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心梗急救
心肌梗塞是一种来势凶猛而且死亡率很高的病,今年来,不断有新闻事件,把这种病的消息送到我们眼前:
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源性猝死,享年59岁。
2011年7月,凤凰网前总编吴征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9岁。
2012年7月,浙江电台主持人郭梦秋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辞世,年仅25岁。
2016年,著名的移动医疗平台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2岁。
据2016年的统计,这种来势凶险的疾病仅在我国每年就有6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有30%的患者没能抢救过来,粗粗一算,每年仅仅在中国,就有18万人死于心梗……
对这样的病,大家害怕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怕,就病急乱投医,去相信一些不知道什么途径流传出来的所谓“急救偏方”,这样不但不能救人,反尔有可能耽误正常的救治造成终生遗憾。
下面这篇微信公号的内容,我在我的亲友群、我的家人和我的微信聊天以及各种群里都见过:
(谣言公号内容)
记得当时和家里老人讨论这个微信公号的内容时,我问家里老人有没有觉得文中(划线的部分)说的不科学?可得到的回答是“宁可信其有”……我能说什么?(摊手表情)┑( ̄Д  ̄)┍
甚至我当年的客户们,也会有信这一招的,我不得不说,谣言的力量太巨大了。
(微信群消息)
无论心肌梗塞还是心绞痛,都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出现了狭窄和阻塞,这个时候拍胳膊肘不仅不能解除狭窄缓解阻塞,疼痛还会使人体本能地产生反应加速本已生病的心脏的加速跳动,造成更大的伤害,关键时刻,方法不对可是要命的。所以,再遇到心梗患者,千万不要“宁可信其有”地拍胳膊肘了!
来,上干货!正确的心梗急救该怎么做?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近年来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的增多,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青年人群。怎么区分一般胸口疼还是心梗?先看发作诱因,心梗多在剧烈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饱饭、突然受凉后发生。心梗的典型症状除了胸部有“闷痛感”,一般持续 30 分钟以上,但超过 15 分钟的胸痛也需注意。还有患者除了会胸痛、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极度恐惧等症状。除了胸口,患者其他部位往往也会有疼痛症状,有的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甚至肩膀、左臂、脖子、牙齿等部位的不适,如下图深色部分为疼痛可能出现的部位:
发现心梗患者怎么办?
1、找人帮忙,并拨打 120!拨打120!!拨打120!!!找人帮忙是最重要的,因为真正的心梗不是一般药物或方法能缓解的,尽快去医院才是最佳解决方案,没有之一!如果感觉可能发生心梗(如持续 15 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服药不能缓解),就应该马上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告知家属的联系方式。如果找不到其他人,也应该先打 120,说清门牌号把门打开,方便急救人员快速进入施救。
2、控制情绪,减少活动:情绪激动和身体活动都会提高心脏耗氧量,加重病情。患者应立即平卧休息,或在有依靠的地方坐下,再呼叫他人协助。克制紧张情绪,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造成通气过度,一般 5 秒一次为宜。
3、其他处理:如果有条件,吸氧是较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种心脏病常见药物——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在心梗发作的时候不能随便吃。因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后病情会加重,最好在测血压,明确血压不低后再使用。而阿司匹林吃了以后要几十分钟才起作用。如果病人不是心肌梗死而是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可能给后续处理带来麻烦。如果病人血压过高,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则会有有脑出血的风险。所以还是交给医生来决定是否服用比较好。
最后,对于家里有心脏病人的家庭来说,将相关的病历、医保卡(本)和既往的心脏病资料置于一个取用方便的地方,养成记日志的习惯,把每天服用的药物、血压、血糖的数值等记下来,同病历资料放在一起,同时告知所有家属这些资料的存放地点非常重要。发病早期要尽早联系急救人员,不要怕麻烦硬挺着,坚持半小时以上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医院,要知道心梗一旦发作,时间就是生命。
我们的每一篇急救知识都希望大家能记住并转发,但我们祝愿大家永远也不会用到它。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救命“的文章,请不吝转发。
作者:一个优雅而又不失烟火的猫叔叔