王,因其封地在广西桂林。皇帝的儿子一般封为亲王,亲王的封地一般为大国。其中以秦,楚,晋,齐四国的王最为尊贵。晋王是里面最尊贵的,因为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还分别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例如李渊封嫡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分别为秦王和齐王。杨坚封嫡子杨广,杨俊分别为晋王,秦王。赵匡胤封赵光义为晋王。特别指出的是晋王,晋王封的次数较少,但是厉害的人物可不少。秦以后,第一个晋王是司马昭,第二个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然后第三个晋王是司马睿建立东晋。隋朝晋王杨广,最后登基称帝。晋王扬昭,大业元年被立为太子,后追封为世宗孝成皇帝。唐朝晋王李治,登基为唐高宗。安庆绪在安禄山称帝后被封晋王,安禄山死后称帝。李克用封晋王,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后李存勖称帝,追封李克用为太祖。柴荣被郭威封晋王,郭威死后传位于柴荣。赵光义被赵匡胤封晋王,后登基为宋太宗。历史上总共才45个晋王,结果能得皇帝称号的就有11个。这比例比太子都高,让太子情何以堪啊。大国之后就是韩,赵,魏,鲁,燕,吴,越等小一点的国家,这些一字的一般都是国家,所以是国王。而以郡为封地的王,则叫郡王。而郡多为两个字,如渤海,常山,胶东,长沙,成都等等,这些都是郡王。在汉朝时期的王是实封,没有亲王和郡王的分别,只有封地大小的区别,这个就比较厉害了。大国的封地疆域也是非常大的。刘邦在诛灭异姓王后,封了同姓九王。并与百官杀白马而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在晋以后出现了亲王和郡王的区别,后来逐渐由实封改为食邑。封地也只是荣誉而已,在宋朝的时候特别规定了封国的三个等级。大国,次国,小国。大国主要有秦、齐、魏、燕、楚、鲁、陈、吴、越、夏、商、周、汉、唐、徐、冀、雍、扬、益、镇、邓、邠、兖、荆、郓、凉。由于赵光义以晋王身份登基,所以晋国不再作为封国。次国主要有卫、郑、蔡、许、代、瀛、岐、随、邢、泾、广、福、华、宿、密、苏、相等。小国就比较多了,就不列举了,这个时候封国已经明文规定了大小之别。清朝的时候不以封国为王爵命名。简单来说,是因为王是帝制时代次一级的称呼。封爵制度再晚也晚不过商朝,在商朝以后,每一个朝代的封爵制度或多或少都有区别的,甚至有些是很大的区别,比如在周朝,王是周天子的称号,诸侯不可能从周天子这里获得此称,除非自称,如胆肥的楚国在西周就试过称王,春秋时期率先称王,到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威进一步下降,各国纷纷称王。周朝实行的是五等爵位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如齐国就是侯爵国,后来也自称王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自称皇帝,打这起,皇帝就成了天子的称呼,王就要低一级了,这才能成为爵位之一。秦朝实行二十等爵制,没有王爵,最高级是彻侯,西汉沿而用之,但在上面加了一个王爵。王爵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宗室和有大功的功臣,以显示地位尊崇和朝廷的重视。当然,有些朝代不封异姓王,则王爵都是宗室。封宗室为王,有些朝代是为了拱卫中央,如西汉、西晋和明朝;有些就是为了表示他们血统高贵,而宗室中血统最高贵的,莫过于皇帝的儿子了,他们不封王谁封王?至于王爵封号,从汉到明,王爵的封号大多跟地名有关,要么是郡县名,要么是封地历史上曾有的方位地名,这些方位地名追根溯源,往往能够溯回春秋战国的诸侯国,比如山东境内有齐国、鲁国最出名,齐国又比鲁国强,一般封在山东的都先选齐王,有齐王再选鲁王。那么封号尊卑的标准就出来了,即封号所代表的地名所在郡县或者所在方位源头国家的大小、人口和实力,比如都是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肥的封地就比代王刘恒好太多,如果不是刘恒当了皇帝,论地位也比不上大哥刘肥。而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国更是一统六国,还有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国,秦王和晋王都是最高级别的封号,比如秦王李世民,他夺位后给大哥李建成追了一个王号,叫息王,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没有存在感?没有,这就是个贬低的王号。还是以李世民为例,他的兄弟儿子大多封王,最高级别的自然是赵王、齐王、楚王、晋王、魏王等等,越王、吴王、蜀王、代王、卫王算次一级,对应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次一级国家,再次一级如霍王、密王、滕王、鄂王等等,国家都没什么名气。清朝的制度独具特色,他们的宗室封爵很详细,有和硕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一共十二等。清朝的具体封号跟地名没关系,不会出现秦亲王这些称号,因为他们的封号多取美称而淡化地名,比如恭、怡、端、奕、忠、庄、勇、瑞等等。 赞 (0) 相关推荐 明朝郡王的封号从何而来?如果亲王子嗣太多,封号不够怎么办? 历史总喜欢不断轮回,汉朝刘邦搞分封制,把自己老刘家的子侄封了个遍,清一色的实权王爷.结果导致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差点没把汉景帝给灭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没有吸取汉朝的教训,依旧把自己二十来个儿子 ... 遥邻滹沱岸---晋王墓 [风云帐下奇儿在] --- 中国历史上的晋王故事 --- "晋王"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亲王级封爵,主要地由于"晋"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著的地位.历史作用,及其发 ...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何非要争夺皇位呢,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皇帝只有一位,王爷却有很多位,甚至数十位.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历史,九子夺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参与夺嫡的九位阿哥可谓都是人中龙凤,为了夺嫡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残酷"文斗",虽然没有发 ... 秦王,晋王,魏王,蜀王,齐王,哪个更尊贵?是不是秦为尊? 王爵分为两种,一种是亲王,另一种是郡王,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当然,亲王的地位要高于郡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一等,一边来说,只有皇帝的儿子和兄弟才能被封为亲王,其中的来历和区别我来为大家讲一 ... 清朝建立初期对战功有多重视?清太祖、清太宗之子,无功不得封王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儿子除了某一位是以皇太子身份等着继承皇位外,其余的儿子都应该是王爵,或亲王,或郡王(部分少数民族政权或称呼不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秦朝外),无论王朝如何更迭,都基本上是如此 ... 乾隆共17子活过30岁的仅6人,为何还要将两个儿子过继出去? 在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可谓是言出法随生杀予夺,而皇帝的儿子,自然也是地位尊贵,可谓是含着超级金钥匙出生的,起步就是王爷,好的话甚至可以继承皇位,是超品的存在,朝廷上那些在宦海沉浮几 ... 明朝一皇帝有127个儿子,不断给他们封官,却没一个是亲生的 我们知道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所以子嗣也都比较多.很多皇帝都有十几个孩子,甚至几十个孩子,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比较厉害,这个皇帝一共有一百多个孩子.可以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子嗣最 ... 皇帝晚年感叹没儿子,身边太监突然下跪您儿子在冷宫,已6岁了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可以说他能登上皇位非常困难.朱建深年轻的时候就经历了人间的冷暖.万家有一个17岁的女孩一直陪着他照顾他,所以朱见深对万氏有不同的感受. 18岁的朱见深登上皇位时,第一件 ... 【一封家书】儿子,愿你心中总有春光明媚 花香满径 2021 一封家书 见字如面 儿子,愿你心中总有春光明媚 花香满径 隽隽: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转眼间,你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已长成了一个帅小伙子,现你参加了工作,荣幸地成为了 ... 郭子仪75岁受皇帝封赏,他:我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有多高明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三妻四妾"的陋俗,并且谁家娶的妾室越多,越能彰显自家的富贵和地位.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唐代赫 ... 封建时代, 金陵是一个拥有玄学定律的神奇存在 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大家都该知道朱元璋对建都于金陵(南京)一直是不满意的.在明朝建国伊始时,朱元璋曾考虑过汴梁(开封)和凤阳(濠州).在徐达攻克元大都后,朱元璋又考虑过北京.天下太 ... 康熙皇帝最长寿的儿子,手握兵权却不争皇位,年过70还被乾隆重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康熙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非常长的一位皇帝.8岁即位的康熙人称少 ... 文官要求皇帝封自己为节度使,皇帝大怒:你不过是个狂妄书生罢了 元和元年九月,一辆囚车押送着来自西川的叛军来到了京师长安,在京师城门处,皇帝李纯派来的神策军前来接管,他们将绳索系在叛军首领刘辟的头上,拖着他向前行. 刘辟吃惊的说"何至于此!!" ... 钟馗因抓一只小鬼,被皇帝封神,那这只倒霉鬼什么来历? 如今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对什么鬼神迷信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害怕的了,毕竟我们现在的科学都很发达,一切神出鬼没的东西都是有了一定的科学解释的,所以我们现在也都不迷信了.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古代的时候都有一定的 ... 她是貌美如花的皇后,皇帝死后被儿子强幸,最后不堪其辱选择自尽! 导读:她是貌美如花的皇后,皇帝死后被儿子强幸,最后不堪其辱选择自尽 后宫女人的命运其实挺可悲,大多数的女人都是依附帝王生活,在丈夫死后她们下场也不会太好,新帝继位以后都会进行"大扫除&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