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心梗急救

心肌梗塞是一种来势凶猛而且死亡率很高的病,今年来,不断有新闻事件,把这种病的消息送到我们眼前:

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源性猝死,享年59岁。

2011年7月,凤凰网前总编吴征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9岁。

2012年7月,浙江电台主持人郭梦秋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辞世,年仅25岁。

2016年,著名的移动医疗平台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2岁。

据2016年的统计,这种来势凶险的疾病仅在我国每年就有6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有30%的患者没能抢救过来,粗粗一算,每年仅仅在中国,就有18万人死于心梗……

对这样的病,大家害怕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怕,就病急乱投医,去相信一些不知道什么途径流传出来的所谓“急救偏方”,这样不但不能救人,反尔有可能耽误正常的救治造成终生遗憾。

下面这篇微信公号的内容,我在我的亲友群、我的家人和我的微信聊天以及各种群里都见过:

(谣言公号内容)

记得当时和家里老人讨论这个微信公号的内容时,我问家里老人有没有觉得文中(划线的部分)说的不科学?可得到的回答是“宁可信其有”……我能说什么?(摊手表情)┑( ̄Д  ̄)┍

甚至我当年的客户们,也会有信这一招的,我不得不说,谣言的力量太巨大了。

(微信群消息)

无论心肌梗塞还是心绞痛,都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出现了狭窄和阻塞,这个时候拍胳膊肘不仅不能解除狭窄缓解阻塞,疼痛还会使人体本能地产生反应加速本已生病的心脏的加速跳动,造成更大的伤害,关键时刻,方法不对可是要命的。所以,再遇到心梗患者,千万不要“宁可信其有”地拍胳膊肘了!

来,上干货!正确的心梗急救该怎么做?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近年来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的增多,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青年人群。怎么区分一般胸口疼还是心梗?先看发作诱因,心梗多在剧烈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饱饭、突然受凉后发生。心梗的典型症状除了胸部有“闷痛感”,一般持续 30 分钟以上,但超过 15 分钟的胸痛也需注意。还有患者除了会胸痛、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极度恐惧等症状。除了胸口,患者其他部位往往也会有疼痛症状,有的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甚至肩膀、左臂、脖子、牙齿等部位的不适,如下图深色部分为疼痛可能出现的部位:

发现心梗患者怎么办?

1、找人帮忙,并拨打 120!拨打120!!拨打120!!!找人帮忙是最重要的,因为真正的心梗不是一般药物或方法能缓解的,尽快去医院才是最佳解决方案,没有之一!如果感觉可能发生心梗(如持续 15 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服药不能缓解),就应该马上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告知家属的联系方式。如果找不到其他人,也应该先打 120,说清门牌号把门打开,方便急救人员快速进入施救。

2、控制情绪,减少活动:情绪激动和身体活动都会提高心脏耗氧量,加重病情。患者应立即平卧休息,或在有依靠的地方坐下,再呼叫他人协助。克制紧张情绪,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造成通气过度,一般 5 秒一次为宜。

3、其他处理:如果有条件,吸氧是较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种心脏病常见药物——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在心梗发作的时候不能随便吃。因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后病情会加重,最好在测血压,明确血压不低后再使用。而阿司匹林吃了以后要几十分钟才起作用。如果病人不是心肌梗死而是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可能给后续处理带来麻烦。如果病人血压过高,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则会有有脑出血的风险。所以还是交给医生来决定是否服用比较好。

最后,对于家里有心脏病人的家庭来说,将相关的病历、医保卡(本)和既往的心脏病资料置于一个取用方便的地方,养成记日志的习惯,把每天服用的药物、血压、血糖的数值等记下来,同病历资料放在一起,同时告知所有家属这些资料的存放地点非常重要。发病早期要尽早联系急救人员,不要怕麻烦硬挺着,坚持半小时以上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医院,要知道心梗一旦发作,时间就是生命。

我们的每一篇急救知识都希望大家能记住并转发,但我们祝愿大家永远也不会用到它。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救命“的文章,请不吝转发。

作者:一个优雅而又不失烟火的猫叔叔

(0)

相关推荐

  • 史上最全脑梗、心脏病急救方法!

    脑梗.心脏病.心脏骤停-意外的发生谁都预测不了,能做的就是在意外发生前,学会救命方法! 这几个救命数字一定要牢记,关键时刻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生命,但愿用不到,一定要知道! 01脑梗:3小时 脑梗这种极为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气管异物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气管异物 我们的朋友圈伪科学系列,总是能关注到最近的新闻事件,比如下面这个: 很遗憾,这个6岁的孩子,最终没有被救回,一粒花生米,带给一个家庭无尽的伤痛.与此同时,网上会看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心肺复苏术

    说到急救,恐怕我们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溺水.触电和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了.这时候,学会正确的急救知识,把握住心脏停跳患者挽救的"黄金四分钟",可以救很多人.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那些不堪谣言重负的食物之螃蟹篇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螃蟹篇 又到了菊黄蟹肥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小编都会排出九文大钱,趁这个时候来个痛快.说到吃蟹,无疑要选满膏满黄的,肥才好吃.在小编对着大螃蟹流口水的时候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花式减肥法之生酮饮食减肥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作品 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爱想象科学空间的信息 请关注我们 Q1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 --花式减肥法之生酮饮食减肥 如今大家生活好了,吃的好动得少,于是,减肥便成了相当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花式减肥法之哥本哈根食谱减肥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系列在上一次提到了我们在朋友圈中看到的各种各样在小编看来极不靠谱却又非常有"市场"的花式减肥法,其中首当其中就是生酮饮食减肥.其实在生酮饮食减肥法之前,就有一种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狂犬病,恐惧之下的真相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作品 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爱想象科学空间的信息 请关注我们 前一段时间,有一条"男孩被咬13天后狂犬病发作离世"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狂犬病新闻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人工增雪会不会危害健康?

    今年,北京人盼的雪啊,到上周才姗姗来迟,总算在过年期间给了大家一些冬天的氛围. 说起来,这次的雪还是挺给力的,不少地方都形成了积雪,北京人也都彻底释放了一下,放飞了一下自我,比如这样: 这样 和这样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关于狂犬病,一次很有必要的炒冷饭

    文:猫叔 去年10月,我们曾经发过一篇<朋友圈里的伪科学--狂犬病,恐惧之下的真相>,可以说把狂犬病的基本知识都说过了.可这篇文章的热乎气儿还没过,又出事儿了.2月15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 ...

  •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那些“可怕”的辐射

    最近苹果发布新产品了(当然不是吃的那个,是库克老板的苹果公司),比如这个新版本的ipad, 再比如这个airpods, 新在哪里呢?老实说猫叔我是看不出来的,不查参数我分辨不出老款和新款有什么不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